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一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二框享受学习教案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一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二框享受学习教案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一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二框享受学习教案设
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一)知识:体会学习的滋味,了解学习带来的各种感受;享受学习的快乐,承担学习的责任。

(二)能力: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客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探究新课(小组自学)→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重点】
如何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难点】
在多种学习感受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核心素养】
乐学善学:通过体味学习的学习,告诉同学们学习虽然辛苦,但在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才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由此要养成“乐学爱学”的良好素养。

学习习惯:通过学会学习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是要讲究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的,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告诉我们,不仅要乐学,还要善学。

高效学习:对高效学习者和低效学习者的时间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条分缕析的学习方法。

健全人格:要养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P20运用你的经验(比较两种情境的感受)
问: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习是你想做的事情吗?如果不是,怎样让学习成为自己想做的事情?
生:略
师: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开始就充满信心,想要把事情做好;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泄气,但还是会坚持的;遇到人反对,同样也不会为外界的消极影响而放弃;当事情成功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高兴。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开始就没有很高的积极性;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着要打退堂鼓;遇到人反对,可能会就此放弃;事情完成以后,会长叹一口气,总算结束了。

②学习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不是,我们要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享受学习
(一)体味学习
师:请同学们将整个第一目快速浏览,然后概括一下本目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本目主要讲了这几个内容
(一)体味学习
1、学习是一个过程。

2、学习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

2、学习中有辛苦。

3、先苦后乐方为乐)
师:请同学们看P21探究与分享(1)——快乐学习的经历。

问:
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你有哪些快乐的体验?进入初中以后,又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体验?在未来的学习中,你希望的快乐是什么?请分别写或画在下面的对应的区域。

生:略
师:①过去的学习经历中,快乐的体验有:晨读时感受到来自文章的音韵美情感美,上课时感受到老师的仪态美,受到老师表扬时的心情美……。

②现在学习经历中及时做完作业心情是愉快的,弄懂了一道很难得数学题心情是愉快的,老师耐心地对我进行单独的辅导心情是愉快的……③将来的学习中我希望的快乐是劳逸结合,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这些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新的完善和调整)
师:请同学们看P21探究与分享(2)——无法形容的学习体验。

问: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生:略
师:①有。

②苦与乐是对立统一的,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先有“困惑、疑虑、苦思冥想、山重水复”,然后才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就说明了“先苦后乐方为乐”,苦到痛彻心扉,才会乐到激情澎湃。

试想一下,一开始就“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会有那么激情澎湃,会有那么豪情万丈吗!
(二)学会学习
师:请同学们将整个第二目快速浏览,然后概括一下本目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本目主要讲了这几个内容
(二)学会学习
1、学习兴趣。

2、科学的学习方法。

3、不同的学习方式。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师:请同学们阅读P22探究与分享(3)——学习的困扰。

问:
你有哪些学习困扰?
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
生:略
师:①困扰:学习时间的紧张;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对某些老师的教法不感兴趣……②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师:请同学们阅读P22、23探究与分享(4)——时间去哪儿了?
问:
比较这两幅图有哪些不同。

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回顾自己的一周,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你该怎样有效利用时间?
生:略
师:①高效学习者时间安排:有计划有自律地把50%—60%的时间用于重要的却不急的事情,把20%—30%的时间用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15%的时间用于不重要但却有点紧急的事情,把5%的时间用于不重要也不急的事情,②低效学校者,无计划无自律地把50%—60%的时间用于不重要却紧急的事情,把20%—30%的时间用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15%的时间用于重要但却有点不急的事情,5%的时间用于不重要不急的事情。

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可能有:
高效学习者有计划有自律,把重要的事情按照固有的节奏和时间去完成,不会把这些重要的事情转化成紧急的事情;低效学习者无计划无自律,把重要的不紧急事情“拖”成了重要的紧急的事情,把不重要的不紧急的事情“拖”成了不重要的紧急事情。

一句话,重要的不重要的事情都被“拖”成了紧急事情。

高效学习者在重要的事情上花去的时间是50%—60%,外加一个20%—30%;低效学习者在非重要的事情上花去的时间是50%—60%,外加一个5%。

一句话高效学习者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低效学习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非常要的事情上。

高效学习者在非重要的事情上花去的时间是15%,外加一个5%;低效学习者在重要的事情上花去的时间是20%—30%,外加一个15%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不急不重要的事情上,都只是花了5%的时间。

还有一个不同点(也可以叫共同点,看从时间的角度,还是从内容的角度),低效学习者在重要不急的事情上花去了15%,高效学习者在不重要紧急的事情上花去了15%的时间。

高效学习者在紧急的事情上花去20%—30%,外加一个15%;低效学习者在紧急事情上花掉的时间是50%—60%,外加一个20%—30%。

(这部分的内容,如果教师花这么多的时间对学生将,显然不现实,但可以把上面的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面的内容如果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在课下完成分析。


师:请同学们阅读P23方法与技能(1)——课堂记笔记策略。

问:
你有怎样的感悟?
生:略。

师:①除了记笔记之外,还有更多的关于学习的方法,比如时间的分配,比如学习内容在不同时段的安排,比如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②记笔记也还有更好的更具体的方法。

比如记笔记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提高笔记的效率,可以采用缩略法,可以采用简笔画的方法……有时简笔画的方法,反而更有利于强化我们的记忆。

课堂小结
(一)体味学习
1、学习是一个过程。

2、学习的苦与乐。

(①学习中有快乐。

②学习中有辛苦。

③先苦后乐方为乐)
(二)学会学习
1、学习兴趣。

2、科学的学习方法。

3、不同的学习方式。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练习与巩固:见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阅读P22、23探究与分享(4)——时间去哪儿了?这个图如果不加以具体分析,学生根本就看不懂。

详细分析见备课内容。

实际讲解过程中,一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得出结论,二要注意让学生抓住某一线索来看图表,三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把第一段讲清就可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