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姓名:沈霞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指导教师:马颖峰200704012.能够复述多媒体著作工具的定义。
(知道层次的目标)3.能够描述多媒体常用著作工具的特征,并能区分它们之问的功能差异。
(理解层次的目标)4.掌握在多媒体软件开发过程中,选择丌发工具时应考虑的因素,并能根据具体开发要求选择合适的丌发工具。
(应用层次的目标)为了使学习目标对学习者真正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减少学习者的迷航现象,在本课程中作了如下设计:课程的整体目标在学习者第一次登陆系统时用弹出窗口的形式呈现,同时在“课程学习”主页面的导航栏中设立“学习目标”超链接热字,学习者进入该界面后,先选中目录树上的节点,后单击“学习目标”超链接热字,便可看到相应章、节、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如图3—1所示)。
图3-1学习目标呈现页面从学习风格的角度来看,由于实用主义者的理念是“有用的就是好的”,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丌始前更希望明确学习后能够干什么,能够获得哪些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有用,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与其它类型的学习者相比较,他们对学习目标的需求度较大,明确学习目标会对他们起到良好的指引和动机激发作用,使其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因此,对于该类学习者,系统设定当他们点击具体的知识点时,首先呈现在主内容区的就是相应的学习目标,而后爿。
是真J下的学习内容,而其他类型的学习者则没有这种特殊设计,他们需要主动点击超链接才能查看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图3—2《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课程教学单元列表2.依照教学单元,进行知识点分解,形成课程结构目录树(如下图所示)。
学习者在学习课程的内容时,一般是按照教学单元逐步进行的。
但是,因为一个教学单元可能包括多个知识点,而且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不可能完全相同,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依照教学单元,进行知识点分解,以便将素材、试题、作业题、案例等与知识点相对应,使资源的准备更具针对性。
在进行知识点的量化分解对,我们遵循这样两条原则:确保每个知识点的独立性;兼顾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确保知识点的独立性是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但划分出来的知识点并非完全独立,很多知识点都与其它知识点存在某种程度的联系,它们或是其它知识点的前导知识,或是其它知识点的后续知识。
兼顾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是为了使学习者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意义建构。
图3—3《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课程三级目录结构图3.确定所需资源的数量和类型。
在该网络课程中,我们以知识点为单位制作了配套的超文本资源、PPT资源、授课视频资源、案例资源、作业题和测试题,同时构建了常见问题解答库和术语集供学习者查询。
其中在线测评的主要题型是客观题,包括填空、选择和是非题等。
4.学习内容的媒体呈现设计我们常见的媒体形式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
上述六种媒体元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时基媒体元素,即它们的呈现不受时间的限制,可根据教学需要任意长时间呈现,如文本、图形和图像;另一类是时基媒体元素,如动画、音频和视频,他们在网络课程中呈现时,其内容是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不能满足这些时基特性,将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其传递的教学内容的质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课程中,在媒体呈现形式上我们做了如下设计:(1)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媒体呈现形式陈述性知识多采用非时图3—4行动者的学习主界面2.反思者的教学策略及设计依据从Honey&Mumford对各类学习者的特征描述可知,反思者在经验学习的“回顾经验”阶段做的最好,他们喜欢搜集资料,了解背景知识,有较强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
他们能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在采取行动前会进行充分的思考,而且希望能够在没有压力和时问限制的情况下自己做出决定或完成任务。
他们的理念是“三思而后行”。
但这类学习者不善于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因此,为适应该类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我们在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时,尝试采用如下策略:(1)给出个性化学程指导。
指导内容不仅包括与其风格相匹配的学习活动的描述,还包括失配学习活动的描述,以使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风格特征。
(2)网络课程中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素材和背景材料。
在学习材料的媒体呈现上,除文本外,要充分利用图片、表格、动画等视觉材料,以充分发挥该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
如在本课程中,我们制作了很多Authorware7.0操作步骤的屏幕抓图,并配有清晰的提示文字,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能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是反思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听听教师的讲解,以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把握。
(4)作业提交的时限问题上,可对该类学习者稍微放松要求。
(5)在常用工具栏中为其提供爱用的笔记本和搜索工具,以满足其搜集资料和记录信息的需求。
(6)鼓励其参与实践活动,以增强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4-2节的学习中,鼓励其独立安装Authorware7.O软件,并真正的制作几个小例子与他人交流心得。
(7)学习活动流程安排:阅读学习材料一>听课(可选)一>参与活动(可选)一>做作业一>形成性测试。
