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注桩基础桥梁施工方案

灌注桩基础桥梁施工方案

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十五标西坨村西桥施工方案编制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工程施工技术准备四、主要施工方法五、安全保证措施六、质量保证措施七、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一、编制依据:1、《山东省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 GT 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08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2-2008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10、《混凝土灌注桩用钢薄壁声测管及使用要求》 JT/T 705-200711、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1、桥梁中心位于张镇河设计桩号5+158处。

河道断面为梯形断面,河道底宽为8.0米,设计底高程为1.77米,设计水位为4.27米,斜坡坡度为1:3.0.2、桥梁采用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桥板,共3跨,每跨10.0米,总跨径30.0米,两端桥头搭板长5米;桥面设计标高为6.5m,桥梁各墩台与路线前进方向右夹角为115°。

3、桥梁上部构造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厚600mm;桥墩处采用桥面连续,桥台处设C40型伸缩缝;桥面铺装为100—153mm防水钢筋混凝土铺装。

4、桥面横向布置:桥梁全宽7.0米,横向布置为0.35米防撞护栏+6.3米行车道+0.35米防撞护栏。

5、桥梁坡度:行车道双向横坡1.5%;桥梁纵坡为0%。

6、桥梁下部结构采用直径D=1.0米柱式桥墩,基础为D1.2米的钻孔灌注桩;桥台为桩柱式,桩基础采用D=1.2米钻孔灌注桩。

三、工程施工技术准备:1、技术准备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

2)学习掌握施工技术规范,根据有关文件做好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做好现场考察和核对。

3)搞好复测,做好测量控制点的复核固定保护工作。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

2、人、力、物、资准备1)设备、材料、水、电将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陆续运抵施工现场,检修、贮存、保管、使用,工程用电采用自发电源当有架线输电计划时可以从其干线进行支线电力配置。

为保证混凝土养生,在施工现场水罐贮水和水车运水。

2)人员组织建立该工程项目的领导机构,组织队伍进场向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3)施工现场内、外准备做好施工现场的补充勘察,控制网测量,三通一平。

建造临时设施,安装调整机具,做好两季施工安排。

设置消防设施、工具,做好材料的加工订货。

四、主要施工方法:1、基础施工1)桩位测量放线灌注桩桩位按坐标法测放,测放前仔细复核设计部门所提供的桩位坐标无误,准确无误后用全站仪根据业主所交导线点及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本桥控制网点逐桩施测。

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后,护筒埋设前将桩位用四根控制桩引出桩外,便于护筒埋设后的钻机及整个桩基施工过程中校核。

2)钻孔平台搭设陆上桩施工可布置简易的施工工作平台,在钻机下用枕木及方木垫牢,确保桩基在施工时钻机不下沉及移位。

3)护筒埋设由于地表层为淤泥质粘土和亚粘土,土质较差,为防止孔口塌落,保证孔内水位,需埋设钢护筒。

钢护筒直径:φ120cm的桩,护筒直径1.4m; 壁厚5mm,护筒长2~4m,根据地表土质的实际情况确定。

护筒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施工,陆上桩在钻机就位前先人工挖孔到深度后,将护筒就位,在护筒周围用人工将土夯实。

4)钻机就位先在桩位处测一定的距离,地面上垂直于桥的方向铺木方,然后在木方上横桥向再铺设木方或轨道,桩机移动采用下垫滚筒卷扬机牵引就位,钻架就位后确保上下共线(即桩中心、钻架顶中心,铁门中心三点共线),纵横向水平(即钻架底盘的纵横向水平),用线坠校对垂直线,用水准仪校对水平线。

钻机就位复核准确无误后将钻架进行固定。

5)泥浆池设置及泥浆制备在桥下桥孔位置设置泥浆池,作灌注桩的泥浆循环系统。

钻机开钻前,先在泥浆池中进行人工造浆,作钻孔前期的护壁作用,每个泥浆池平面尺寸约4×8m,分为沉淀池、储浆池和吸浆池,从钻孔中流出的带有钻渣的泥浆经泥浆槽流入沉淀池,由沉淀池经初步沉淀后流入储浆池,再由储浆池流入吸浆池供泥浆泵吸入,经高压软管、钻杆进入孔底冲击土层。

本工程在不影响泥浆沉淀的前提下,因场地有限,将储浆池和吸浆池合并。

泥浆池中沉淀池和吸浆池中各安装一台泥浆泵,沉淀池中泥浆泵起排除多余泥浆及钻渣作用,吸浆池内泥浆泵与高压软管相联接,起循环作用。

6)泥浆排放钻孔时当泥浆过稠、泥浆池内钻渣过多和钻孔结束清理泥浆池时,将多余的泥浆及钻渣排出泥浆池。

泥浆排放场安排专人看护,及时予以加宽加高,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7)钻孔以上工作准备就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开始钻孔。

钻孔刚开时暂不落杆,先行空钻以加强孔口的护壁固孔作用,等孔内造浆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开始钻进。

钻孔时的进尺速度及钻速取决于土层分布情况,每台钻机的首根桩钻孔时以摸清土层分布为基准,钻进速度比正常速度减慢。

钻孔过程中始终保证孔内泥浆高度,及时检查孔泥浆质量。

对照设计图纸中地质分布图,详细记录实际土层分布,如有与设计不符情况,应详细注明,并留取泥浆样品及指标,便于比较复核,同时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

钻孔过程中泥浆指标控制在:相对密度1.05~1.45,粘度16~22秒,含砂率4~8%。

土质较好的粘土层泥浆应略稀;遇有土质较软的土层时,应上下提升钻头,进行扫孔,同时适当增大泥浆浓度,以防缩孔;如遇有砂土层时,除增大入孔泥浆内浓度,加强保护壁外,在出浆处泥浆沟内,不断注入少量清水,或将泥浆沟改道加长,加速钻渣沉淀。

