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三峡》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
2、哀转久绝 (“转”通“啭”,声音曲折)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 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4、其: ①其间千二百里(这) 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12.解释加粗词。【★★★】
①或王命急宣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林寒涧肃
14.你最欣赏文章中的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1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晴初霜旦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隐天蔽日:Biblioteka ___ (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到) (襄:上,上升到高处)
5、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6、飞漱其间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 (良:的确,实在)
8、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3、省略句
①飞漱其间 (即“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
②有时朝发白帝 (即“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介词“于”)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 (略:完全、全部。) (“略无”, 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1、本文节选自北魏的一部地理学著作《》 “三峡”是指:、、。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夏
春
秋
20.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21.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
参考答案:
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阙”通“缺”
11、80KM/h
12、(1)有时;(2)即使
1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2)树林和山谷一片清凉和寂静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八、难点
1、引用渔歌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把自然景观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烘托了秋景悲寂、凄凉的气氛。)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B层次学生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答: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①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有特点。②夏天江水暴涨,水势最浩大,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水势由多到少,顺势而下。③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而写。
B层次学生(基础型)
《三峡》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表现了三峡的山的高和连绵起伏。
15、(1)飞奔的马(2)早上
16、(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在这里都被阻隔了。
(2)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两岸的山色。
17、A
1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夏:急;春:趣;秋:悲
5、以①不以疾也(如) ②以丛草为林(把)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17.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18.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9.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4、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到) (襄:上,上升到高处)
5、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6、飞漱其间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 (良:的确,实在)
8、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 (属:zhǔ,连续) (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20、借高猿的长啸从侧面表现出三峡秋天的悲伤与寂寥。
21、(略)
【当堂练习】
A层次学生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特殊句式:
1、互文句
①重岩叠嶂 (即“重叠岩嶂”)
②隐天蔽日 (即“隐蔽天日”)
③林寒涧肃 (即“林涧寒肃”)
2、并提句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2、哀转久绝 (“转”通“啭”,声音曲折)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 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4、其: ①其间千二百里(这) 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5、以①不以疾也(如) ②以丛草为林(把)
9、属引凄异 (属:zhǔ,连续) (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11、不以疾也 (快,急速)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