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旅游行政部门对旅游业管理的手段和政策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个人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求新、求知、求乐、求健欲望的增强,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群摆脱了生存需求的羁绊,旅游行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以我认为只要世界经济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社会秩序总体是安定的,旅游业就会不断兴旺发达。
目前,全国都在重视旅游,发展旅游,都纷纷把旅游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加以培育。
所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局)就被推到了第一线或说旅游局面临着挑战。
那么,旅游行政部门究竟是如何管理旅游业的呢?管理的手段和政策具体的又是什么呢?
经过查找资料,我发现了,其实旅游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运用以下的管理手段和国家颁布的政策来调整旅游业的发展:
一、管理手段:
(1)贯彻实施国家、地方有关旅游业的政策法规,研究拟定旅游业管理的政策规章和相关标准,并组织实施。
(2)研究拟定旅游发展战略,编制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所在地旅游业统计工作。
(3)研究拟定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组织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重大促销活动和旅游节庆活动;组织、指导重要旅游产品、线路和旅游文娱活动。
(4)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
(5)对经营旅游业务的单位进行行业管理。
(6)对旅游市场和旅游服务质量实施管理、监督和检查,受理旅游者投诉,依法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7)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监督和检查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定点单位和游乐设施的安全工作。
(8)组织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参与制订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环境改善等方面项目的规划以及立项报批工作。
(9)根据国际国内标准,组织实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工作。
(10)制定旅游行业人才培养规划,组织实施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旅游定点单位等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制度和等级制度。
(11)研究和指导旅游体制改革和旅游企业改革工作;指导旅游行业协会的工作。
(12)指导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对纪检监察和群团工作的领导。
二、国家颁布的政策:目前我国有两类法律和法规调整旅游社会关系。
一类是通用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尽管这些法律从立法意图上不是专门针对旅游社会关系制定的,但事实上它所提供的法律原则和规定也适用于旅游事业。
另一类是专门调整旅游关系的法律、法规。
旅游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旅游专门立法工作起步较晚。
1985年5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旅游业管理方面的法规。
该《条例》施行后,相继有几十个专门法规问世。
这些法规在实践中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的旅游法律、法规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条理》、《导游人员管理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旅游投诉暂行规定》、《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从制定的部门来看,有的是国务院批准的旅游法律法规,有的是国家旅游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法规。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地方旅游的法规。
虽然已经有这么多的管理手段和政策了,但是我认为要想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无论是国家、地方政府,还是旅游社等都还应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