密切注意土层变化,按要求做好钻孔记录和换班记录,钻孔记录上有每层土的起止标高及对应泥浆指标、钻孔历时等,换班时上一班当班人,在记录上签字。

钻孔深度以钻杆加钻头的累计高度及钻机平台标高控制,钻孔前根据业主所交水准点引测机架平台高程,结合孔底设计标高及超钻深度(≥30mm)计算该桩需接钻杆数及钻至孔底时主动杆上应留尺寸来控制钻孔深度。

并用标有刻度的测绳配合吊锤测量复核。

8)清孔当钻孔达到预定深度时可将钻头提升30~50cm,采用换浆法清孔,即用符合要求的优质泥浆把孔内含有钻渣的泥浆通过循环置换出来,以泥浆指标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为止。

清孔半小时后,将泥浆池、沉淀池内钻渣清入泥浆排放场内,同时注入适量清水,清水量以确保循环泥浆浓度符合要求为准。

清孔结束后对桩的成孔质量和沉淀层的厚度按技术规范的标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分两步:清孔后,拆钻前主要检查桩孔的深度(不小于设计值)及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含砂率<2%),泥浆指标检测方法同钻孔时检测方法,孔深用测绳吊锤测量。

以上检测本工程配合一台泥浆比重计,一套含砂测定仪、泥浆粘度计。

拆钻后主要检查桩径(不小于设计值),垂直度(不大于1%)及沉淀厚度,垂直度及孔径用孔规检测, 孔规用钢筋加工制成,外径同设计桩径,长6m;孔底沉淀厚度用测绳吊锤测量比较,清孔后的孔深与砼灌注前孔深之差即为沉淀厚度。

清孔后的成孔质量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拆钻。

9)钢筋笼制作钢筋的下料、焊接及绑扎要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要求主筋平直,箍筋圆顺,尺寸准确,主筋接头互相错开,保证同一截面内的接头不多于主筋总数的50%,两接头距离大于50厘米。

为使钢筋笼达到图纸要求的保护层,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2米左右对称设置四个“水泥垫块”。

钢筋笼根据设计长度分节加工,钢筋笼每节长自行调节,以防止骨架在运输、吊装就位过程中变形。

10)吊放钢筋笼拆钻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即可进行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长20m左右,分三节制作。

每节钢筋笼之间预留搭接长度,焊接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

每节钢筋笼之间钢筋间隔预留0.75m错位,确保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50%。

钢筋笼四周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

钢筋笼现场加工成型用16吨汽吊直接安装入位,吊装时将机架油压千斤顶打开,将机架后倾,以保证钢筋笼对接的垂直度。

钢筋笼上端用钢筋焊接于钻架上固定,保证钢筋笼中心正对桩位中心,并防止钢筋笼在浇筑过程中上浮和下落。

为缩短钢筋笼安装时间,钢筋笼分节安装时用三台焊机同时施焊。

11)下导管导管直径30cm,每节长2.5m,用螺纹连接,导管上依次标有刻度,便于计算导管在砼内的埋深。

导管埋深以钻机平台为基准,导管深度与砼深度之差即为导导管直径30cm,每节长2.5m,用螺纹连接,导管上依次标有刻度,便于计算导管在砼内的埋深。

导管埋深以钻机平台为基准,导管深度与砼深度之差即为导12)砼水下灌注砼灌注前再次测量孔底沉淀厚度,如超出允许厚度(30cm),再进行二次清孔,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二次清孔用高压水枪进入孔底冲击孔底沉淀层,用符合要求的泥浆置换出沉淀物。

灌注前砼储料斗容量3.8m3以上,备足砼的首灌量,以保证首批砼注入后,导管在砼内至少有1m的埋置深度,以后保持在2~6m之间,任何情况下导管提升后的埋深不少于最小埋深度(2m)。

首灌砼方量计算如下:V=π/4*d2*h+π/4*D2*H h=γw*Hw/γc式中:V—首灌砼体积D—导管直径H—埋深1米时导管内砼柱高度D—井孔直径H—埋深1米时孔内砼高度,按1.4m考虑γw、γc—分别为泥浆及砼密度,γw按1.05考虑Hw—埋深1米时井孔内泥浆高度(46.6m)H =γw*Hw/γc=1.05*46.6/2.5=19.6mV =π/4*d2*h+π/4*D2*H=π/4*0.252*19.6+π/4*1.62*1.4=3.8m3首批砼灌注前,在储料斗底部设置一钢活塞,料斗内砼达到首灌量时用卷扬机拨出活塞进行砼灌注。

灌注砼由搅拌站统一供应,并配备砼罐车运输,用HB-60型砼输送泵入仓。

砼应连续灌注,不中断,直到砼灌注到桩顶设计标高以上50cm~100cm(具体视孔底沉淀厚度而定),以确保凿去桩头多余部分后,以得到监理工程师满意的砼质量为准。

由于本工程的桩基直径为1.2m,立桩直径为1.2m,立柱的钢筋予埋在灌注桩中,而灌注桩施工时,立桩钢筋不便予埋,因此,灌注桩砼顶高程只能在灌注时向下降0.9~1m,等检测合格后用模板二次浇筑到设计标高。

砼灌注过程,每次拆导管前后都应测导管埋深,土质变化处详细量测砼上深速度,由此可判断桩径是否有变化。

砼灌注过程中按上中下三次随机取样,分别制取15*15*15cm砼试各一组,用于砼28天抗压强度试验。

墩桩间距5米以上,可以连续施工,台桩施工时注意要隔桩施工,确保中心距5m内的桩不在24小时以内进行连续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