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一、判断题(对的请标注“A”,错的请标注B”)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 A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2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 B )3.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用来记事( A )4.甲骨文全部是象形字( B )5.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 A )6.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简化,越来越符号化,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
( A )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300首诗歌,分为( B )8.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成熟于唐代,所以唐人称为今体。
( A )9.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律诗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 A )10.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
( B ) 11.对联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 A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
( B )1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
( A )14.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浪淘沙”是词题,“北戴河”是词牌。
( B )1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
( A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白居易《春题湖上》中的诗句。
( B ) 17.《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盛赞苏州的一首词。
( B )1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
( A ) 19.“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是王十朋给温州江心屿江心( A )20.“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是描写嘉峪关的对联。
( B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1.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必须依靠( A )作为载体才能传承下来,发展下去。
A.文字 B.思想 c.工具 D.行为2.汉字是记录( B )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
A.语言 B.汉语 C.思想 D.感情3.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使得文字从( C )中分离出来,于是原始的文字就出现了。
A.结绳 B.刻痕 C.图画 D.筑器4.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D )。
A.金文 B.小篆 c.大篆 D.甲骨文5.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 D )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后世称为宋体,即现在我们的电子文档所广泛使用的字体。
A.汉 B.魏晋 C.唐 D.宋6.中国旅游景观中的摩崖石刻、碑林、匾额、楹联等,皆是( B )作为载体在承载这些文化。
A.语言 B.汉字 c.雕刻D.书法7.唐以前的诗以及后人模仿古诗而不按近体诗的格律所写的诗统称为( C )。
A.今体诗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歌行体诗8.五言诗成于( B )代,东汉班固的《咏史》诗可以看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A.秦 B.汉 c.魏晋 D.唐9.汉赋的主要特点是( D )。
A.铺陈 B.排比 c.比喻 D.骈偶化10.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 C )。
A.韵尾 B.韵头 C.韵脚 D.韵腹11.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 D )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诗经 B.乐府诗 C.汉赋 D.律诗12.对联的横批是对联( A )的高度概括。
A.主题思想 B.表现手法 C.意境 D.艺术特色13.《登万里长城·汉时关塞重卢龙》一诗的作者是( B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康广仁14.康有为的《登万里长城·汉时关塞重卢龙》一诗中“立马长蛙第一峰”,“第一峰”指的是( C )。
A.嘉峪关 B.居庸关 c.八达岭 D.山海关15.毛泽东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魏武挥鞭”,“魏武”指的是( D )。
A.曹冲B.曹植c.曹丕D.曹操16.毛泽东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东临碣石有遗篇”,“遗篇”指的是曹操的( A )A.《观沧海》 B.《短歌行》 C.《蒿里行》D.《陌上桑》17.《台山杂咏》的作者是( B )。
A.文天祥 B.元好问 c.李冶 D.张可久18.元好问《台山杂咏》中首句“西北天低五顶高”,运用了( C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台山的高峻。
A.比喻 B.拟人 C.衬托 D.夸张19.《长白山》一诗的作者吴兆骞,字汉槎,苏州松陵人,是( D )代诗人。
A.宋 B.元 c.明 D.清20.《登金陵凤凰台》一诗的作者是唐代( A )。
A.诗仙李白 B.诗圣杜甫 C.诗魔白居易 D.诗鬼李贺2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是( C )。
A.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C.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2.《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的作者是( D ),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23.“二十四桥明月夜”诗句出自( A )。
A.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B.杜甫的《望月》c.李商隐的《锦瑟》 D.李白的《赠汪伦》24.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 B )居士。
A.东坡 B.香山 c.青莲 D.六一25.《春题湖上》的作者是( C )。
A.阮元 B.杨孟瑛 c.白居易 D.苏东坡26.白居易的《春题湖上》中“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此湖”指的是( D )。
A.未名湖 B.昆明湖 c.瘦西湖 D.西湖27.《游山西村》的作者是爱国诗人( A )。
A.陆游 B.辛弃疾 c.杨万里 D.苏轼28.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具有哲理意味的名句是( B )。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9.( D )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30.《望海潮·东南形胜》的作者是宋代词人( A )。
A.柳永 B.苏轼 C.晏殊 D。
李清照31.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写的是( B )最典型的景物。
A.苏州 B.杭州 C.西溪 D.钱塘江江堤32.李白的《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中第二联:“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诗人用奇特的( D )“绿水”“芙蓉”,写出了九华山的美丽景象以及自己的神往。
A.想象 B.景物 c.借代 D.比喻33.《游武夷》的作者郁达夫是中国( C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且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34.《滕王阁诗》的作者是( A )。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35.毛泽东《登庐山》一诗的首联是( C )。
A.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B.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C.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D.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36.《趵突泉》一诗的作者赵孟颊,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是( B )代初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A.宋 B.元 c.明 D.清37.赵孟颊的《趵突泉》一诗,是一首( C )。
A.七言歌行体诗 B.七言古风诗 C.七言律诗 D.七言绝句38.《游少林寺》一诗的作者沈俭期,是( D )朝继“四杰”之后的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A.秦 B.汉 C.隋 D.唐39.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 A )之佳作。
A.吊古怀乡 B.抒情言志 C.望楼怀人 D.思乡念亲40.《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作者是( B )。
A.辛弃疾 B.苏轼 c.周邦彦 D.王安石41.《望洞庭》一诗的作者是( C )。
A.张若虚 B.陈子昂 C.刘禹锡 D.张志和42.( D )的《晨登衡岳祝融峰》一诗,写出了祝融峰高出云霄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特立独行的雄心与壮志。
A.严复 B.梁启超 C.张太炎 D.谭嗣同43.《游肇庆七星岩》一诗的作者是(A)。
A.叶剑英B.陈毅c.周恩来D.朱德44.《送桂州严大夫》这首五律诗的作者是唐朝的( B )。
A.柳宗元 B.韩愈 c.刘禹锡 D.张志和 45.《蝶恋花·海南岛》的作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C )。
A.董必武B.陈毅c.叶剑英D.朱德46.《乐山大佛》这首七绝诗的作者是浙江籍的( D )。
A.艾青 B.戴望舒 c.冯雪峰 D.乐时鸣47.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 A )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A.李白 B.白居易 C.李清照 D.柳永48.《滇海曲》的作者( B )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位居明代三才子之首。
A.冯梦龙 B.杨慎 C.徐渭 D.凌蒙初49.《布达拉宫》一诗是80后青年诗人( C )发表于《齐鲁晚报网·青未了文学网》上的一首赞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诗。
A.舒婷 B.顾城 c.时培建 D.海子50.《华山》这首五绝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诗人( D )。
A.王安石 B.司马光 C.沈括 D.寇辈51.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中尾联“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运用( A )的角度,用函谷关小如泥丸来反衬嘉峪关的雄伟。
A.俯瞰 B.仰视 C.平视 D.近视52.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 B ),是中国人民政泊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
A.10月1日 B.9月30日 C.8月1日D.7月1日53.《昭君墓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其作者是( C )。
A.郭沫若 B.翦伯赞 c.王锦 D.董必武54.佚名《镜泊湖望湖亭联>的下联的是( B )。
A.听飞瀑雄声,声声振耳B.挹众山彩色,色色娱人C.绝妙朋游,有明月一杯,好山四座D.是何意态,看大江东去,秋色西来55.《拙政园月到风来亭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的作者是( C )。
A.陶澍 B.成多禄 c.赵之谦 D.佚名56.《孔府大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亦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作者是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