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临床表现】 咳、喘,痰黄稠量多,胸闷 甚则鼻翼煽动 咳、喘、胸痛,咯吐脓血腥臭痰 + 实热证 烦躁不宁,壮热口渴,面赤,大便 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1. 本证是肺部的急性重证,是多种肺炎、 肺脓疡的中医辨证; 2. 以发热、咳喘、痰多黄稠等为辨证的 主要依据。 3. 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证 前者为痰热俱盛,咯多量黄稠痰; 后者为但热无(或少)痰。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病特征性表现(定位): 肺居胸中 ---- 胸闷、胸痛 肺主气、司呼吸 --- 咳嗽咯痰或咯血、 气喘、少气不足以息 咽喉为肺之门户 ---- 声嘶、声哑 鼻为肺窍 ---- 鼻塞流涕、咽痛 水液代谢输布 ---- 水肿 肺主皮毛、卫外 ----- 易感冒、汗出异常
肺的常见证候: 虚证: 肺气虚证 肺阴虚证 实证: 风寒束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寒邪客肺证 痰湿阻肺证 热邪壅肺证
[辨证要点] 1、以突起头面浮肿为辨证的主要 依据。 2、兼有卫表症状。
复习题
1、肺阴虚、肺气虚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是什么? 2、如何从咳痰特点鉴别肺病各证是什么? 3、鉴别下列各证: 肺阴虚证和燥邪犯肺证 风寒犯肺证和风热犯肺证 温燥和凉燥 痰热壅肺证和肺热炽盛证 寒饮停肺证 寒痰阻肺证 和痰湿阻肺证
寒性收引,腠理闭塞 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 1. 多有外感风寒的病史,以咳嗽、咯稀 白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2. 兼风寒表证 = 风寒束肺证
【证候鉴别】 1. 风寒束表证与风寒束肺证
㈣风热犯肺证
咳嗽痰黄稠 风热侵袭 肺卫失宣
(咳嗽頻剧、咯痰不爽)
咽喉疼痛 鼻塞流浊涕 + 表热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1. 虚性咳喘无力、或少气短息、或自汗畏
风易于感冒为主症 2. 兼气虚证表现 = 肺气虚证 即:肺气虚损 一是表现为主气司呼吸功能减退,以咳喘 无力,咯痰清稀为主,兼见气虚一般表现;
二是表现为肺气虚致卫阳虚弱,卫外机能 减退的“表虚自汗”;
㈡肺阴虚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或痰少带血(胸痛) 声音嘶哑(鼻咽干燥) + 阴虚证: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午后潮热, 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八、寒痰阻肺证
[概念] 指寒饮或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 降,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等为主要 表现的证候。又名寒饮停肺证、痰浊 阻肺证。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 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 +
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 白滑,脉弦或滑
[辨证要点] 1、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等为辨 证的主要依据。 2、痰稀者----寒饮停肺证 痰稠者----寒痰阻肺证 寒象不明显----痰湿阻肺证
㈦痰湿阻肺证 【病因病机】 脾虚生痰 久咳伤肺 感受寒湿
痰浊阻肺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即:咳嗽痰多,痰质粘稠易咯,寒 热之象不明显。
【临床表现】 咳 痰浊阻肺 胸闷痰多白粘易咯 喘 舌淡苔白腻,脉滑 无明显寒热之象
㈧肺热炽盛证
【概念】 火热炽盛,壅积于肺,肺失清肃, 以咳喘气粗、鼻翼煽动等为主要表现的 实热证候。简称肺热证或肺火证。
无生活习惯、饮食方面的明显原因; 无阳虚、气虚的明显征象及热结于内的明显症状; 大便秘结难行而有所苦。 因此,肠燥津亏为习惯性便秘的常见病机,属于大 肠津液之亏,病属局部,故往往无全身表现。
长期便秘 老年阴虚便秘 妇人产后便秘 外感热性病后期便秘
大便燥结 数日不解
大便燥结
上为口臭、头晕 中为脘痞纳差 排除: 邪热内结 气虚便秘 阳虚冷秘
【临床表现】 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 鼻息灼热,胸痛, 或有咽喉红肿疼痛 + (实热证) 壮热,口渴饮冷,面赤,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大。
【辨证要点】
1.以新病势急,咳喘气粗、鼻翼煽
动为主症
2、兼实热证表现
= 肺热炽盛证
㈨痰热壅肺证
【概念】
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肺失宣降, 清肃失职的证候。
均有干咳、痰少难咯,但前者属外 感新病,常兼有表证,干燥症状突出, 虚热之象不明显;后者属内伤久病,无 表证,虚热内扰的症状明显。
㈥寒邪客肺证 【概念】 寒邪内客于肺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咳嗽气喘、痰稀色白——痰浊阻肺 形寒肢凉,舌淡苔白,脉迟缓 ——寒邪内阻 即:有寒、痰之象,无表证,无明确 既往病史。
案例2答案 ①证名:风寒犯肺证. ②辨证分析:风寒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 故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随肺气逆于上, 故咳痰稀白。风寒袭表,损伤卫阳,肌表失于 温煦,故见微恶风寒,卫气被遏则发热,寒邪 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鼻为肺窍, 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为 感受风寒之证.
