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

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教育孩子是一件快乐而忙碌的事,孩子的身上寄托着父母的全部希望。

教育孩子又是一件苦恼的事,许多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己所愿。

许多父母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孩子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

因为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确定方向并提供动力。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

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

应该说,我们的青少年在做人方面、在道德品质习惯等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其中隐藏的诸多问题,这里我们就做一个现实事例的对比。

知心姐姐----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写了这样一件事:《访日的刺激》,几年前,卢勤带着几名中国少年去日本参加数学比赛,仅仅3天的时间就使卢勤对两国孩子的文明素养强烈的对比产生巨大的震撼。

在日本,没有行人闯红灯,即使是在没有人监督的小马路上。

而国内,马路中设有高高的隔离护栏,也是可以被不管不顾的,照样有人翻过。

在日本的地铁车厢里,人流大,但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说话也是轻声,而国内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人比比皆是。

在日本上下电梯时,人们彼此彬彬有礼,谦让有序。

而我们的孩子电梯门一开就往里冲。

在游乐场和排队时,日本的孩子很守秩序,没有乱挤的。

而我们孩子则老是队伍里串来串去,一会儿去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引来旁边的日本孩子不时地看他们,卢勤看到一个日本的女孩,在厕所里发现地上掉了一个小纸片,便很自然地弯腰捡起来放进废纸箱,我们的孩子不爱排队,进餐厅、进厕所都无视旁边的排队,横冲直撞,吃饭的时候,看到自己爱吃的就拼命吃,不顾及别人。

最让卢勤感到难为情的是发奖的时候,日本的著名教授颁奖时,给每一位获奖的孩子深深鞠上一躬,而我们的那位获奖的孩子接过奖状奖杯,只微微的一点头就扭身走了。

后面领奖的日本孩子接受奖品时,都是规规矩矩地深深鞠上一躬。

看了卢勤的这些事后,我自己又想起了一位教育专家痛心疾首地讲,在外国常看到只用中文写的标志:不能随地吐痰、请排队进入、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扔纸花……我想听到这里,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耻辱,感到内疚,都会受到强烈的刺激。

作为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现代社会中国公民的道德修养素质亟待提高,我们作为教师、家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一个没有精神文明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是谈不上发展。

所以,今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要一起共同努力,培育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下一代,而做为学校和家庭的第一要务是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这是一门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学习的课程,其中包括诸多内容。

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关注的。

一、爱的力量最伟大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

只要大家都奉献爱,沙漠也能变绿州。

爱能创造奇迹,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未成年人的道德育教育中,我们应当把爱的教育作为核心。

懂得爱、学会爱,才能自爱、自强,才能爱父母、爱家人、爱师友、爱集体、爱民族、爱国家。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

做父母的如果真的爱孩子,那么从小就要往孩子心里播下爱的种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个家教故事:一位12岁的女儿问妈妈:“为什么我在家时走路要轻轻地?”妈妈说:“因为楼下有位老爷爷,他要好好休息,不能打扰他”。

女儿问“那为什么楼上的邻居总是弄得楼板咚咚响?”妈妈说:“因为楼上住着一位三岁的小弟弟,他年龄小,要多运动才能长大”。

女儿问:“那只有我们家受委屈了!”妈妈笑了说:“孩子,能为别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了爱的种子。

这种爱不是溺爱,不是过度的关爱,不是自私的爱,是包容的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爱,一个人能不能有这种爱,不仅仅是关系到对父母对家庭的问题。

一位日本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到日本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公司应聘。

公司经理问:“你替父母擦过身吗?”大学生回答:“从来没有”。

经理说:“明天再来吧,不过来之前一定要为父母擦次身”。

这个青年从小失去父亲,是母亲当佣人挣钱把他养大的。

这位青年回到家,看着在外面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决定要为她洗脚。

他拿来木盆,把母亲的脚放进盆里。

当他用手握住母亲的脚时哭了。

第二天,这位大学生再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指点,我从来没有摸过母亲的脚,我要好好照顾母亲。

”经理点点头说:“你明天可以来公司上班了”。

古语道:“百德孝为先”。

而“孝”正是爱中最本性的对父母亲人的爱。

爱父母就是对父母的责任。

而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热爱自己的企业,对公司负责。

如果一个人连爱心都没有,长大以后怎么去爱别人、爱企业、爱社会,又怎么会去爱国家呢?!那么,怎么去爱孩子呢?怎么去教孩子如何爱呢?有的父母的爱,让孩子痛苦、反感;有的父母的爱泛滥过度变的没有价值;有的父母的爱自私、任意打骂孩子;有的父母的爱挑剔、唠叼。

