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今后工作的思路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今后工作的思路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今后工作的思路黑龙江省教育厅辛宝忠去年春晚有一个节目是农民工子女的诗朗诵,题目是“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们比明天”,听了以后让人感动感慨。

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等社会不公平,让他们拿什么去和别人比明天?明天对于一些人来说很近,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会很远。

我们能做的就是以高度的责任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公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

我们高兴得看到,党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教育的公平,谈国家崛起、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会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们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问题的时候,会场的掌声最密集。

因为在报告中,温总理做出了庄严的承诺:“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这是一诺千金。

他还说:“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倾斜,才会让更多的或者所有的孩子学会生存和就业的技能,让他们多一条路。

哈尔滨市政协的领导,专门把职业教育作为年度的工作重点,哈尔滨市把08年确定为“职业教育发展年”,我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

今天专门举办“哈尔滨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借这个机会向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哈尔滨市政协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对策思路,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过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前三次分别是在1986年、1991年和1996年召开,后三次分别是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

可以说,05会议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年底各项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2006年11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

温总理在座谈会上专门对职业教育做出了指示,并意味深长的说:座谈会就是要向全社会发布一个信号,职业教育列入了中南海的议事日程,职业教育走进了中南海。

陈至立同志在《近期社会动态专报》(第七期)批示:“今年还要继续大抓职业教育。

”她还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指示:第一,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二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三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的长远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第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各类教育的发展。

但目前协调得不够,发展职业教育的措施不够有力,发展的还不快,还不能满足需要。

第三,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看,发展职业教育极为重要。

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放到更加突出位臵。

教育部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2005年一年内,召开开了7次全国性的职业教育专题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11月13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对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提出了要求,做出了部署。

2006年召开了3次全国职业教育专门会议,周济部长每次都到会作报告讲话,关注之情重视之深溢于言表。

每次全国职业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又亲临会议作讲话。

这在教育部历史上是没有的。

我省也非常重视, 2006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我省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全省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此基础上,国家和省市政府都加大了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07年 95亿元,08年安排200亿元。

今年每个中职学生可以得到1500元的资助。

2004至2008年,全省各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共计6亿多元,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

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家提出的“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项主要任务基础上,现在中央又要求“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尽快改变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要有新高度。

第一,发展职业教育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

我国人均GDP去年迈上了1000美元的新台阶。

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往往可以成为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这一时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城镇化加速发展,为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若干瓶颈和压力,一是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加剧;二是社会矛盾突显,就业压力加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等。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这种建立在传统工业化道路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代价。

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我国未来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农民要能真正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科学种田,就必须接受各种农业科技的教育和培训。

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偏低。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加大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第三,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以职业教育为基础。

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5%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

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明显制约先进工艺设备的广泛有效应用,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德国等国家都有着非常完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接受职业教育学生比例远高于我国目前的比例。

为了增强产业竞争力,我们可以引进境外技术和资金,但大批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

我们可以在一段时期集中优势力量,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科研开发和管理人才,但是,大量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只能依靠“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来解决。

在选择教育发展战略时,我们必须特别注重发展职业教育。

第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城镇每年有10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和大量下岗失业人员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向二、三产业转移。

此外,广大农民也需要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我国每年初中毕业生约为2000万人左右,其中700多万升入普通高中,500万人进入职业学校,还有700多万人,主要是农村初中毕业生,需要经过系统的职业训练,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

“劳务经济”概念的提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劳动者转岗、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必经环节,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推进劳动力结构调整,解决就业问题方面意义重大。

因此,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一项积极而稳定的就业支持政策。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也是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

第五,发展职业教育是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和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个支柱,必须协调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要改变“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文化知识、轻技能培养”的倾向,确保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

今年,各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比例上应大体相当,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应更高些。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教招生规模中应占一半以上。

职业院校要树立“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是最大的成功”的思想。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要求我们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通过努力力争做到要有一半少一些的初中毕业生上高中、上大学;使一半的孩子能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较好的实现就业。

同时,在上大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也将有一半上高职,还有一半上本科院校。

第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的有效途径。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就业制度不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不同。

凡是成功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

因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

我国要更加有效的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

德国,人们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提升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只有真正做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职业教育的地位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美国的职业教育渗透着美国人的实用精神。

美国发展职教不是把它孤立、封闭和游离普通教育领域外,而是把它融合在整个体系中。

中等职教在公立中学实施;开设普通职教课,现在930万中学生在16000所公立中学中接受职业课学习。

中学后的高等职业教育则以预备教育的形式作为高教的一种,这就是社区学院,二年制的社区学院学生毕业后,既可就业,又可升入对口大学继续深造成职教和普教并重双重目的的教育模式。

这样,有利于职教普教的相互完善,有利于调节学生毕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更使职教研适应社会需要。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