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声速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声速


计算声速:
S 2 u 2 0.020(mm)
f 353.31 (m/s)
f
计算不确定度:
f
1% 0.2 (kHz) 3
( f )2 ( f )2 3 (m/s)
实验结果表示:υ=(353±3)m/s,B=0.8%
四 实验结论
1 利用驻波法测得声速为υ=(354±3)m/s 2 利用相位法测得声速为υ=(353±3)m/s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试验日期: 实验者: 班级: 学号:
超声波测声速 一 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 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 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 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五 实验思考题
1.固定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 答: 能。因为 v = f λ,已知频率 f,而且波长λ也能通过示波器图像读 出
所以可以用驻波法测量出声速。 2.各种气体中的声速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同。声波在不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波长、频率和速度。
.
1.056
14.352 14.846
1.058 1.048
λ的平均值:
1 6
6
i
i 1
1.0585(cm)
λ的不确定度:
S
6
(i )2
i 1
=0.002(cm)
i(i 1)
因为,λi= (1i+6-1i) /3,Δ仪=0.02mm
所以, u
3
2 3
仪= 0.000544(cm)
计算声速:
S 2 u 2 0.021(mm)
f 354.50 (m/s)
f
计算不确定度:
f
1% 0.2 (kHz) 3
( f )2 ( f )2 3 (m/s)
实验结果表示:υ=(354±3)m/s,=0.8%
3.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表 2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数据(相位变换 2π)
i 1i(cm)
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
别是:
.
.
叠加后合成波为:
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 ( n =0,1,2,3……)
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 ( n =0,1,2,3……)
二 实验仪器
1)声速的测量实验仪器 包括超声声速测定仪、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i
1(i cm)
1 9.060
2
9.574
3 10.122
4 10.652
5 11.178
6 11.700
表1
i+6 7 8 9 10 11 12
驻波法测量声速数据
1i+6(cm) 12.232 12.774
λi= (1i+6-1i) /3(cm) 1.0
13.820
i+7
1i+7(cm) λi= (1i+7-1i)/7(cm)
1
8.162
8
15.926
1.109
2
9.282
9
17.050
1.110
谐振频率 f=32.0kHz
.
.
3
10400
10
18.220
4
11.512
11
19.206
5
12.600
12
20.290
6
13.722
13
21.460
7
14.832
14
22.532
1.107 1.099 1.099 1.105 1.100
λ的平均值:
1 7
7
i
i 1
1.1041(cm)
λ的不确定度:
S
7
(i )2
i 1
=0.002(cm)
i(i 1)
因为,λi= (1i+7-1i) /7,Δ仪=0.02mm
所以, u
7
2 3
仪=0.000233(cm)
2)超声声速测定仪 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3)函数信号发生器 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
4)示波器 示波器的 x, y 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
上的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得空气中的声速。
三 实验内容
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声速。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
.
*注意事项 1.确保换能器 S1和 S2端面的平行。 2.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与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 f0保持一致。
三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基础数据记录
谐振频率=33.5kHz
2. 驻波法测量声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