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 (嘉兴)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
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发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
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 元素的种类B. 碳原子的数目C. 氢元素的化合价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2. (2015六盘水)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B. 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C. X +3H 2O=== 2H 3PO 4中的X 为P 2O 5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命题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考向1 化学式或化学计量数的推断3. (河北)“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 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 3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13O 2=====点燃8CO 2+10H 2O 。
燃料X 的化学式为( )A. C 3H 8B. C 4H 10C. CH 3OHD. C 2H 5OH4. (铜仁)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 +______O 2=====点燃2CO 2+3H 2O ,在“______”中填上的数字是( ) A. 1 B. 2 C. 3 D. 45. (襄阳)AgNO 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
AgNO 3见光分解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SO 2B. NH 3C. N 2D. NO 26. (河南)偏二甲肼(C 2H 8N 2)与N 2O 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 2H 8N 2+2N 2O 4=== 2X ↑+3N 2↑+4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化学式为CO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生成N 2和H 2O 的质量比为14∶97. (绵阳)程浩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 与稀硫酸不反应,但Cu 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R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B. R 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C. 反应前后,H 2SO 4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D.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考向2 物质元素组成的推断8.(邵阳)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 +氧气。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 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B. 只含有C 、H 元素C. 含有C 、H 、O 三种元素D. 无法确定9. (新疆自治区、兵团)现有32 g 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 g 二氧化碳和72 g 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氧化物B.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考向3 微观反应示意图10. (江西)如图是四种物质a 、b 、c 、d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0题图A. 生成物中c 与d 的分子个数比为1∶2B. 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D. 物质c 可能是一氧化碳11. (自贡)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第11题图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l 2=====点燃2HCl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考向4 数据分析12. (盐城)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2题图A. X的值为22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13. (兰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A. X=0.4B. 丁一定是单质C. 甲和乙是反应物D. 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14. (湘潭)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5. (眉山)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第15题图A.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中丁、乙质量变化之比为2∶3C. 反应后图中的X=4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命题点3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6. (毕节)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第16题图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B.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C. 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D.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中考冲刺集训(时间:40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 (邵阳)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2. (钦州)在反应C +H 2O=====高温CO +H 2中,若生成物的总质量为15 g ,则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 )A. 9 gB. 12 gC. 14 gD. 15 g3. (金华)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二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单质B. 该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D. 该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4. (武汉)某纯净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2O 2=====点燃CO 2+2H 2O 。
下列关于X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 X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 X 属于有机化合物5. (常德)某有机物6.0 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 g 二氧化碳和10.8 g 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第6题图6. (北海)在一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b可能是催化剂C.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D. 反应生成的c和d质量相等7. (贵阳)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NO气体和活性炭,反应生成甲、乙气体,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质量/g活性炭NO甲乙反应时间/min024.363002 24 1.2 x 1.32A. x的值为23.88B. 反应中活性炭只起吸附作用C. 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D. 生成甲、乙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28. (厦门)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第8题图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9. (哈尔滨)(6分)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第9题图(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2)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达州)(4分)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爆炸后,消防专家确认,大约40种危化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NaCN)。
(1)氰化钠(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X+2NH3=== 2NaCN+3H2。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11. (连云港节选)(3分)(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B. 每32 g S和32 g O2完全反应后,生成64 g SO2C. 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②有机化合物R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O,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R O2CO2H2O反应前质量/g 46 128 0 0反应后质量/g 0 32 x 54则x=________1∶3,则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12. (福州)(7分)I.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蔗糖和水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C. 铁和氯化铜溶液(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g。
第12题图1第12题图2(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13. (台州节选)(4分)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
实验结束后,老师另外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一起参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