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交通灾害分析及预警管理

航空交通灾害分析及预警管理

航空交通灾害分析及预警管理摘要:现今,民用航空业正在蓬勃发展,尽管飞行事故发生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将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得到航空业的普遍认可,亟待解决。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由于飞机技术原因引起的事故越来越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航空事故所占比例不断加重,已成为航空灾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素。

在对致灾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对航空交通灾害的诱因进行监测和识别诊断并对可控制因素加以预先控制,从而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预防灾害发生,减少损失,促进航空业积极健康发展。

关键词:航空交通灾害致灾因素预警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前言:本文旨在分析航空灾害产生的原因,认为绝大部分是操作或管理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灾害进行预警管理的指标体系建设。

灾害预警涉及灾害学,管理科学,安全科学和统计科学等,不同学者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危机管理理论和预警管理理论。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通过对航空交通灾害的分析,运用预警管理对航空交通灾害的可控制诱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和预先控制,防止和矫正航空事故和事件诱发因素的萌生和发展,预防和减少航空交通灾害造成的有形或无形危害,从而使民航运营系统处于有序的安全状态。

正文:民用航空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资本密集型服务性行业,在当代社会中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然而,航空灾害所造成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无形的危害,在人们心中投下沉重的阴影。

航空交通灾害是指一切危及民航正常航空运营活动、运营秩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航空交通事故或事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尽管现代航空的飞机失事率不断下降,但是由于航空灾害的难以预测性、突然性和极小的生还可能性,给人们的精神打击和带来的恐惧心理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交通事故。

中国民航亟待改善安全管理,进一步降低事故率,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大型运输机逐渐增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科技的进步使由技术引起的民航事故逐渐减少,而人为因素导致的航空事故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因而,从这一时期开始被列为“重视人为因素的时期”。

中国民航总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90年代机组直接责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2.2%,人为因素占事故总数的89%,可见人是航空安全最积极、最活跃、最主动的影响因素,机组成员对飞行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处在核心地位。

另据在民航系统人员中以及机场内发放的问卷调查表明,人们认为近年来造成我国民航事故的原因中,居首位的是飞机机组因素,其中排在首位的机组因素是机组操纵不当,与实际情况相近,可见对于人为失误的致灾因素有较深刻认识。

机组人员致灾因素分析一、机组个体行为因素1、社会心理品质与行为失误:社会心理品质直接影响机组行为表现,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

在飞行环境中,机组人员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品质,注重飞行安全,遵守飞行规则,则不易出现行为失误;2、感知过程与行为失误:感知错误主要是心理准备不足、情绪过度紧张或麻痹、飞行员反应迟钝或注意力分散等,往往导致判断错误,从而直接导致操纵错误;3、情绪和行为失误:情绪低落或稳定飞行状态下驾驶员产生麻痹情绪,容易导致判断和操纵行为失误;4、生理状况与行为失误:飞行员的生理状况也是致灾因素之一,受到疲劳、健康状况、饮酒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二、机组群体行为因素1、从众行为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会表现出从众性,在一个遵纪守法的机组中,个别倾向冒险的人也会注重飞行安全;2、群体规范作用的影响:群体规范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群体意识的强弱,安全意识较强的机组有助于提高效率,规范行为;3、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失调直接影响机长的领导指挥和机组人员的配合与整体效率;4、群体沟通的影响:机组的群体沟通渠道不畅,沟通不及时或效果差,是导致航空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机组群体行为失误的成因错综复杂,从管理不当方面来说主要包括:职责不清,管理低效;配合不良,人际失调;检查不力,放错不当;培训不足,知识匮乏;信息失真,沟通不畅。

维修人员致灾因素分析一、内在因素:人员素质缺陷、操作违反规定、心理负荷过重、生理压力过大;二、外在因素:工作条件的影响、工作指示的影响、任务和设备特点的影响、机务管理的影响。

空管人员致灾因素分析:人员素质缺陷、管理操作违规、身心状况不佳、班组配合不当、工作负荷影响、通话信息失真、自动化适应不良。

机场工作人员致灾因素分析一、安检人员工作失误:岗位适应不良、工作规范性欠佳、工作时间过长;二、地面指挥人员工作失误;三、机场配载人员工作失误;四、机场监护人员工作失误。

在事故原因的问卷调查中,排在次位的是天气因素,即属于环境致灾因素。

环境致灾因素是指影响航空安全运行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

其中对飞机安全飞行影响最大的是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包括风切变、雷雨、大雾、云、吹雪、结冰、地形波以及气温和气压的影响,不良的人工环境如机场环境因素也会导致航空灾害的发生。

飞机及其相关设备是航空运输生产的工具,与机组成员共同构成航空安全生产的主体。

尽管由于技术的完善性和装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决定航空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逐步转到了人的因素,它仍是航空安全生产的前提,是保证安全的物质基础,因此飞机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作用因素。

