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工作方法
(5)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 测及监控、预防措施的建议。 (6)根据地质和岩土条件、工程结构特点及场地环境情 况,提出地基基础方案、不良地质现象整治方案、开挖 和边坡加固方案等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建议, 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7)对建筑结构设计和监测工作的建议,工程施工和使 用期间应注意的问题,下一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等。
(1)绪论 说明勘察工作任务,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方法及取 得的成果。并应附实际材料图及其他图表。 (2)通论 阐明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环境,论述重点在于 阐明工程的可行性。通论在规划、初勘阶段中占有重要 地位,随勘察阶段的深入,通论比重减少。 (3)专论 是报告书的中心,重点内容着重于工程地质问题的 分析评价。对工程方案提出建设性论证意见,对地基改 良提出合理措施。专论的深度和内容与勘察阶段有关。 (4)结论 在论证基础上,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简要、明确的 回答。
地质年代 Q4al Q3al-pl
岩性 粘土
钻进方式 回转
孔径 250 250
套管
工程地质 要 求 取原状土样
砂土
冲击
219
动探、 扰动样 原状样、
7-15
Q3al-pl
含砾粘土
含漂砾 卵砾石 强风化 花岗岩 弱风化 花岗岩
回转
190
168
静探
动探、抽水试 验 压水试验
15-40
Q2fgl
冲击
130
1、报告的内容
(1)委托单位、场地位置、工作简况,勘察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以往的勘察工作及已有资料情况。 (2)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包括各项勘察工作的数量布置 及依据,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方 法的必要说明。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内容,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 出评价; (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包括各项岩土性质指标的测试成果 及其可靠性和适宜性,评价其变异性,提出其标准值;
六、原位测试试验
1、岩土力学性质的野外测定 (1)土体力学性质试验 载荷试验、旁压试验、静、动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 验 (2)岩体力学性质试验 岩体变形静力法试验、声波测试(动力法)试验、岩体 抗剪试验、点荷载强度试验、回弹锤测试、便携式弱面剪试验
2、岩体应力测定
测定岩体天然应力状态下及工程开挖过程中应力的变化。 如:应力解除法、应力恢复法、水压致裂法等
三 级
二、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 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工程地质测绘,少量勘探工作, 对场址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
2、初步勘察
建筑地段稳定性的岩土工程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主要建 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案 进行论证。 3、详细勘察 对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进行岩 土工程计算与评价,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实地测绘法 有二种:
1、穿越法:它是沿着一些选择的路线,穿越测绘场地,将 沿线所 测绘或调查到的地层、构造、地质现象、水文 地质、地质和地貌 界线等填绘在 地形图上。路线形式 可为直线形或折线形。观测路线应选择在露头及覆盖 层较薄的地方。观测路线方向应大致与岩层走向、构
造线方向及地貌单元相垂直,这样可以用较少的工作
工程地质工作方法
提纲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工程地质分析方法
第一篇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正常使 用等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或 一个分支。
人类工程活动仅限于地壳表面部分,目前 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只有 12.262 km(“中国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5000 米深钻位于江苏东 海县毛北镇;位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 变质带大别 —苏鲁造山带上。于2001/08/04开 工,耗资1.5亿人民币,2005/04/19竣工,终孔 5118.2 m )
(2)与勘测设计阶段有关。
(3)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取决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 杂程度、建筑物类型、规模及重要性。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前提 下,尽量节省测绘工作量。 2、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各勘察部门的经验,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 一般规定为: (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1∶50000~1∶5000,属小、中比例尺测绘; (2)初步勘察阶段1∶10000~1∶2000,属中、大比例尺测绘; (3)详细勘察阶段1∶2000~1∶200或更大,属大比例尺测绘。
(一)、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
•区域测绘按图幅范围进行,专门工程地质测绘按有关工程地 质问题的研究需要圈定范围。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原则:
