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讲义PPT课件
6
定义(definition)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 障碍,以至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 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 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7
前提(presupposition):
1、静息状态 2、海平面 3、呼吸室内空气 4、无解剖分流
血气分析:PaO2≤60mmHg
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神经精神症 状 缺氧引起的脑损害预后更差。急性缺氧可引 起患者烦躁不安、全身抽搐、可在短时间内死 亡 PaO2<50mmHg 可引起神志恍惚、谵妄; PaO2<30mmHg使神志丧失,昏迷
32
临床表现
4、心血管系统:早期HR↑、BP↑; 严重时心律失常、低血压、右心功能失代偿。
4、肝肾功能:转氨酶升高、肾血流量、肾小
球滤过率、尿量减少。
28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5、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呼吸衰竭时呼酸最多;其次呼酸+代酸; 再次呼酸+代碱。 电解质紊乱,低氯、低钠血症。
29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1、呼吸困难:频率、节律、幅度改变。慢阻 肺早期呼吸浅快,后期变浅慢(呼吸抑制)。 2、紫绀:缺氧的典型表现,以口唇和甲床 明显 3、神经系统症状(肺性脑病) 表现随缺氧和 二氧化碳上升速度和程度而定。
由肺泡舒缩受限引起者称为限制性通 气不足; 由气道阻力增加引起者称为阻塞性通 气不足。
18
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呼吸泵衰竭,包括呼吸肌、胸廓和呼吸中 枢的功能障碍。
➢呼吸驱动不足: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呼吸运动受限制:低钾血症、格林-巴利综合 征 ➢胸廓疾患如胸廓畸形、大量胸腔积液 ➢呼吸肌疲劳
PaCO2≥50mmHg
8
如何获得血气分析结果?
肱动脉 桡动脉
9
10
11
病因(pathogeny)
1、气道病变:炎症、痉挛、肿瘤、异物 2、肺实质病变: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水肿 3、肺血管病变:肺栓塞 4、胸廓和胸腔疾病:外伤、畸形、胸腔积液 5、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变、重症肌无力 6、心脏疾患: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15
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弥散障碍 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 氧耗量增加
16
1.肺泡通气不足(Hypoventilation)
肺 泡
O2、CO2
分 压
(kpa)
肺 泡
O2、CO2
分 压 (kpa)
肺泡通气量(L/min) 肺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
肺通气功能障碍分为: 限制性通气不足和阻塞性通气不足
30
发绀(cyanosis)
低氧血症可靠的体征,但不够敏感 当PaO2 50mmHg时,SaO2 80%时,即可出现发绀 舌色发绀较口唇和甲床显现得更早一些,更明显 发绀主要取决于缺氧的程度,也受血红蛋白量、皮 肤色素和心功能状态的影响
31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底膜、毛细血管内皮膜、毛细血管中血浆层、 红细胞膜、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肺泡及血气屏障示意
23
弥散面积
肺泡膜的厚度和通透性 气体分压差
气体弥散能力
弥散
心排血量
血红蛋白含量
通气/血流比值
气体和血液接触时间
24
弥散障碍(impaired diffusion):影响氧合、 导致低氧,CO2不受影响。
弥散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可用吸入高浓度氧 加以纠正,肺泡氧分压增加可以克服增加的弥 散阻力。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烟台毓璜顶医院呼吸内科
邹慎春
1
概述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无效腔通气
动静脉样分流
通气/血流比例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V/Q比例失调是引起低氧血症最主要的 机制,对PaCO2的影响甚微。
21
3.弥 散
气体弥散是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 区移过的过程。 被动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弥散的结果是不同浓度的分子最终达到平 衡。
22
弥散距离: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上皮膜、基
2
3
外呼吸
气体在肺内的交 换过程
利用肺泡和毛细血 管之间O2和CO2分压 差,由高向低处弥散
速度快,仅需0.3s 可完成
4
内呼吸
气体在组织中的 交换过程。
交换原理与肺相 似 交换发生于液相 (血液、组织液、 细胞间液)之间。
5
呼吸衰竭所涉及机制主要是 _外_呼__吸__,包括肺换气和肺通气 功能障碍
19
阻塞性通气障碍(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 气管平滑肌痉挛 管腔内分泌物潴留、异物等阻塞 肺泡壁破坏和肺泡间隔缺失、肺组织弹性 降低,对气道壁的牵引力减弱
20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V/Q Mismatch)
V/Q>0.8 V/Q=0.8 V/Q<0.8
1、中枢神经系统 早期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 后期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2、心血管系统 早期HR↑、BP↑、CO↑ 后期HR↓、BP↓
27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3、呼吸系统
缺氧→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兴奋→通气增加 CO2是强有力的呼吸中枢兴奋剂,早期使通气 量增加,后期使通气下降,产生CO2麻醉
12
分类(classification)
按动脉血气分类
Ⅰ型呼衰 PaO2≤60mmHg PaCO2≤50mmHg Ⅱ型呼衰 PaO2≤60mmHg PaCO2≥50mmHg
13
分类
按病程分类
急性呼衰:ARDS 慢性呼衰: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4
慢性呼吸衰竭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临床上可用吸氧是否能纠正低氧血症来鉴别 是弥散功能障碍所致低氧血症抑或动静脉分流 所致低氧血症。
25
4.肺动静脉样分流:肺泡萎陷、肺不张、 肺实变形成动静脉样分流,正常3-5%,若 大于30%,即使吸入纯氧也难以纠正。 5.耗氧量增加:是加重低氧血症的原因之一.
26
Hale Waihona Puke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