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分析侵犯行为的动机,阐明侵犯行为控制的对策思路。
一、侵犯行为的涵义……p153
二、关于侵犯行为的动机许多社会心理学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下是几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p153
1、本能性侵犯行为……p153
2、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行为……p153
3、对侵犯行为的反击——报复……p154
4、工具性侵犯行为……p154
5、模仿引起的侵犯行为……p154
三、减少和预防侵犯行为的途径和方法p155-p158
不同的社会心理学者对于如何减少和预防侵犯行为,提出了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本人综述各学者对现实社会中侵犯行为进行控制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1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
常言道“不平则鸣”,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引起个体的挫折体验,进而导致侵犯行为的现象在现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
因此,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可以有效的减少由于挫折而引起的侵犯行为。
2惩罚
人们预期自己的行为可能遭受惩罚,则会避免表现侵犯行为。
但对儿童的惩罚往往使受到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
比如史特劳斯等人(1980)系统地研究了家庭暴力的社会影响,发现惩罚能使受惩罚者更具侵犯性,不论是因模仿还是由于受惩罚者愤怒的增加。
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家庭中,这种侵犯性可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在一项研究中,史特劳斯等人发现,已婚而且曾看到过父母相互攻击的男性,有35%的人在过去一年中打过自己的妻子;而从未见过父母有暴力行为的人中只有10%的人在过去一年中打过自己的妻子。
女性的比例也基本类似:(27%,9%)。
因此,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期曾受过惩罚的人,长大成人后更可能以暴力行为对待家人,父母可将其暴力倾向传给下一代,史特劳斯等称之为“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
3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人们对侵犯行为后果危害性的认识,说服教育是转变人的态度的重要手段,要通过说服教育防止侵犯行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说服要及早进行。
让儿童从小辨明是非,懂得侵犯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危害。
2、说服时要提供受害人痛苦的线索。
4降低挫折
由于侵犯行为与挫折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通过降低挫折来减少侵犯行为也是一个较好的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常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成为他人的挫折制造者。
5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我们要学习对自己的侵犯行为加以抑制或控制,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看看自己的行为到底会给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体验一下他人的痛苦,并通过自我意识反省自己,都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己的侵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