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亚-怎样解题ppt课件
2、反思解题思路。做完一道题后,应考虑能否根据该题的基 本特征与特殊因素,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联想,找到更多的思 维通路,也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9
•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被译成16种文字,仅 平装本就销售100万册以上。著名数学家瓦尔 登1952年2月2日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会议致 词中说:“每个大学生,每个学者,特别是 每个老师都应该读读这本引人入胜的书”。
• 我想,波利亚关于怎样解题的思想对于广大 中学生同样也是非常需要的和有益的。
10
长、宽、高 这个问题的条件是否充分,能否确定未知数x?充分,如果知
道a,b,c,就能确定长方体,知道长方体就可以确定对角线。
26
2.拟定计划
首先,教师愿意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当学生问到某些较困难的问题时,他们愿意 和学生共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数学解题过程进行 分析、归纳,把解题过程概括、提炼,形成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数学的思想和方 法。
数学问题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 然、认识自然的活动。
传统的应用题条件不多不少,数量结构明显,使得学生用于 数学抽象的思考较少,到了最低限度,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受到了压抑。而新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题。
教师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学生掌握一 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31
《怎样解题》表—回顾
你能否检验这个论证?你能否用别的方法导 出这个结果?你能不能一下子看出它来?你 能不能将这一结果或方法用于其他问题?
32
在解题后,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进行以下三方面的 反思:
1、反思审题过程。对审题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活动完 成后,对自己最初审题时在理解题意过程中是这样“获取信息” 进行再思考。
著作:《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 猜想》等,这些书被译成很多国家的文字出版,成 了世界范围内的数学教育名著。
4
波利亚的数学贡献
波利亚在数学的广阔领域内有精深的造诣。他的数 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是他有极为广泛的兴趣,对实 变函数、复变函数、概率论、纵使数学、数论,几 何和微分方程等若干分支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 献,留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术语和定理。
3、在教学中利用变式教学,将题设条件或结论作相应的变化,
按照一定的梯度设置变式题。
29
《怎样解题》表—实现计划
你能否清楚地看出这一步骤是正确的? 你能否证明这一步骤是正确的?
30
4.回顾
“回顾”阶段 ,就是加强解题后的反思教学 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
过对审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途径、题目结论的 反思来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开发 学习者的解题智慧,以达到事半功倍,提高数学学 科自我监控能力的目的。 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时,适时地对某种 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强化和揭 示,对它的内容、规律、运用等有意识地适度点拨。
27
《怎样解题》表--拟定计划
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 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 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者相似未知数的熟 悉的问题。这是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相关,且早已解决的问 题。你能不能利用它们?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你能利用它的 方法吗?为了能够利用它,你是否应该引入某些辅助元素?你 能不能够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 它?如果你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 你能否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的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 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你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部分?仅仅保持条件的一部分而舍去其余部分,这样对于未 知数能确定到什么程度?它会怎样变化?你能不能从已知数据 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你能不能想出适合于确定未知数的其它 数据?如果需要的话,你能不能改变未知数或者数据,或者都 改变,以使新未知数和新数据彼此更接近?你是否利用了所有 已知数据?你是否利用了整个条件?你是否考虑了包含在问题 中的必要概念?
