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学光学性能
第二节 光的波粒二相性
一、波粒二相性研究历史回顾: 牛顿认为:光是由光源飞出的粒子流,解释了反射和折射 定律,但不能解释干涉和衍射 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波,能够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1860年: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波理论,认为电是一种电磁 波即可以直线传播,又能够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在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电效应),波动说遇到了新 的困难。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光的量子性,并解释了黑体辐射。 1905年,爱因斯坦完善了光的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 问题。 1924年德布罗意创立了物质波假说。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 了起来了。 1927年:锹拉克提出了电磁场的量子化理论。 二、光的波动性
3、双折射和非常光折射率 光学材料分为光学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两类。对于非 晶态和等轴晶系晶体物质,光通过时光速不随传播方向改变 而改变,即介质只有一个折射率,称为“均匀介质”。 自然光通过非均匀介质时,一般要分为振动方向相互垂 直、传播速度不同的两种波,分别构成两条折射光线,称为 双折射。双折射是非均匀晶体的特性,是材料各向异性的表 现。 两条光线中平行于入射面的光线的折射率称为常光折射 率n0,始终为一常数,遵循折射定律;另一条与之垂直的光 线,其折射率随入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称为非常光折射率 ne,它不遵循折射定律。把不发生双折射现象的特殊方向称 为”光轴“,当光沿光轴方向入射时只有n0存在;与光轴垂 直方向入射时ne达到最大,此值为材料的特征参数。
了解光作为一种电磁波谱的特点。 第二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
了解光作为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波动性表现为干涉、 衍射现象;粒子性表现为光子具有能量与动量。 第三节 线性光学性能
掌握反射和反射率;折射和折射率;双折射、全反射;光的 吸收本质;光的散射。了解线性光学材料的应用,荧光材料和 激光材料。 第四节 非线性光学性能
线性光学性能主要应用于普通光学器件。
一、线性光学性能的基本参数
1、折射率 当光线依次通过两种不同介质时,光的行进方向发生改 变,称为“折射”。折射现象的实质是由于介质密度不同, 光通过时,传播速度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性质用折射率n 表示。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材料时,速度降低,二者速度之比 为材料的绝对折射率。
第五章 材料光学性能
光学材料是功能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激光技术 出现后,光通讯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对材料的 光学性能提出了更广的要求。本章简要介绍材料的折射、色散、 反射、吸收、散射等线性光学性能的基本概念,线性光学材料 性能在材料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非线性光学性能产生的条件、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第一节 光的电磁性质
理解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特点,表征、机理;了解它的应用。 (共6个学时)
第一节 光的电磁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是电磁场周期性振动的传播形成的。 光是一种横波,其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H的振动方向互相垂 直。
设光的传播方向为S,则E、H、S互相垂直。 光的反应主要由光波中的电场所引起,磁场对介质的作用 远比电场要弱,所以在讨论光波时,往往只需考虑电场的作 用,而将磁场忽略。所以电场强度矢量称为“光矢量”。 偏振性是横波的特有性质。如果光波的电矢量振动只限定 在某一方向称为平面偏振光,亦称为线偏振光。电矢量在垂 直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轨道亦呈椭圆或圆。这种光又称为 圆偏振光。光波也可以由各种振动方向的波复合而成。 如果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电矢量振动取向机会均 等,这样的光称为“自然光”。
*光的传播伴随光能量的流动。在单位时间里流过垂直于传 播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能量称为光波的能流密度。
S=E×H 光强:能流密度的平均值。
I
c
4
E0 2
总结: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横波特性。 场矢量E和H彼此正交,且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其振幅大 小成正比。 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电矢量起主导作用 光强与振幅平方成正比,沿波传播方向前进。
n=ν真空/ν介质=c/ν介质。
如果光是从材料1通过材料2,则入射角i、折射角r与两种 材料的折射率n1和n2的关系为:
n21=n2/n1=ν1/ν2=sini/sinr
式中ν1及ν2为光在材料1及材料2中的传播速度;n1和n2分 别为材料1和材料2的绝对折射率;n21为材料2相对材料1பைடு நூலகம் 相对折射率。
2、色散及色散系数 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称为材料 的色散。材料的色散表示为:
色散=dn/dλ。实用的测量色散的方法是固定波长时的折 射率来测量的,而不是去确定完整的色散曲线。色散系数
γ=(nd-1)/(nf-nc) nd、nf和nc分别为钠的D谱线、氢的F谱线和C谱线(5893、 4861和6563Ǻ)测得的折射率。
E E0 cos(2t 0)
vT v
f
f
光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光振动的频率不变。 相同频率的光在不同的介质中有不同的波长。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速度为
c
rur
C 1 0 u0
0 u0 r ur 分别为介质和真空中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n r ur
c n v c 3108 m s
空气的折射率为1.0003,介质的折射率总大于1,固体氧化 物的折射率为1.3 ~2.7,玻璃的折射率为1.5~1.9。
折射率n与介质的极化现象有关。离子的极化率越大,n也 越大,大离子得到高的折射率;晶体中沿密堆方向上具有最 高的折射率;在同质异构材料中,高温时的晶型的折射率较 低,低温时的折射率高;相同化学组成的玻璃比晶型的折射 率低;对各向同性的材料施加应力时,垂直于应力方向折射 率增加,而沿应力方向的折射率变小。
第三节 线性光学性能
线性光学性能是指介质的电极化强度P与入射光波中的电场E成 线性关系:
P 0 E
其中χ为介质的极化率。线性光学特性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单一频率的光入射到非吸收的透明介质时,其频率不 发生任何变化; 第二:不同频率的光入射到介质时,各光波之间不发生相互 耦合,也不产生新的频率; 第三:当两束光相遇时,如果是相干光,则产生干涉,如果 是非相干光,则只有光的叠加,即服从线性叠加原理。
光的波动性表现在它有干涉、衍射,偏振等特性。
三、光的粒子性
爱因斯坦提出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可以分成一份一份 最小单元(光子)
E h
这个最小能量单元称为“光子”。电磁场由许许多多光子
组成 Ph=
光波照射到物体上相当于一串串光子打到物体表面。 光子具有能量与动量,但没有质量,光子是电磁场能量和 动量量子化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