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分子加工助剂第五章(增塑剂)
高分子加工助剂第五章(增塑剂)
增塑剂一般是高沸点的酯类和低熔点的固体
增塑剂按极性的角度划分: 极性增塑剂:溶解度参数较高,与极性聚合物相容性较好 非极性增塑剂:溶解度参数较低,与非极性聚合物相容性较好
1、非极性增塑剂 起溶剂化作用,增大大分子间的距离,降低其作用力,增塑 效果与增塑剂的体积成正比 2、极性增塑剂 起屏蔽作用,增塑剂分子的极性基团与聚合物分子的极性基团 相互吸引,从而取代了聚合物分子间基团的相互吸引,降低聚 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塑剂的增塑效果与分子数成正比,同 时体积效应也起作用。
(1)、玻璃化温度: 测定玻璃化温度 Tg 是度量聚合物分子链 段移动性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聚合物在Tg以 上是柔软的,而在Tg以下是硬的。聚合物的 冷却速度与所测得的Tg值有关,慢慢冷却时 的Tg值要比迅速冷却时略低一些。 如果已知聚合物和增塑剂的玻璃化温度 Tg,则塑化了的聚合物增塑剂体系的玻璃化 温度,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来计算。
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取决于聚合 物分子链中各基团的性质。具有强极性的 基团,分子间作用力大;而具有非极性的 基团,分子间作用力小。 聚合物的极性大小按下列顺序排列:
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氯乙烯 >聚丙烯>聚乙烯
3、聚合物的结晶度 在一般条件下,聚合物不可能完全结晶,往往 是由结晶区域散插在无定形区域构成的。 增塑剂的分子插入结晶区域要比插入无定形区 域困难得多。 如果增塑剂的分子仅能插入部分结晶的聚合物 的无定形区域,则此增塑剂便是非溶剂型增塑剂, 也就是辅助增塑剂。 如果增塑剂的分子既能插入聚合物的无定形区 域同时又能插入结晶区域、则此增塑剂便是溶剂 型增塑剂,即是主增塑剂。
增塑剂间的相对效率值,是以性能比较全面的 DOP 的塑化效率值作为标准,并与其他增塑剂的 塑化效率值进行比较而得的。 例如癸二酸二丁酯 (DBS) 的相对效率值= DBS 的塑化效率26.5/DOP的塑化效率33.5=0.79。 相对效率值小于 1.0 的增塑剂是较有效的增塑 剂,而相对效率值大于1.0的增塑剂则是较差的增 塑剂。 比较增塑剂的效率,只有在增塑剂与聚合物相 容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第三节 增塑剂的基本性能
一、相容性 相容性是指增塑剂与树脂相互混合时的溶解能 力。如果二者之间相容性不好,增塑剂就会从制 品中析出,因此说,相容性是增塑剂最基本要求 之一。 1、溶解度参数(SP或δ) 按照“相似相溶”的原则,极性相同的溶剂可 以良好地互溶,聚合物和增塑剂的体系也一样。 极性大的溶剂,其分子间力也大,蒸发时需二甲酸酯主 增塑剂与PVC的相容性良好。如果烷基碳原 子数进一步增加,则其相容性急速下降。 因此目前工业上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 增塑剂的烷基碳原子数都不超过13个。 其他像环氧化合物、脂肪族二元酸酯、 聚酯和氯化石蜡等辅助增塑剂与PVC的相容 性较差。
(2)、其他影响因素: a、PVC聚合度越高,与增塑剂相容性越差; b 、增塑剂本身不稳定,在加工时发生氧化裂 解,会导致相容性降低; c、增塑剂与PVC中的HCl或其他组份发生交联, 相容性下降; d 、 PVC 配方中存在着矿物油之类润滑剂,会 影响与增塑剂的相容性; e 、在捏合和加工中工艺条件控制不好,增塑 剂在PVC中溶胀不好,也会造成析出现象。
三、耐寒性 增塑剂的耐寒性与增塑剂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相容性良好的增塑剂,其耐寒性都较差,特别 是含有环状结构的增塑剂,其耐寒性显著降低。 具有直链烷基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耐寒 性是良好的,随着烷基支链的增加,耐寒性相应降 低。一般烷基链越长,耐寒性越好。 目前主要使用脂肪族二元酸酯作为耐寒增塑剂。 直链醇的邻苯二甲酸酯、二元醇的脂肪酸酯以及环 氧脂肪酸单酯等,都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溶剂的介电常数ε与溶剂本身的偶极矩和 氢键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溶解度参数 和介电常数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判断增 塑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 对 于 PVC , 增 塑 剂 的 溶 解 度 参 数 在 8.4~11.4 之间。同时,介电常数约在 4~8 之 间时,该增塑剂与PVC是相容的。 像醋酸纤维素等极性大的聚合物,需要 用极性大的增塑剂。
2、浊点
聚合物与增塑剂的稀均相溶液,在冷却 下变成浑浊时的温度称为浊点(Tc)。 通过浊点的测定能迅速估计增塑剂和树 脂的相容性。
浊点(Tc)越低,增塑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 越好。
5、影响相容性的有关因素 (1)、极性影响: 结构基本上类似的树脂和增塑剂,其相容 性良好。 因此,对于极性大的醋酸纤维素、硝酸纤 维素、聚酰胺等树脂,采用邻苯二甲酸二甲 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 甲酸二丁酯(DBP)和磺酰胺等作为增塑剂,其 相容性是良好的。
2、氢键 对于含有-OH基团或-NH-基团的分子,如 聚酰胺、聚乙烯醇等,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 氢键是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的键,它的存在 会影响到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间。特别 是氢键数目较多的聚合物分子很难增塑。 当温度升高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妨碍了聚合 物分子的取向,氢键的作用会相应地减弱。