8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精髓是:启发你 去联想。
联想什么?怎样联想?让我们看一看他在表 中所提出的建议和启发性问题吧。"你以前见 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 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 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看着未知数试 指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 悉的问的发展,特别是使 学习困难的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作为老师,要面向每一位同学,鼓励大家要认真思 考,然后每一位成员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发言 人发言(经常轮换角色)。强迫他接受知识,教师 则适时的给予激励。在他们听到你真棒!、你真聪 明!……等这些鼓励的话时,就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大家都跃跃欲试。逐步学会思考、学会不懂多问、 主动探求知识。
波利亚解题表 不同的方法 教师的提问 好问题与坏问题
22
(一)波利亚解题表
1. 弄清问题 2. 拟定计划 3. 实现计划 4. 回顾
23
1.弄清问题
弄清问题就是重述问题,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审题 方法 。 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文字叙述。 已知 是什么? 未知是什么? 题目要求你干什么?可否画 一个图形?可否数学化? 其次,要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审题方法。教师 可以教学生利用数学语言的转换来培养学生好的审 题习惯,形成正确的审题方法。 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已知条件与所求 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波利亚-怎样解题
1
主要内容介绍
关于波利亚
波利亚生平简介 波利亚数学成就 波利亚与他的《怎样解题》
第一章在教室中
目的 主要部分,主要问题
2
前言:关于波利亚
波利亚的生平简介 波利亚的数学成就 波利亚与他的《怎样解题》
3
波利亚生平简介
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美籍匈牙 利数学家。生于布达佩斯,卒于美国。青年时期曾 在布达佩斯、维也纳、巴黎等地攻读数学、物理和 哲学,获博士学位。1914年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 任教,1938年任数理学院院长。1940年移居美国, 历任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教授。1963年获美国数 学会功勋奖。他是法国科学院、美国全国科学园和 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
他认为只要解题按照这四个步骤去做,必定 成功。
7
• 他指出寻找解法实际上就是"找出已知数与未 知数之间的联系,如果找不出直接联系,你 可能不得不考虑辅助问题。最终得出一个求 解计划。"他把寻找并发现解法的思维过程分 解为五条建议和23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 们就好比是寻找和发现解法的思维过程的"慢 动作镜头",使我们对解题的思维过程看得见, 摸得着。
问题难易适中。 问题太难,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会造成冷场, 达不到目的,过浅对答如流,无助于思维的锻炼。国外研究 表明:探测问题的难度可用公式:1减去(通过的人数除以 全班人数)来算,如果得数在0.3-0.8就可视为适中,如果得 数在0.3以下或超过0.8则是要求太低或过高。
19
(四)常识
第一章 在教室中
目的 主要问题,主要部分
11
一、目的
帮助学生 问题、建议、思维活动 普遍性 常识 教师与学生,模仿与实践
12
(一)帮助学生
波利亚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 生”,“教师对学生应当设身处地,应当了 解学生情况,应当弄清学生正在想什么,并 且能提出一个学生自己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或者指出一个学生自己可能会想出来的步 骤。”
24
《怎样解题》表--
?已知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
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条件是否充分?
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
盾的?画张图,引入适当的符号.把条件的各
个部分分开.你能否把它们写下来?
25
例子: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其 对角线长度。
从例题中我们会发现问题: 未知数是?对角线 已知数是?长、宽、高 用哪个字母代表未知数?X 长、宽、高用哪个字母表示?a,b,c 联系a,b,c与x的条件是?X是长方体对角线,a,b,c是长方体的
18
(三)普遍性
问题具有普遍适应性。 提问题与建议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普遍性,例如:未知数是什 么?已知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普遍适用的, 对于所有各类问题,我们提出这些问题都会取得良好效果。 它们的用途不限于任何题目。我们的问题可以是代数的或几 何的,数学的或非数学的,理论的或实际的,一个严肃的问 题或仅仅是个谜语。这没什么差别,上述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而且有助于我们解题。
20
(五)教师与学生,模仿与实践
当教师向学生提出表中的问题或建议时,他 可能有两个目的:第一,帮助学生解决手头 的问题;第二,培养学生将来能够独立解题 的能力。
解题是一种本领,是只有模仿和实践才能实 现的本领。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给他们提供 大量的机会去模仿与实践。
21
二、主要部分,主要问题
另外,他一生发表达200多篇论文和许多专著,他 的论文被收集整理成四卷本的论文集,由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前两卷在1974年出版,后两 卷在1984年出版).
5
波利亚与他的《怎样解题》
波利亚热心数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 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他认为中学数学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学 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题。
13
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
1.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间的差异
有人的地方就有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差异的存在。对 于个体差异,作为老师要能注意到其潜能的一些特点。比如 有人以言语见长;有的却以动作技能超凡;有的惯于形象思 维;而有的抽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对于有差异的个体,既要 发现他们潜能的优势,也要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以 点带面,最终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