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22
二、果园用地需求量
1)确定果品内邵需婴量(V) 2)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 3)确定果品总产量(W) 4)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YF) 5)确定成年果树栽植面积(S1) 6)确定果园面积(S2)
式中:K1为果园内林带、道路、沟渠占果园总面积的比 重,一般取K1=10%;K2为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比重, 一般取K2=15%。此面积不包括苗圃在内。 23
一、耕地需求量
2.人工饲料地面积 1)根据国家计划任务指标,确定畜产品总产量,再根 据各类牲畜平均单产确定各类牲畜头数。 2)确定各类畜群结构,并根据其饲料需要量计算牲畜 饲料总需要量(W)。 3)确定扣除其他饲料来源的农副产品(包括秸秆、菱 藤、落叶)、野生饲料资源(如苋菜、根头、水萍、水 浮莲、榆、杏等)及加工农副产品(麦麸、油饼、酒糟、 糖渣、粉渣等)之后的人工种植饲料量,即 W1=W-W2 式中:W1为人工种植饲料量;W2为其他饲料来源量。 4)确定的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一、耕地需求量
3.蔬菜地面积 1)确定蔬菜内部需要量(V) 2)确定蔬菜的商品率(P) 3)确定蔬菜作物总产量(W) 4)确定蔬菜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F) 5)确定蔬菜作物种植面积(S1)
20
一、耕地需求量
3.蔬菜地面积 6)确定蔬菜轮作地净面积(S2) 根据蔬菜地面积(S1),并考虑蔬菜增产、培养地 力、调节劳动力和饲料供应等因素,制定蔬菜轮作方案。 其中尽可能安排一些轮作作物
12
三、粮食需求量
(2)饲料粮 包括生产动物性食物所需要的饲料用粮和役畜所需 要的饲料用粮两部分。城镇居民目前人均肉类消费量 24.33kg、蛋9.68kg、鱼8.53kg;到2030为40kg、20kg、 20kg;农村居民由目前人均肉类消费量13.12kg、蛋 3.224kg、鱼3.06kg,到2030为30kg、15kg、15kg。对 奶的消费量可从目前人均5kg,到2030年上升到30kg。 关于饲料用粮的折算比例,可采用肉类比为1:4、蛋料 比为1:2.5、鱼料比为l:0.8,奶料比为l:0.3,据此 测算生产所需动物性食物的饲料用量。
26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 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
27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1.指标概算法 常用指标有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用地指标或按耕 地面积概算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乘以总户数、总人口 和总耕地面积即可概算居民点内居住用地面积,再按居 住区与生产区占地比来推算生产区面积,两者相加即为 居民点用地面积。 依据人均用地定额指标(J2)(70-110平方米)计算 居民点用地面积 Z2=N*J2 式中:Z2为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N为规划人口数;J2 为人均用地指标。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五节 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六节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第七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一、土地需求
二、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 三、土地需求预测
14
第三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一、耕地需求量 二、果园用地需求量 三、副业用地需求量 四、渔业用地需求量 五、林地需求量
15
一、耕地需求量
耕地需求量包括大田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绿肥和特种作物)用地、人工饲料地、蔬菜地需求量。 1.大田作物用地面积 大田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作物和特 种作物等,现以粮食作物用地需求量预测程序如下: 1)确定粮食作物的内部需求量(V) 2)确定粮食作物的商品率(P) 3)确定粮食作物的总产量(W) 4)确定粮食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F)
18
一、耕地需求量
2.人工饲料地面积 5)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1) 式中:A为复种指数。 6)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式中:S2为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hm2);S1为饲料 作物种植面积(hm2);n为饲料作物轮作中田区总数;n 为饲料作物所占田区数。 7)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 S3=S2(1+K) 式中:K为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饲料作物轮作净面 19 积比重,一般取K=2%~3%。
2
一、土地需求
土地的需求(the demand for land)就是指 人们利用土地从事各种生产与消费的活动,以维 持其生存。
3
二、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
决定土地需求程度的因素: ①人口密度或人地比例这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人们 对土地需求程度的最好标准。 ②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影响对土地需求程度。 ③土地质量直接影响人们对土地的需求。 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直接影响对土地需求。
9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支出构成会发 生变化,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均GDP每增10个百分点将 增加间接粮食消费4300万t。
