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一、我县财政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县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上级财政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中心机房、机关局域网、乡镇财政所专网建设等工作,我县财政信息化建设基本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按照省、市财政对县级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建财政信息股,抽调2名懂技术、懂业务的骨干投入工作,同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预算股、国库股、农业股、经建股、综改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县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保障经费,夯实任务。
按照上级财政对县级信息化建设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信息股具体负责实施建设,在局机关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县、乡“金财工程”建设,确保了我县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中心机房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行。
目前,网络设备安装、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系统防雷、防火、乡镇财政所网络终端、视频会议系统、语音网关、语音线路铺设等硬件设施建设全部到位,运行正常。
四是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上半年,开展了财政系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采取上机操作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现今流行的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互联网操作技巧、防病毒软件操作进行了培训,并逐人考核,合格率达到了100%。
五是建立健全制度,强化信息网络安全。
我们按照市上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财政局计算机管理制度》、《财政信息数据管理制度》、《财政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财政信息保密工作职责及守则》,做到机房专人管理,确保了财政信息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安全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按照省、市财政工作要求,我县积极做好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县乡网络建设维护工作,确保全县财政专网畅通运行,为财政业务软件的运行提供稳定的系统平台。
二是全面实施部门预算,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为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畅通的信息平台。
三是加快乡财乡用县监管业务系统建设,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上报,为业务软件开发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四是积极实施惠农补贴“一折通” 登记发放工作,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力争做到零误差。
五是完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七是加强工资统发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全县人员供养信息数据库。
三、几点建议财政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财政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成为财政改革的必要支撑,财政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提几点建议,不妥之处请大家纠正。
一是全市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市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设模式”、“统一业务处理流程”。
二是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对业务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的技能培训。
总之,我们将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实现财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提供重要的信息技术保障。
根据《XX市县级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考核奖补暂行办法》的要求,我局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作来抓。
具体作法如下:一、逐步推进我县财政网络建设近几年来,在硬件建设上,我局抓早动快,完成了综合布线和系统集成建设任务,建立起了内、外网络硬件系统,初步具备了局域网网络雏形。
特别是去年以来,按照市局“金财办”的安排,以“金财工程”的总体要求为标准,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保质保量完成了“金财工程”和视频会议室的装修、布线、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保证了局各股室及乡镇财政所下一步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了满足日常办公的需要,我局为股室每位同志配备专用计算机,做到数据共享、硬件资源共享,财政系统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备。
二、内部管理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更加普遍。
为认真贯彻落实“金财工程”总体要求及省市信息化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早日实现我局的公文、人事、档案等内部管理信息化,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大力推进全局信息化工作,力争在今年内(12月底),按照统一规范和标准,分步实施,建成完善好财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推进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协同完成工作事务,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并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推进我县财政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10月中旬,为保证“一卡通”业务的顺利开展,我局信息股、农财股及综改办联合对全县乡镇财政所人员进行了业务操作和技能培训,同时对各乡镇财政所人员进行了实际考核演练,收效良好。
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统一安排,逐步推进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基础教育等各项专项资金、粮食综合补贴等业务的网上运行。
加强与国税、地税、人行国库、商业银行等部门的联网,做到数据充分共享,及时查找收入和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促进财政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成,并与市财政局调试成功,能够顺利召开远程会议。
四、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县上可用财力紧张,为顺利完成“金财工程”的总体要求,还挤出一定资金搞财政信息化工作。
如去年的综合布线、机房建设和视频会议室建设县财政投入40余万元,今年又投入十多万元采购了30余台电脑,还将投入6万余元实行内外网隔离,希望市财政局能够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给予一定补助。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县级和乡级财政局域网、广域网,确保市、县、乡三级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财政信息网络安全项目建设,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病毒防范和数据备份。
(三)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实现无纸化办公。
(四)继续做好财政业务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
信息股配合相关业务股室,做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财政工资统发、非税收入管理、粮食直补等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备份。
积极配合乡财县管改革工作,大力推进乡财县管系统的使用。
(五)加大对财政业务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将继续以培训和业务应用带动大家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每年进行两期基础知识和日常业务操作培训,再进行一到两期实际业务培训。
总之,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财政局提出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对现有的一些设备、软件的功能进行整合、完善、提高,拓展巩固信息化建设成果,着力抓好应用,不断的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创新,有效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把财政信息化工作建设成为我县电子政务的样板工程。
近年来,我局在市局的直接领导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探索和实践,在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一)创建XX区水利信息网我区水利信息网站筹建于2000年元月,当年6月18日开通。
目前,网站已发展成为水利行业初具规模综合性网站之一,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按照“实用性强,来源可靠,更新快捷”的办网方针,经过多次扩充和改版,水利信息网共推出三大信息版块——水利新闻,登载全国乃至全球的水利新闻及相关的“行业新闻”,对水利事业发展情况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地方新闻,对本地区市民关心的热点新闻作翔实报道;水利专题,共开辟了国家领导谈水利、部长谈水利、水利技术论坛、管理论坛等专题。
建成西北江水情、卫星云图等实时接收系统,为广大网民提供实用的水雨情、气象信息。
(二) 办公自动化得到逐步提高互连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大大提高资料的共享程度,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
实行了远程文件传输、公文管理和档案管理。
(三)初步建成了高明水利信息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高明水利信息系统已初步建立。
主要项目包括:1、雨水情自动化传输方面。
建成了覆盖本地区雨水情自动遥测系统;建成西北江上游水雨情自动采集系统;建成了本地区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实现了雨水情信息的接收、处理、监控。
2、通信基础设施方面。
建成了包括沧江水闸、深步水水库、西坑水库等十多个站点的无线通信网;与XX市局组建成局域网、视频会议系统;从而初步形成了区域防汛通信网络系统。
3、防汛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运用当今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成高明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把各种水利设施的资料、照片、工程图、录音、录像、抢险预案等图、文、声、像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快速检索查询、建设了实时雨水情信息查询系统;实时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查询系统,工情查询系统等,实现了雨水情、工情、灾情等各项防洪信息的网上传播和数据共享。
二、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些体会(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利在防洪保障、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质量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信息社会里,要更好地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的强有力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推进水利信息化可满足提高防汛决策指挥水平的需要。
水情和工情信息是防汛方案编制的依据和决策的基础。
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监测和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预测、预报的速度和精度,降低灾害损失。
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和水利发展的需要,使我们逐渐认识到,水利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水利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我们不以主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自然也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水利部提出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这更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
认识是行动的基础。
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全区上下的认识提高了,加快水利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强了,行动也更自觉了。
(二) 实现水利信息化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的新工作。
实现水利信息化,必须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建设步伐。
1.领导重视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前提。
我区水利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但组织领导和机构健全,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分管三防工作领导负责信息化建设一切事项。
水利信息化涉及部门多,业务范围广,建立水利信息化组织协调机构,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必不可少。
2.科学规划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基础。
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区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论证,按程序评审立项。
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原则,确定目标,明确任务,提出实施规划的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