民航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境大系统,虽然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即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事故是“人—机—环境”系统不完善、不协调、存在缺陷或遭受破坏的体现,是这些问题发展的必然结果。

航空交通灾害具有四方面的基本特征:1、生成的突发性;2、成因的综合性;3、后果的双重性;4、一定的可防性。

在我国民航机场的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表明,高达95%的人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采取预警管理方法。

在民用航空领域,美国和欧洲航空业率先加强了机载环境的预警系统研究,开发了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和风切变预警系统等。

今年来,我国也已在预警管理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面,就航空交通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作简略介绍。

航空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评价指标是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敏感性、独立性、可测性和规范性原则,尽可能全面收集信息,筛选出一系列现实可测的指标,从而构建航空交通灾害预警指标体系。

航空交通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由航空公司预警指标体系、机场预警指标体系及空管预警指标体系构成,以航空公司为例,探讨航空交通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航空公司灾害预警指标体系一、机组因素预警指标机组因素是导致航空灾害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测评方法有:1、操作违规率:该指标衡量机组对航空法规、证件法规、证件纪律、飞行限制以及公司运行手册数据和飞行标准的执行情况,是重要预警指标。

操作违规率=(违规操作时间次数/飞行航班次数)×100%;2、机长个性心理状况:该指标衡量机长在从事航空营运活动时,在个性特质和进行心理活动方面的实际能力情况,是重要预警指标。

可以通过麦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结合民航相关心理测试标准进行;3、操纵失误次数:重要预警指标,可以从飞行品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4、特情处置失当次数:敏感预警指标,可从飞行品质监测数据得出;5、机长组织管理能力:重要预警指标,运用打分法得到;6、当月飞行超限时数:辅助预警指标,衡量飞行人员违规超限驾驶情况,能反映疲劳程度。

当月飞行超限时数=当月飞行时数—100;7、技术考核不合格率:衡量机组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可通过业务培训、考试等记录得到。

技术考核不合格率=(考核不合格人数/执行飞行任务的人数)×100%;8、机组配合默契程度:敏感预警指标,运用打分法得到;9、机组原因三级事件发生率:重要预警指标,通过飞行品质监测数据计算分析得出,衡量人员技术水平指标,并反映飞行、航空安全员的严重差错。

机组原因三级事件发生率=(机组原因三级事件发生次数/不安全事件总数)×100% 。

二、机务因素预警指标1、机务维修失误率:重要预警指标,衡量适航制度、工作单制度、保留项目规定的执行情况。

机务维修失误率=(机务维修失误次数/维修作业总次数)×100%;2、飞机及维护质量未达标率:重要预警指标,衡量飞机质量、维修质量、放行质量及维修设备质量。

飞机及维护质量未达标率=(检查未达标次数/飞机及维护质量检查次数)×100%;3、空中停车次数:空中停车是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重大故障,此项指标是重要预警指标,能反映飞机发动机的性能、运行状况及机务维护工作的质量;4、技术标准失察率:重要预警指标,衡量机务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和警惕性。

技术标准失察率=[1—(技术标准违规查处事件次数/违规操作次数)] ×100%;5、技术事件总数:重要预警指标,反映机务原因导致不安全事件的总体状况;6、机务原因三级事件发生率:重要预警指标,衡量机务维修人员技术与管理水平,根据飞行品质监测数据调查分析得出。

机务原因三级事件发生率=(机务原因三级事件次数/不安全事件总数)×100%;7、机组报告故障率:敏感预警指标,能及时反映飞机故障和机务维修工作质量。

机组报告故障率=(机组报告故障次数/报告期航班总数)×100%;8、非计划件拆换率:重要预警指标,反映机械故障诊断工作和可靠性维修管理的成效。

非计划件拆换率=[因故障拆换件数/(每架飞机安装件数×机队数)] ×100% 。

三、环境因素预警指标1、飞行期间天气恶劣程度;2、飞行期间天气突变次数;3、空管设备失灵次数;4、机场安检失误次数;5、机场设备故障率;6、机场危险指数;7、航路危险指数;8、气象误报率;9、机场鸟害程度;10、非法行为发生次数;11、机场管理失误次数;12、空管指挥失误次数。

从航空交通灾害预警指标体系可见,除了可以量化的指标之外,还有难以用数量准确表达的指标,在我国飞行安全管理现状下,更应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以对航空安全状态进行监测、诊断和预控,防止产生危机。

结论: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迅速发展,航空公司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国的民航安全管理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运用灾害预警系统,可以做到提前防范,提早控制,减灾少灾,因此,要积极参考航空交通灾害预警指标,针对薄弱环节和项目进行问题排除和状况改善,促进我国的航空业进一步发展,让飞机这一高效先进的运输方式可以更安全可靠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航空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罗帆,佘廉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