(4)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1994年城镇居民按收入等级中最高收入组的动物性 食物消费量分别相应高于平均值5.llkg、l.59kg、 3.82kg、1.60kg。由于中国人口饮食习惯,其膳食结构 仍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并将逐步、 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消费。
28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2.数学模型法 应用建设面积及其影响因素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 建筑面积作为因变量(Y),人口(X1)和国内生产总 值(X2)作为自变量,如 Y=-39469.18+191.78X1+3.831X2(R2=0.91845) 据以预测规划年建筑面积。应用建设容积率序列数 据,建立此时间为自变量自回归模型,如 Y=0.201666+8.285X(R2=0.928585) 据以预测规划年建筑容积率。在此基础上测算建设用地 面积(即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
4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就是指对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 各类用地规模及其动态变化所作的测算。 通常采用的方法思路是以人定地模式,即依据远 景规划人口数和人均实物消费水平,测算实物消费总 量,再以单位土地的生产力来除,即可得到某项消费 所需占地量。
5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二、人均粮食需求量 三、粮食需求量
6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粮食总需求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 粮食需求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许多因素都带 有不确定性。一般来讲,粮食需求量主要的影响因 素有:人口增长和城乡人口结构、食物结构的改善,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动物性食物需求等。 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认为,2007年我国“人均占有量380公斤,人均消费 量388公斤”,
7)确定蔬菜轮作地毛面积(S3) S3=S2(1+K1+K2) 式中:K1为蔬菜轮作地上林带、道路、沟渠用地占蔬 菜轮作地净面积比重;K1=5%~7%;K2为温床、温室占 地面积占蔬菜轮作地净面积的比重,K2=2%~3%。
21
一、耕地需求量
4.耕地需求量 1)确定粮食与经济作物之间比例简称粮经比,如取粮 食占用耕地比重为87%、83%、80% 2)计算粮食占用耕地面积 粮食占用耕地面积=粮食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2)/ 粮食占用耕地比重(%) 3)供选方案 根据测算形成不同方案,如规划人口数(A1、A2、 A3),人均粮食需求量(B1、B2、B3),单位面积产量 (C1、C2、C3),粮食自给率(D1、D2、D3),粮经比例 (E1、E2、E3),预测耕地最低需求量。
10
二、人均粮食需求量
研究证明,人均粮食需求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它的 收入的变化,确立人均收入与人均粮食需求量之间的定 量关系就成为预测粮食总需求量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一般采用: 选定某一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并确定在 这一时期这些区域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需求量数据, 作为横截面资料,建立人均收入与人均粮食需求之间的 函数关系,最后把这种函数关系看作是一种“普通的关 系”,并据此预测任一区域未来的人均粮食需求量。
24
四、渔业用地需求量
凡水深1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水面(包括池 塘、水库、湖泊)均可作为渔业生产用地,在可能需求量
林业基地规模大小,主要决定于国家的需要和客观 条件的可能。根据林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南方各省中, 凡有大片宜林地的地方都要积极地建立用材林基地。 确定林业用地面积,需要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平均单产(单位面积蓄积量)、地方用材自给水平、主 伐年龄和轮伐期、年伐量,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确 定。
29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3.需求推算法 根据规划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 H=(N/P-F0)·n/2·d·e
式中:H为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需占用土地面积;N为规划目标 年农村人口数;P为户均人口数;F0为规划基期农村总户数;n 为规划年限;d为规划期间建房户所占比例;e为每户宅基地占 地定额标准。
8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是粮食需求增长的新动因,由城乡居民的恩 格尔系数的不同,1996年分别为48.6%和56.3%,将对 粮食的间接消费产生影响。 据研究,城镇化水平每上升l个百分点,粮食间接消 费就会相应增加 1054 万 t 。目前学术界相对一致认为, 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 50%左右,城乡人口比例, 到2030年将由目前的 3:7逐步发展为5:5,届时对粮食 的间接需求量将达到4.1亿t。
13
三、粮食需求量
(3)种子用粮 1990种子用粮约为2260万t,2000~2030年均以 1500万t计算。 (4)工业用粮 资料表明,酒类用粮为1kg白酒耗粮2.5kg,1kg啤 酒耗粮0.2kg,2000年工业用粮以3000万t计算,以每10 年递增1000万t计算,预计2030年上升至6000万t。 (5)损耗及其他用粮 1996年粮食在储存、运输中的损耗为610万t,约占 当年粮食产量的14%。测算时拟每年200亿kg作为损耗 及其他用粮的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