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护林建设规划原则技术措施论文

防护林建设规划原则技术措施论文

防护林建设规划原则及技术措施研究【摘要】营造“三北”防护林,是国家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多年来,黑龙江省围绕“创建生态型大省”总体目标,积极强化防护林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省在防护林建设中,重点强化农田防护林建设。

农田防护林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

阐述了防护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防护林建设规划原则;技术保障措施
防护林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为农、林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按照“创建生态型大省”总体目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

其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

对沟、河、渠、田、林、路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综合治理。

第三,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尽量做到林带少占耕地。

第四,防护林要紧密结合其他林种和“四旁”绿化,形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

1.防护林建设的规划设计原则
1.1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综合情况。

平原地区应选通风结构林带。

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距离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

1.2林带走向
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

防止主要害风的林带是主林带,主林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

防止主要害风以外风力的林带是副林带,副林带一定要垂直于主林带。

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

林带走向以主林带垂直于主风来确定。

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

1.3林带间距
它是指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

平原地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网格面积要大于10hm2,而小于20hm2。

1.4林带宽度
它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各1~1.5m 的林缘宽度。

一般选择两侧各2行以上的行道树。

2行的林带宽度应不小于4m。

这种窄林带的优点是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生长稳定而防护效果好。

“窄林带、小网格”在平原地区已起到良好的保田增产作用。

1.5林带与地形地物的结合
防护林林带的设计应尽量与护路林、护岸林、环村林以及成片造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节省耕地,另一方面又能构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扩大防护作用。

林带与道路结合时,可配置在道路两侧。

与渠道结合时,可配置在渠道的南侧;与护岸林结合时,可配置在
河流两岸。

尽量做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

2.防护林建设的技术
2.1整地挖穴
大穴整地,穴的规格为长、宽、深各80cm,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

由于所挖树穴标准高,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得到改善,春节后造林,苗木易于成活,而且根系和材积生长十分明显。

2.2树种选择
主要以乡土树种中的速生、抗性强的乔木树种为最好。

松嫩平原地区适宜的乔木树种有:优良的杨树品种等。

2.3树种苗木的选择
一是苗木要健壮,树干要挺直,要求分枝细小,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二是苗龄要求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苗高4m以上,胸径杨树的2cm以上,有发达的根系;三是无病虫害。

杨树要重点检查树干上有无溃疡病和天牛危害。

2.4栽植密度
因农田防护林建成后,主要起防护作用,所以栽植密度应比用材林的密度适当大些。

这不仅能早见成效,并适应窄林带的造林特点。

林带行株距,乔木应采用1.5m×2m或2m×3m,要求三角形配置。

2.5 栽植技术
杨树栽植方法简单,关键要细致,提倡大穴、大苗,随起随栽,并要扶正深栽,杨树的栽植深度为60~80cm左右。

都要按“根舒、
栽直、压实和深浅适度”技术要求栽植,穴的大小以苗木根系在穴内舒展为宜,做到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苗茎起立,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

当填土2/3左右时,将苗木轻轻略向上提,并踏实,灌透水,最后将穴填满修成小丘或盘状,以利于蓄水保墒。

此外,在同一林带上,应尽量做到“四个一样”,即树种一样、规格一样、高矮一样、粗细一样。

这样不仅使带相整齐美观,而且有利于林木的均衡生长发育,有利于林带防护作用的充分发挥。

2.6幼林抚育
对新造幼林要及时检查和补植,凡是成活率低于90%的缺苗断条的,均应于造林后的1~2a内用大苗补齐。

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和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还应灌水和追肥。

只有加强抚育管理,才能保证迅速成林,使林带尽早发挥防护作用。

3.杨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3.1食叶类害虫
防治方法:人工清除越冬蛹,尤其是摘除第1、2代幼虫虫苞,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捕诱杀成虫;利用白僵菌或苏云杆菌防治,或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

其他食叶类害虫如杨小舟蛾、刺蛾等可参照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

3.2蛀干类害虫
防治方法:幼林注意抚育除杂,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在幼虫期用
毒签或用注射器将有机磷农药500倍液注入蛀孔再用湿泥封住;在成虫羽化期(7~8月)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树干杀灭成虫;
花绒坚甲和啄木鸟对天牛有抑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利用。

3.3刺吸类和螨类
防治方法:防治草履蚧可选择氧化乐果等农药,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叶蝉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

3.4杨灰斑病
危害多种杨树,从苗木、幼树到大树都能发病。

以苗期和幼树受害最重,病叶早落嫩梢枯顶。

病害发生在叶片及嫩梢上,在叶片上先生出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上发生深绿色突起的毛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幼苗顶梢和幼嫩树梢病后死亡变黑,失去支撑力下垂。

病害的发生与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密切,6~7月高温多雨易引发病害,尤其是苗圃地以及幼树。

防治方法:注意扦插苗不宜过密,实行轮作,不重复使用同一地块作苗圃,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喷雾杀菌,15d进行1次,坚持3~4次,消除病株病枝。

【参考文献】
[1]金炳昶.营造防护林技术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
技,2009(13):208.
[2]邵利刚.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9):16.
[3]王守贵.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09(17):161-162.
[4]刘文华.浅谈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09(17):1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