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
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质方面也开始多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
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
原子钟甚至已经突破了单纯原子的界限,开始朝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
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原子钟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差异的。
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原子计时装置可能无法觉察到这种微小差异,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通过探测其时间差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现象。
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科学家也在利用便携式微型精密原子钟来测量山脉的高度,其原理也是基于山峰和谷底引力变化所导致的时间差异。
⑥可以预见,随着原子钟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其为更广阔的科学技术领域,例如宇宙天体、人造卫星、地形地貌、半导体芯片等的研究应用创造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将普及到更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①请用比喻的修辞为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题目中包含本文的说明对象。
________②从全文看,本文依次介绍了原子钟的发明、特点、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②段划线句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技术改进的方式和作用。
B. 直到21世纪,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才使得原子钟在精确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C. 第⑤段援引英国《自然》的报道,说明了原子钟在科研上的应用原理。
D. 在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3)第④段的横线处缺少一组关联词,小明用“既……又……”来填空,小芳用“不仅……还……”来填空,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你赞同的理由。
【答案】(1)“时间魔盒”原子钟;发展;应用(用途)(2)B(3)我赞同小芳的观点。
理由:“不仅……还……”是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
前面主要讲的是原子钟在计时方面的应用,而第⑤小节讲到“原子钟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体现出原子钟用途的进一步扩大,比前一个用途更进一层。
而“既……又……”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能体现层进关系。
【解析】【分析】(1)从全文看,本文依次介绍了“原子钟”的发明、特点、发展和应用等内容。
由此可知,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原子钟”。
结合文章第②段“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可将题目拟写为:“时间魔盒”原子钟。
答案是多元的。
据此可完成本题的作答。
(2)依据“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可知,B项的“直到21世纪,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才使得原子钟在精确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的概括,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
故答案为B。
(3)阅读文本可知,“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与“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句意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所以应该选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仅……还……”。
而不应该选用表并列关系的“既……又……”。
据此应该赞同小芳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时间魔盒”原子钟;发展;应用(用途)⑵B;⑶我赞同小芳的观点。
理由:“不仅……还……”是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
前面主要讲的是原子钟在计时方面的应用,而第⑤小节讲到“原子钟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体现出原子钟用途的进一步扩大,比前一个用途更进一层。
而“既……又……”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能体现层进关系。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梳理概括能力。
解答时抓住关键句进行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时认真审题,将内容放入原文进行对比,注意不可妄加猜测。
⑶本题考查复句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明确此题的考查重点,先点明观点,然后再结合内容表达需要的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最后进行效果差别叙述即可。
2.现代文阅读阅读议论文《精神拾荒三步曲》,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
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
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
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
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C. 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 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2)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 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第⑤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3)对文章理解、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②段以“有一种人”“还有一种人”为例,从反面证明学和思是不能分开的。
B. 第③段中席勒与托尔斯泰都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
C. 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面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D. 第④段结尾以孟尝君为喻,证明“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答案】(1)C(2)A(3)C【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即可。
文章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也就是第⑤自然段明确了中心论点“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所以答案是C项。
(2)此题考查论证思路。
A项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
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应该是用以证明“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学和思不可偏废”。
(3)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的是思想者对灵感的重视。
不是强调“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故答案为:(1)C;(2)A;(3)C【点评】在做找中心论点的题目时,要知道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有时是文章题目,有时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
如果文中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就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而提取中心论点时还应注意: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词句,但一定要观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论断的陈述句,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題。
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韩青①古人云:“时穷节乃见。
”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
人生就是一个大考场,这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的身上。
古语说得好:“无度不丈夫。
”因此,要想做天地间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
②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凡事对号入座。
一次,马其顿国王阿普拉于斯在街上走时,曾被人泼了一身水,看到的人都说,国王该惩罚那泼水人,而他却说:“是的。
不过,他并没有把水泼在我身上,而是泼在他认为的那个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