组织行业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提出了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
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
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
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
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
学习过程有两个基本结构维度,第一个称为领悟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掌握经验的模式:一是通过直接领悟具体经验;二是通过间接理解符号代表的经验。
第二个称为改造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经验改造模式:一是通过内在的反思;二是通过外在的行动。
在学习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
经验学习过程是不断的经验领悟和改造过程。
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这种体验——》观察——》理论化——》实践再到体验的循环,如果大家遵循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达致学习的效果。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内在性格、气质的“差异性”,以及生活、工作阅历、教育知识背景的“差异性”,从而导致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的“不一致”。
1983年由Peter Honey和Alan Mumford在总结kolb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学习风格:行动型、反省型、理论型、实际型。
行动型学习者喜欢参与式的学习,而不喜欢只是坐着听课。
他们思维开放,心无疑惑,常常对新鲜事物产生热情,他们的理念是"任何事情我都要尝试一次"。
他们倾向于先行动,事后再考虑结果。
他们乐群,愿与他人交往,但在此过程中,他们试图使自己成为所有活动的中心。
反省型学习者喜欢退后来反思经历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它们。
他们搜集数据,既有第一手的,也有从他人处获得的。
他们喜欢在做出任何结论前充分思考,他们所考虑的是缜密地收集和分析经历及活动的相关资料,因此他们倾向于尽量推延做出确定结论的时间。
他们的理念是谨慎。
在会议及讨论中,他们宁愿坐在后排。
他们喜欢观察他人行事。
他们在形成自己的观点前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掌握讨论的大意。
他们常常行为低调,样子看起来稍微有些疏远,宽容且从容镇定,他们最喜欢在宽松的时间范围内学习与考虑问题。
理论型学习者则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会想到需要一个理论或模型的支撑。
调整他们的观察并使其融入复杂但逻辑完善的理论当中。
他们以纵向的、逐步的逻辑方法思考问题直到找出解决办法。
他们常问的问题是“这有道理吗?”“这个与那个匹配吗?”“基本假设是什么?”
实际型学习者则最为关心实际的行为,渴望尝试新的想法、理论及技术以证明它们在实践中是否可行。
他们基本上很实际,脚踏实地,喜欢做实用的决定并解决问题。
他们对待问题和机会就像迎接挑战一般。
他们的理念是“总会有更好的办法。
”和“有用就是好的”。
根据以上学习风格的不同,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一个成人最偏向的学习方式,从而达致以下几项效果:
1、针对性的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更快更好地产生学习效果,合适的匹配还可以带来更好地人际关系。
2、有益的避免抵制的学习方式,从而防止精力与时间的过度使用却效果不佳,同时当一种结果出现时,如果我们发现是由于学习风格的差异所导致,可以比较好的面对这种并不是最满意的结果,客观的看待。
3、由于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差异,在我们组织团队或推进任务时,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团队目标上合理搭配人员,从而产生最好的绩效。
4、在培训教育领域,可以适当的结合各种类型的学习风格者,方便从各自的讨论分享中取长补短,达致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讲,认识与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可以更好地尊重差异,发挥各自优势、避免短处,组建最佳的工作与学习团队,让所有人都达致最好的学习、生活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