如Jenkel等提出的经验公式:
Tg Tg1ω1 Tg2ω2 Kωω 1 2
式中 Tg:塑化物的玻璃化温度; Tg1、Tg2:分别为增塑剂和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 ω1、ω2:分别为增塑剂和聚合物的重量分数; K:常数(对某一增塑剂-聚合物体系),即软 化温度的降低系数。
示:
以DOP为例,增塑剂含量对Tg的影响如下图所
二、影响塑化主要因素分析 1、聚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 当增塑剂加入到聚合物中时,增塑剂与 聚合物分子之间相互的作用力,对增塑作 用影响很大。 其分子间存在着两种力:范德华力和氢 键。 范德华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三种。
范德华力是一种永远存在于聚合物分子间或分 子内非键合原子间的、较弱的、作用范围很小的 引力。它具有加合性,故有时很大,以致对增塑 剂分子插入聚合物分子间的妨碍较大。范德华力 包括以下三种力: (1)色散力: 它存在与所有极性或非极性的分子之间,系由 微小的瞬时偶极的相互作用,使靠近的偶极处于 异极相邻状态而产生的吸力,但只有在非极性体 系中,如苯、 PE 、 PS 中,其色散力才占较主要地 位。
耐寒增塑剂的代表性品种是己二酸二 (2- 乙基 己酯)(DOA)、己二酸二异癸酯(DIDA)、壬二酸二 (2-乙基己酯)(DOZ)和DOS。 一般耐寒增塑剂与PVC的相容性都不大好,故 实际上它只能作为改善耐寒性的辅助增塑剂使用, 其用量为增塑剂的5~20%。 增加增塑剂的用量,塑化物的玻璃化温度就更 低,其相应的低温柔软性就更好。但增塑剂加入 量过多,则有损塑化物在常温下的物理性能,特 别是强度、耐久性等。 因此在配方设计时应考虑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
3、制品在常温下变柔软 因为制品的Tg下降,而在常温下表现为软质
4、制品的耐寒性增加 表现在材料的Tg和脆性温度Tb下降 Tb:在低温下材料承受应力时只发生很小形变就 断链破坏的温度 因为大分子间有增塑剂小分子的存在,分子 间距离增大,作用力下降,大分子链的活动能力 加强。
第二节 增塑剂的增塑原理
(2)、诱导力: 当一个具有固有偶极的分子在相邻的一个非极 性分子中,诱导出一个诱导偶极时,诱导偶极和 固有偶极之间的分子引力称为诱导力。对于芳香 族化合物,因为π电子能高度极化,所以诱导力 特别强。 (3)、取向力: 当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由于固有偶极的取向, 从而引起分子间产生一种作用力,通常称为取向 力。酯类增塑剂与PVC的相互作用就是一个代表性 的例子。
第五章 增塑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增塑剂的增塑原理 增塑剂的基本性能 增塑剂的品种及用途 增塑剂的生产
第一节 概述
增塑剂是加进塑料体系中增加塑性同时又不影 响聚合物本质特性的物质。 增塑剂的主要作用 : 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范德 华力,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聚合物 分子链的结晶性,亦即增加塑料的塑性。 塑料的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都得到提高, 而硬度、模量、软化温度和脆化温度都下降。 增塑剂分为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增塑PVC二级转变温度区域与增塑剂(DOP)含量的关系
(2)、模量 塑化效率也可以用模量和阻尼来表示。测定模 量和阻尼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扭摆法。 剪切模量(G)可以用下式计算:
38527.9 104 L I G (Pa) 3 2 CD P
式中:L:试样长(cm); C:试样宽(cm); D:试样厚(cm); P:振动周期(s); I:系统开始摆动的一瞬间的惯性; μ:试样的形状因素,为C/D的函数。
内聚能密度 (CED) 即单位体积溶剂的蒸发能, 其平方根可以表示溶剂能力,定义为溶解度参数。
△Hv-RT δ = CED= V
式中: △Hv:25℃时每摩尔溶剂的蒸发热(J); △Hv=-12348.7+99.2Tb+0.837Tb2,Tb为溶剂的沸点(K); R:气体常数[R=8.3192J/(mol.K)]; V:溶剂在温度T时的摩尔体积(mL),V=M/d,M为分子 量,d为在T时的密度。
增塑剂按其作用原理和作用方式,可分为内增塑和外增塑 两种。 内增塑:起到增塑作用的组分通过化学反应与聚合物结合。 如(1)共聚树脂(由聚氯乙烯到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得氯 醋树脂PVAC;(2)引入支链(如氯化聚乙烯CPE) 以异种单体分子进行嵌段共聚或接枝共聚,从而降低分子间 的引力,增加柔软性。 优点: 缺点: 外增塑:借助于某些具有溶剂化能力的低分子物质,掺入 到树脂分子间,增大分子间的距离,以达到降低树脂分子间引 力,增塑的结果是分子间的引力降低,使被增塑的树脂变得柔 软,同时降低树脂加工温度。 优点:性能全面、添加方便 缺点:耐久性差、易迁出、挥发、和抽出等。
测定相容性的方法: 最常用的是流延法或混炼塑化法。现将流延法 介绍如下: 浓度为 5gPVC/100ml 环己酮,加入不同量的增 塑剂,搅拌溶解后,在玻璃板上流延成一定厚度的 薄膜,待干后,将薄膜放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观察 其有无增塑剂析出现象,以求得增塑剂对 100 份 PVC树脂的最大相容极限。 对于配方设计者来说,一方面查阅增塑剂的溶 解度参数,同时也要用流延法加以验证,这样才能 正确选择和用好增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