1、拟建建筑物的类型、规模、设计阶段。
2、区域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
(二)测绘比例尺的选择
1、比例尺选定原则: (1)应和使用部门的要求提供图件的比例尺一致或相当。
二、报告应附的图表 勘察报告应附必要的图表,主要包括: (1)场地工程地质图(附勘察工程布置)。 (2)工程地质柱状图、剖面图或立体投影图。 (3)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4)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的有关图表。 (5)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
三、单项报告 除上述综合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外,也可根据任务 要求提交单项报告,主要有: (1)岩土工程测试报告。 (2)岩土工程检验或监测报告。 (3)岩土工程事故调查与分析报告。 (4)岩土利用、整治或改造方案报告。 (5)专门岩土工程问题的技术咨询报告。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勘察报告的内容可根据岩土工 程勘察等级酌情简化或 加强。例如,对三级岩土工程 勘察可适当简化,以图表为主,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而对一级岩土工程勘察除编写综合性勘察报告外,尚 可对专门性的岩土工程问题提交研究报告或监测报告。
四、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
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 和描 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 工程地质条件。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 不同的颜 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 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 其他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二)坑探工程
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坑探工程有:探槽、试坑、浅井、竖井 (斜井)、平硐和石门(平巷)。其中前三种为轻型坑探工程,后 三种为重型坑探工程。
坑探工程的观察、描述 (1)地层岩性的划分。 (2)岩石的风化特征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作风化壳分带。 (3)岩层产状要素及其变化,各种构造形态。 (4)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渗出点位置、涌水点及涌水量 大小等。
2、报告的内容结构
工程地质报告书既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综合、总 结,具有一定科学价值,也是工程设计的地质依据。应 明确回答工程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并应便于工程设计部 门的应用。报告书正文应简明扼要,但足以说明工作地 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特点,并对工程场地作出明确的工程 地质评价(定性、定量)。报告由正文、附图、附件三 部分组成。
6、已有建筑物的调查 7、天然建筑材料的调查
五、工程地质勘探的手段
工程地质勘探常用的手段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 理勘探三类。
(一)、钻探 1、钻孔设计
为充分论证钻探工作的布置并逐孔编制钻孔设计书内容。 (1)钻孔目的及地形地质概况。 目的层 工程地质目的及意图。
(2)钻孔类型、深度及钻孔结构设计。
•观测点的要求,与测绘比例尺相同的地形底图上每1cm²方格内, 平均有一个观测点。复杂地段多布,简单地段少布,计算总点数/ Km² 。
2、准确度
•指图上各种界限的准确程度,即与实际位置的允许误差。 •界限误差≤0.5mm 比例尺 1:10万 1:5万 1:1万 1:1000 误差 50m 25m 5m 0.5m 一般对地质界限要求严格,大比例尺测绘采用仪器定点。
3、水文地质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裂隙岩体)、抽水试验(中、强富水性含 水层)、注水试验(干、松散透水层)、岩溶裂隙连通试验等 4、改善土、石性能的试验 为地基改良和加固处理提供依据。如:灌浆试验、桩基试 验等
载荷试验
静力触探
十字板剪切试验
六、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总结性文件,一般由文字报告 和所附图表组成。 一、报告的基本内容 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 条件、工程特点等情况确定。鉴于工程地质勘察的类型、规 模各不相同,目的要求、工程特点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差别很 大。
•施工勘察不作为一个固定阶段,视工程的实际需要而定,对条件复杂或有 特殊施工要求的重大工程地基,需进行施工勘察。施工勘察包括:施工阶 段的勘察和施工后一些必要 的勘察工作,检验地基加固效果。
三、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几种: (1)工程地质测绘
(2)勘探与取样
(3)原位测试与室内实验 (4)现场检验与监测
例 :有冰水沉积物的坝址河谷区钻孔设计。
(3)岩土工程要求。 包括岩心采取率、取样、试验、观测、止水及编 录等各方面的要求。编录的项目及应取得的成果资 料有:钻孔柱状剖面图、岩心素描(或照相)、钻进观 测、试验记录图及水文地质日志等。 (4)说明钻探结束后对钻孔的处理意见。
深度 0-3m 3-7
127
40-50
Mz-J
回转(钢 砂) 金刚石
110
50-70
Mz-J
91
取岩样
2、钻孔观测与编录
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内容包括:
1、岩心观察、描述和编录 对岩心的描述包括地层岩性名 称、分层深度、岩土性质等方面。
2、钻孔水文地质观测
3、钻进动态观察和记录
3、钻探资料整理 钻探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钻孔资料整理。主要成果资料有: (1)钻孔柱状图 (2)钻孔操作及水文地质日志图。 (3)岩心素描图及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