由于该类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倾向于反思与观察,因此系统设定当该类学习者点击某一知识点后,内容区首先呈现的是以视觉元素为主的学习材料(如下图所示),其余四种学习活动以超链接的方式呈现。
图3—5反思者的学习主界面3.理论者的教学策略及设计依据从Honey&Mumford对各类学习者的特征描述可知,理论者在经验学习的“从经验中得出结论”即抽象概括阶段做的最好,具有较强的归纳式推论及建立理论模式的能力,甚至创造概念和模式。
他们以纵向的、逐步的逻辑方法思考问题直到找出解决办法。
他们喜欢分析与综合。
他们的理念是“有逻辑的就是好的”.但该类学习者同样也是不善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动手能力较差.为此我们在为这类学习者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时,尝试采用如下策略:(1)给出个性化学程指导。
指导内容不仅包括与其风格相匹配的学习活动的描述,还包括失配学习活动的描述,以使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风格特征。
(2)学习材料的组织应做到紧凑、结构良好,避免散乱、无逻辑,而且要有效控制超链接的深度。
(3)学习材料中强调含有理性或逻辑的概念、程序、原理等。
(4)要用图表等概括化工具为该类学习者提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其在脑海中形成全景图,将有利于他们将新信息同化到原有的认知图式中,实现意义建构。
(5)在常用工具栏中为其提供爱用的笔记本和教师E一髓il,以满足其分析综合与获取帮助的需求。
(6)鼓励该类学习者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7)学习活动流程安排:听课一>阅读学习材料(可选)一>参与活动(可选)一>做作业一>形成性测试。
由于授课教师作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般而言都对学习内容有着较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在备课过程中会对学习材料进行梳理和加工,提取重、难点,使学习材料以良好的组织结构和逻辑顺序出现。
因此,对于这类学习者,系统设定当他们点击某一知识点时,首先呈现的是教师的授课视频(如下图所示),其余四种学习活动以超链接的方式呈现。
图3-6理论者的学习主界面4.实用主义者的教学策略及设计依据从Honey&~lumford对各类学习者的特征描述可知,实用主义者在经验学习的“计划下一步”(应用经验)阶段做的最好。
学习方式倾向于主动实验,擅长藉由假设和演绎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以亲自实验的方式获得知识,并将理论及想法实际运用。
他们渴望尝试新的想法、理论及技术以证明它们在实践中是否可行。
他们积极地探寻新的想法,而且尽早试验它们的应用。
他们基本上很实际,脚踏实地,喜欢做实用的决定并解决问题。
当学习目标与实际问题有显著联系时,学习效果较佳。
他们的理念是“有用就是好的”.因此,为适应该类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我们在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时,尝试采用如下策略:(1)给出个性化学程指导。
指导内容不仅包括与其风格相匹配的学习活动的描述,还包括失配学习活动的描述,以使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风格特征。
(2)在学习知识点之前,向该类学习者呈现学习目标,并明确指出学习目标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3)安捧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最好能建立计算机虚拟试验环境让其有机会通过实践或实验来学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有机会让其从示范中学习,可以是真人示范,也可以是视频教学。
(5)鼓励该类学习者在实验中尝试进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抽象概括能力。
(6)在常用工具栏中。
为该类学习者提供课程论坛、教师E-raail等交流工具,以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与他人交流和获得帮助.(7)学习活动流程安排:呈现学习目标一>阅读学习材料一>听课(可选)一)实践与练习一>形成性测试。
由于该类学习者非常实际,他们在学习活动开始前更希望明确学习目标,因此,系统设定当该类学习者点击某一知识点时,首先呈现的是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如下图所示),其余四种学习活动以超链接的方式呈现:图3—7实用主义者的学习主界面由上述分析可知,本系统以学习风格为依据向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其中涉及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认知工具等方面。
对于学习活动流程的安排,我们在整体上遵循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优势风格,积极锻炼劣势风格.因此,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经验学习循环,不但含有与其风格特征匹配的学习活动(即上述学习活动流程中的第一项),而且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与风格失配的学习活动(即上述学习活动流程中的可选项),以达到风格的平衡发展,使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能更好的应对各种情景。
此外,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系统将主要的学习资源如文档资源、PPT资源、视频资源等均以超链接的形式放在“课程学习”主页面的导航栏中(如下图所示),以便各类学习者随时获取,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意义建构。
这样我们便为学习者构建了资源丰富而又不乏个性的学习环境,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图3-8导航栏中的学习资源区(七)数据库设计网络课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教学系统,在各功能模块中均会有大量的教学交互、资源管理、系统配置操作需要向数据库中写入信息,或从数据库中提取信息.因此,数据库是网络课程体系结构中的关键部分,是系统正常运作的生命中枢,数据库产品的选择、数据完整性分析、表的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1.数据库产品的选择数据库产品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不同的开发平台对各类数据库的支持程度不同,而且还存在最优搭配的问题。
SQLServer2000是在Windows系列平台上的功能完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包括支持开发的引擎、标准的SOL语言、对扩展标记语言()(ML)的支持、综合分析服务以及便捷的数据库管理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