㈤燥邪犯肺证
【概念】 外感燥邪,肺失宣降,以干咳痰少 、鼻咽口舌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简称肺燥证。 燥邪有偏寒、偏热的不同,故而有 温燥袭肺证和凉燥袭肺证之分。
【临床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痰粘难咯 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 唇舌鼻咽干燥(咽喉痒痛) + 舌苔薄而干燥少津 夏末秋初 ,出汗,脉浮数----温燥 深秋初冬 ,无汗,脉浮紧----凉燥
㈩大肠湿热证
【概念】
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以泄泻、 下痢为主的证候。 该证是痢疾或肠炎,或其它肠道疾患属 湿热者的中医辨证。
【病因病机】 夏秋之季,感受暑湿热邪 饮食不洁,湿热秽浊之邪 湿热蕴结肠道 传导失司
【临床表现】
腹痛
下痢赤白黏冻,里急后重(痢疾)
暴注下泻,色黄臭秽,粘滞不爽(泄泻)
病案分析
案例1: 王 X ,男 15 岁 患者五天前出现发热 恶风,咽喉疼痛,咳 嗽等症.昨日起面部 浮肿,来诊时面部眼 睑浮肿,按之凹陷不 起,咽部红肿疼痛, 咳嗽痰少,发热恶风, 小便短少,舌尖红, 苔薄白少津,脉浮 数.
案例2:张 X , 女, 30 岁.恶 寒发热二天,昨 日起咳嗽加重, 痰稀白,量不多, 周身酸痛,头痛, 鼻塞流清涕,口 不渴,舌淡红, 苔薄白,脉浮紧。
肺失滋润清肃失职 犯肺
咳伤肺络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难咯
胸痛咯血
口、唇、鼻、咽干燥 溲少 大便干燥 温燥 少汗脉浮数
失于滋润
伤津 尿源不足 肠道失润
侵袭卫表,卫气失和 发热微恶风寒
凉燥 苔薄而干燥少津
无汗脉浮紧
【辨证要点】 1.本证与气候干燥有关,以干咳痰 少、鼻咽口舌干燥等为辨证依据。 2.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异同:
十、风水相搏证
[概念] 指风邪外袭,肺卫失宣,水湿泛 滥肌肤,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上半 身肿甚,来势迅速,皮肤薄而发亮, 小便短少 +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 脉浮紧 ----风寒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舌苔 薄黄,脉浮数----风热表证
【概念】
是指大肠阴津亏虚,传导不利,表现以大 便燥结、排便困难为主症的证候。 【病因与发病】
素体阴亏 年老而阴血不足
吐泻、久病、外感温热病后期耗伤阴液
阴血津液亏虚 大肠失于濡润
因失血、妇女产后出血过多
【临床表现】 大便秘结、干燥难下、数日一行, 口干或口臭,或伴见头晕, 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分析】本证应理解为:
伴肛门灼热
+
湿热内阻之证:身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附】
1. 湿热蕴结于大肠,除见有大便稀而不爽,肛
门灼热等症状外,还伴有:头昏脑胀,胸脘 满闷,恶心呕吐等湿热上蒸之证。 2. 大肠湿热证可兼见食伤脾胃证。
饮食不节,过饮醇酒,酒食与湿热互结于肠 胃,则可见:嗳腐吞酸,脘腹臌闷胀饱,大 便泄泻,便物酸臭。
【辨证要点】 1、干咳无痰或少痰而粘、声音嘶 哑为定位资料 2、兼阴虚证(虚热证)表现 =肺阴虚证 【证候鉴别】 1. 肺气虚证与肺阴虚证 2.肺阴虚证与燥邪伤肺证
㈢风寒犯肺证
风寒侵袭 肺卫失宣 咳嗽、痰白清稀 鼻塞流涕、喉燥 身痛、无汗
+
表寒证: 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 喉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要求 ①主诉 ②证名 ③分析
案例1答案 ①主诉:发热咽痛五日,面部眼睑浮肿二日. ②证名:风水相搏证. ③辨证分析:本证因外感风邪,肺卫受病,宣 降、通调失职,风遏水阻,泛溢肌肤所致。风 为阳邪,上先受之,风水相搏,故见面部眼睑 浮肿,上焦不宣,气化失司,则小便短少。风 水偏热,风热上扰,则咽部红肿疼痛,风热袭 表,则发热恶风,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 嗽痰少,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浮数均为风 水偏热之象。
九、饮停胸胁证
[概念] 水饮停于胸腔,阻碍气机,以胸 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等为主要表现 的证候。
[临床表现] 胸廓饱满,胸胁部胀闷或痛,咳嗽 气喘,呼吸、咳嗽 或身体转侧时牵引胁痛, + 头目晕眩,舌苔白滑,脉沉弦
[辨证要点] 1、以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等 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相当于胸腔积液。
【附】
3. 大肠湿热证亦与脾胃湿热兼见
湿热郁蒸于肠胃,恶心呕吐,脘闷纳呆,同
时或相继出现大便泄泻,舌苔粘腻而黄,面
目色黄等。
4. 本证经久不愈,或过用寒凉清利,湿邪未
净,正气已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湿邪寒化,逐渐转为大肠虚
寒证,可见大便溏薄,或作滑泻,肛门无热
感,腹痛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
缓。
(十一)大肠液亏证
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风热阳邪,灼津为痰
咳嗽 痰稠色黄 咽痛 鼻塞流浊涕 发热 恶寒
侵袭于肺
风热上扰,咽喉不利 鼻窍不利,津液为热邪所熏 肺卫受邪,卫气抗邪 卫表受邪
卫气郁遏,肌表失于温煦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