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五课内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五课内容总结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企业的经营者
知识点总结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3.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4.公司: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5.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6.有限责任公司:
(1)50个以下股东;
(2)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3)无须向社会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4)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5)股东表决按出资比例;
(6)组织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7.股份有限公司:
(1)发起人:2人以上200人以下;
(2)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
(3)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4)股份可以依法转让;
(5)股东表决权一股一票原则;
(6)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8.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2.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4.企业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5.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
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知识点总结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

3.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
(2)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
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自主创业。

(4)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守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5.我国劳动者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6.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
径加以维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