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题;共26分)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 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 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 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 素:素湍绿潭以调素琴2.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之至市,而忘操之B. 故时有物外之趣C. 是吾剑之所从坠D. 鞭数十,驱之别院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于/夏水襄陵B. 绝巘/多生怪柏C. 虽/乘奔御风D. 常有高/猿长啸4.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山河秀丽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三峡七百里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读课文《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A.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读课文《三峡》,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是()A.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C.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D.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读课文《三峡》,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对文章《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9.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
本文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10.根据课文《三峡》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3分)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或王命急宣________③素湍绿潭________ ④哀转久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然后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本文从四个季节描写了三峡水的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三峡?结合文章说说喜欢的原因。
12.拓展阅读江水郦道元江水又东,迳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③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④,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形容:形状。
②践跻:亲自登临。
③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
④履历:经历,经过。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B. 林木高茂/清荣峻茂C. 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 绝巘多生怪柏/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3)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断三处)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4)结合文章说说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答案】B【解析】【分析】A项分别译为:有时,有的(人);B项均译为:树木;C项分别译为:消失,断;D 项分别译为:白色,不加装饰。
故应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2.【答案】B【解析】【分析】AD项是代词,C项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B项是“的”与例句一样。
故选B。
【点评】对于文言文中代词、介词,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
3.【答案】D【解析】【分析】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
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
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
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
如:A“至于/夏水襄陵”划分正确。
B“绝巘/多生怪柏”划分正确。
C“虽/乘奔御风”划分正确。
D“常有高/猿长啸”划分不正确,正确的划分应为“常有/高猿长啸”。
【点评】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4.【答案】C【解析】【分析】A、B、D分别表现三峡的险、长、窄,而C是对三峡的水和山的描写,所以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5.【答案】C【解析】【分析】A项为《三峡》中的名句,B、D项描写的是春冬之时的三峡,C项中“晴初霜旦”可以推断是秋季,这句话正是对三峡秋季的描写,所以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6.【答案】D【解析】【分析】正确翻译文言文语句,D项的翻译应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少了对“回清”的翻译。
其余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文言文翻译。
7.【答案】D【解析】【分析】D项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都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突出了三峡两岸山势之高。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春夏秋冬”顺序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理解文章句子的意思,归纳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9.【答案】北魏;水经注校证【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与《三峡》有关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故答案为:北魏;水经注校证。
【点评】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10.【答案】(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注意“御”“疾”“涧”“属”等字词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点评】考查理解性默写。
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
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
二、文言文阅读11.【答案】(1)通“缺”,中断;有时;急流;消失(2)①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3)A(4)春冬季,因为春冬季的景色很美“素湍绿潭”。
【解析】【分析】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注意“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
A项表述错误,应表述为: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然后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4)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仔细阅读理解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峡季节,从景物特点的角度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1)通“缺”,中断;有时;急流;消失(2)①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3)A。
(4)春冬季,因为春冬季的景色很美“素湍绿潭”。
【点评】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答案】(1)D(2)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
(3)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4)山脉高峻重叠,绝壁千丈,石头多彩形异,树木高大茂密,猿鸣清越。
【解析】【分析】⑴A表示约略估计;B繁茂;C快;D极/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