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猴子捞月亮

猴子捞月亮

猴子捞月亮——《有关0的除法》说课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精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采用以故事提趣、实际操作、小组合作、设疑诱导的教学策略,并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并自主得出结论,并付诸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为主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旧知铺垫,引入新知
1、3×3=4×0=1×0=6×8=7×4=
2、12÷4=16÷2=20÷4=32÷8=
3、小红种的桃树结了20个桃子,它要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既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自然的导入对新知的学习。

(二)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以动画歌曲《猴子捞月亮》导入教学。

设计意图:动画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将问题蕴藏在动画歌曲《猴子捞月亮》里,不仅仅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更能够使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动脑思考:“猴子捞到月亮了吗?”“把捞到的月亮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月亮?”从而自然的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景,理解有关0的除法。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分为三部分:
1、小组合作,你说我讲。

给小组提出明确的问题: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设计意图:使学生你说我讲,从而进行对问题的初步发现——进行讨论——达成意见的过程。

2、汇报。

在学生讨论完后,进行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1)小猴捞到的月亮数为0。

(2)0个月亮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月亮个数还是0.
(3)……
得出结论,因为水中是月亮的影子,不是真实的月亮,所以小猴们捞到的月亮数为0。

0个月亮分给5只猴子,每只小猴平均分到0个月亮。

用算式表示是
0÷5=0(个)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表述,体会成功的喜悦。

3、提升小结
提出问题:如果分给6只猴子,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分给7只猴子呢?……
结合板书,小组讨论总结: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

(四)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四、板书设计:
0的除法
0÷5=0
0÷6=0
0÷7=0
……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0的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1页信息窗4 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板书课题揭示学习目标
(1)知识迁移,揭示课题师提问: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尝试说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板书课题,揭示学习目标①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②会用0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创设情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信息窗4情境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仔细的观察表演的画面,交流观察所得,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0的除法师提问:您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讨论交流,向教师汇报: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列出除法算式3、思考怎样得出0÷5的得数学生讨论得出得数的方法:
三、展示交流评价质疑1、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寻找需要用的数学信息2、学生交流算式的写法。

0÷5 3、思考讨论如何计算4、总结0的除法的计算
5、讨论5÷0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教师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自主练习第1题本题是有关0的除法的练习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第二个算式列出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算式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有关0的除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