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卢勤用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施爱八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太好了!你让我骄傲!二是爱的微笑-----面对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三是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父母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孩子会自豪地回答:“妈妈爸爸,我能行!”四是爱的渴望------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降,你要寻找快乐吗?自己去努力!五是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细节是能使人心动,要让孩子从生活中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

六是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七是爱的胸怀------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八是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常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相信在学习爱的这门功课中,我们的孩子、父母、家庭、社会都将是幸福快乐,受益无限的。

二、诚信是为人之本。

人无信而不立,学会做人,必须具有诚信之本。

自古以来就有“徙木立信”、“曾子杀牛”的故事。

谁也不喜欢撒谎、不诚实的人。

可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充斥着大量的谎言、谎事。

假冒伪劣、不守承诺、背信弃义的事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秩序,使得今天在道德建设中,社会有识之士亟呼:“回归诚信,弘扬诚信美德。

”而诚信美德的形成,是从家庭,从孩子开始的!这将影响孩子的终生。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的一次调查中,有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相同。

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大又红,非常想要。

这时,妈妈将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想要哪一个。

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一个。

弟弟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地说:“好孩子要学会把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就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那个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

我用虚假的话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

直到现在,这被送进监狱。

不经意间,妈妈错误的奖励促成了孩子说谎的恶习,并最终毁掉了孩子的前程。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给孩子讲过“狼来了”的故事。

家长和老师最不能容忍的问题之一,便是孩子说谎。

这里有两组关于孩子说谎的数据。

一组来自国内,心理研究所用三年的时间,调查了全国7个省13个城市430个家庭,发现有50%的孩子从3岁就开始说谎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比例越来越高。

到9岁时,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

另一组来自美国的调查数据更惊人,全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岁前就学会不说实话,而到了7岁,98%的孩子都已说过谎话。

谎言的比率之高令人震惊,其危害之大也是我们所共知的。

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要说谎呢?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孩子说谎一共有三种原因:第一,他们讲真话受到了惩罚,所以不敢说真话。

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等。

第二,有的孩子撒谎欺骗大人是为了摆脱某种困境。

如:成绩不好或出现问题时,老师要与家长联系。

第三,在家庭中,孩子也受大人的影响。

家长“恐吓式”的诺言,“许诺式”的诺言,“威胁式”的诺言,都会造成言而无信的示例。

那么怎样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呢?1、家长要关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

孩子最说谎时,总是抱以侥幸的心理。

最初几次未被识破的话,以后就会次数更多。

而及时识破、及时教育,才能防微杜渐。

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多和孩子交谈,发现孩子说谎是不难的。

2、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重要的是教育引导,使其认识危害。

告知孩子,自欺欺人人是短暂的,失去了父母、老师、同学的信任是可怕的。

相信他能改正成为受欢迎的人。

而不能用打骂、惩罚来对待孩子的错误。

有的家长甚至要孩子写出检讨、保证书贴在墙上而示众。

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是适得其反。

3、针对说谎的不同动机,因势利导。

孩子是因为物质需要未满足而撒谎;是因为哥们义气而隐藏不说;是因为有不良嗜好而撒谎……家长要对症下药,既要解决撒谎的问题,更关注相关问题的解决。

4、给孩子沉默的权利,不要硬逼。

武力是难以征服孩子的心灵的。

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说谎后,说理劝导不奏效时,往往是忍无可忍拳脚相加。

在孩子的心中设下了与父母沟通的障碍。

我想,只要对自己孩子的本质是有把握的,在孩子不想说出事情真相时,可以允许孩子沉默,给他一块的空间,会更有利于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5、纠正说谎的坏习惯,关键是培养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好品德。

用好的品德塑造孩子,也是纠正说谎等不良行为的根本途径。

相信我们的孩子,告诉我们的孩子,说过谎不可怕,可怕的是丢失了诚信的美德,让这诚信美德在我们和孩子的身上共同闪光吧!三、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

的确,人出生时,除了脾气会因天性有所不同,许多行为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

是家庭、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

这里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

而学会做人,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种优秀的品质。

读过这样的报道:一位在瑞士留学生,在公园里看到一位母亲带着三四岁的孩子在散步。

孩子渴了,把手中的瓶子里的水喝光了,母亲带着孩子,孩子手中一直拿着空瓶子,继续走了一大段的路后,才到看见前面有一个可回收的垃圾箱,母亲指点着孩子,孩子用不稳的脚步走到垃圾箱前投入了正确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