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0春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A. 马克思B. 亚里士多德C. √恩格斯D. 皮亚杰满分:2 分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道德经》满分:2 分3. ()坚信体谅关心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A. 马卡连柯B. 柯尔伯格C. 杜威D. √麦克菲尔满分:2 分4. 国际课程理论领域的隐性课程的概念出现于()A. 20世纪40年代后期B. 20世纪50年代后期C. √20世纪60年代后期D. 20世纪70年代后期满分:2 分5. 以下不属于德育评价的原则的是()A. 教育性原则B. √主观性原则C. 客观性原则D. 科学性原则满分:2 分6. 德育评价的核心是()A. √品德评价B. 思想评价C. 能力评价D. 学习评价满分:2 分7.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A. 孔子B. 荀子C. 老子D. √孟子满分:2 分8. 品德评测的指标只能以()要求为参照加以设计。
A. 德育内容B. 德育方法C. 德育评价D. √德育目标满分:2 分9. 首先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是()A. 马卡连柯B. √杰克逊C. 杜威D. 皮亚杰满分:2 分10.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B. 德育方法C. 德育网络D. 德育评价满分:2 分11. 人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
A. √生存B. 发展C. 德育D. 工作满分:2 分12. 认识性德育课程的最主要功能就在于()A. 发扬传统美德B. √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C. 提倡良好社会风气D. 打破封建观念满分:2 分13. ()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生活的普活性。
A. √基本文明规范B. 传统美德C. 伦理观念D. 社会风气满分:2 分14. 从理论角度对“传统品格教育”提出批评的主要理论家是()A. 顾明远B. 亚里士多德C. √杜威D. 皮亚杰满分:2 分15. 德育过程依据的是()A. 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B. √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C. 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与技能技巧的掌握规律D. 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满分:2 分16. 区别德育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根本标志是()A. 有无正确的方法B. 有无有效的渠道C. 有无固定的风格D. √有无明确的目的性满分:2 分17. 传统伦理观念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的伦理原则B. 自由主义的伦理原则C. 客观主义的伦理原则D. √超自然主义的伦理原则满分:2 分18.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是()A. √实践性B. 独立性C. 客观性D. 主观性满分:2 分19. 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是()A. 认知—发展性B. √主体—发展性C. 客体—发展性D. 客体—认知性满分:2 分20. 在西方个性发展理论中与品德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理论是()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A. 柯尔伯格B. 皮亚杰C. 莱士特D. √艾里克森满分:2 分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下属于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特征的有()A. √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B. √有组织健全、团结一致、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C. √有统一的班级常规和严格的纪律D. √有正确的占主导地位的班级舆论满分:2 分2. 以下属于隐性德育课程的特征的是( )A. √影响的间接性B. √影响的潜隐性C. √范围的广阔性D. √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满分:2 分3. 陶冶教育法的特点表现为()A. √非强制性B. √愉悦性C. √隐蔽性D. √无意识性满分:2 分4. 从欧美国家学校的德育课程的发展历史看,大体上有两种主张()A. 单向主义B. √全面主义C. √德目主义D. 双向主义满分:2 分5. 围绕主体性德育管理这一中心,现代德育管理的特点包括()A. 先进性B. √民主性C. √开放性D. √科学性满分:2 分6. 现代人的共同特征是()A. √积极主动B. √对社会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C. √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人D. 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满分:2 分7. 德育准备具体包括( )A. √学会领会德育大纲、教材及其他有关资料,了解德育对象的实际情况B. √确定德育的具体目的C. √确定为完成德育目的施教的具体内容D. √选择施教的方法、途径满分:2 分8. 自我教育的方法包括()A. √自我认识B. √自我体验C. √自我控制D. 自我解放满分:2 分9. 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包括()A. √导向作用B. √调节作用C. 物质文明辐射作用D. √精神文明辐射作用满分:2 分10. 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包括()A. √现代德育过程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过程B. √现代德育课程是促使受教育者作为主体思想品德完整发展的过程C. √现代德育过程是师生德性共进的过程D. √现代德育过程是对环境开放的过程满分:2 分11. 当前西方德育导向与德育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A. √全球本位德育理论B. √社会本位德育理论C. √个人本位德育理论D. 家庭本位德育理论满分:2 分12. 以下有关德育目标说法正确得有()A.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B. √目标都是由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决定的C.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D. √德育目标又是实现德育目的或教育目标的保证满分:2 分13. 德育现代化在德育上集中表现为()的现代化。
A. √德育内容B. 德育方法C. 德育评价D. √德育目标满分:2 分14. 德育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A. √建设现代德育理论体系B. √建设现代德育实践体系C. 建设现代德育保护体系D. 建设现代德育强制体系满分:2 分15. 以下属于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的是( )A. √陶冶功能B. √导向功能C. √激励功能D. √规范、约束功能满分:2 分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德性或品德表现于个体特性。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实然的德育目标是存在于教育过程参与者的教育思想之中的,为参与者教育行为所实际追求的目标。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隐性课程是指明确陈述的、外显的正式的教育内容。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现代德育评价主体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德育评价主体只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没有自我评价的权力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自然形成,不需要艰苦细致的组织与培养过程。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活动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所以它能够离开社会大系统单独存在。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处理的矛盾是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相对校外教育来说,学校德育的目的性最明确,组织性最严密,计划性也最强。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法就是在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同时,进行道德实践。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1.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所理解的德育的本质,认为德育的本质上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需要,并满足这种需要的活动。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2. 心理咨询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使其在信任与放松的心境下获得教益。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3. 青少年本身认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导致了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性。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4. 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5. 品德评价中的教育活动仅存在于获得评价结果之后。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