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作管理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专业年级:09级物流管理一班题目:钢材配送物流运作模式指导教师:副教授2012年11月摘要钢材的加工配送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物流方式,钢材配送中心作为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结成供应链进行钢材物流优化的一种方式,是随着市场钢材资源的不断丰富和用户对钢材供应在内容上、时间上和服务水平上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钢材配送中心的简历和发展可以满足钢材用户、钢铁企业和钢材贸易三者的需要,已成为我国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向用户延伸、建立稳定供货渠道、形成供应链的重要手段。
钢材加工配送是一种新兴产业,也是企业产生利润的第三源泉。
对钢铁企业来讲,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先进的仓储、拉近服务距离、满足用户的需求、追求用户利益、实现双赢。
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钢材的加工配送加工中心将钢材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把动态的钢材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及时地提供给最终用户直接使用。
由于其具有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所产生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对社会和下游企业的巨大效益日益体现,这种物流方式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钢材配送;物流配送;加工配送;仓储;运输1 引言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是钢材流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其功能是提供钢材采购,仓储,销售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管理服务,以高水平,低成本实现钢材物流现代化,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作为钢铁企业和下游用户结成供应链的一种关系绷带,因此,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采取何种服务模式以及如何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队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钢材市场跌宕起伏,价格暴涨暴跌,竞争日趋激烈,钢贸商经营难度加大,有的甚至亏损经营,难在以生存。
面临严峻的局面,钢贸企业对钢材的加工配送更加重视,一些钢贸公司从加工配送入手,提高对客户的增值服务,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
加工配送是钢铁物流中重要的一环,由于95%以上的钢材必须经过延伸加工才能被使用到最终产品上。
发达国家较普遍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商,将钢材等原材料的采购、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全权交由“第三方物流”商代理,让专业化、社会化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对钢材进行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及时地提供给最终用户直接使用。
从而使制造企业的钢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生产周期缩短,劳动生产率、场地使用率、设备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等也都将大大提高。
对钢铁企业而言,发展配送加工中心是连接最终用户的增值链,其过程是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将钢材产品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彩印等工序,并通过仓储、运输等物流系统,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
由于其具有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所产生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不仅对供需双方,而且对社会都能产生巨大的效益,这种方式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物流模式。
今后钢铁企业需要强化“双赢”的经营理念,建立钢材销售的战略“供应链”,实现与用户零距离、门对门、点到点的准时化物流服务。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终端的重要性日渐显现,谁控制了终端用户,就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结成“经济链”,是钢铁企业竞争发展的大趋势。
建立统购分销、加工增值这一国际上通行的经营模式,对改造高成本、低盈利的传统钢材销售管理模式非常必要,只有建立先进的仓储销售模式,拉近服务距离、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实现“双赢”。
2 我国钢材配送现状2.1我国钢材加工中心的发展现状过去的10余年里,我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已基本完成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的布局设厂。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很多是外商独资或合资建设,主要是韩国和日本的独资或合资企业。
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主要是为家电、汽车、计算机、造船等行业服务,这些外商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通过高效低成本服务,已占据我国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加工市场,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随着市场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为贴近服务用户、整合营销渠道、发展高效物流,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剪切配送物流中心,并纳入钢铁主业营销规划统一管理,使得我国钢铁企业的加工中心逐步发展壮大。
我国国内钢铁物流中心分为三个基本模式,即产地型、消费型和交通型。
目前的钢铁物流中心首先是钢厂或贸易商自有资源的剪切加工,其次为社会提供外来加工,而其加工业务首先依赖自身贸易的带动,靠近消费地区。
贸易商运营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在广东和江浙地区较为普遍,投入的装备和加工质量也越来越高。
国内一些专业仓库、铁路专业线已具备了仓储和加工配送功能,只需要配套横、纵剪设备,就能为下游用户提供钢材加工配送服务。
钢厂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或物流基地,能够延伸钢厂产品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能够发展更多直供户,稳定销售渠道,有利于稳固钢厂与用户之间供应链,形成自身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结成产业联盟,获取更为可观的利润。
国内已经建成的较为专业、装备精良、质量合格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数百家,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中南等经济发达地区,面向汽车、家电、电子、建筑、轻工、钢窗、办公设备等行业。
当然,由于各钢铁企业大都从自身出发,各自为政,服务加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且极易造成竞争加剧。
未来需要钢铁企业、钢铁分销企业、下游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共同谋划,突出加工中心的社会性和专业性,以整合成为功能齐全、辐射广泛、具有强大规模效应及技术研发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材配送中心。
2.2 我国钢材配送的品种和方式2.2.1不锈钢卷板的开平、剪切、加工中心。
例如近年来,上海地区的不锈钢生产发展迅猛,年产量不断扩大,而不锈钢卷板的开平、剪切、加工能力有限,上规模现代大型加工厂几乎没有。
因此目前此类加工配送中心发展迅速。
2.2.2金属制品企业设立的钢材配送加工中心。
例如上海某金属制品公司是专门从事冷热轧板卷及金属制品的延伸加工,兼营金属材料、建材、化工原料、五金交电等产品的集工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公司自1995年7月24日成立以来,就开始了冷热板卷的加工、配送的实践与探索。
目前已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家具有加工配送功能的现代物流型企业。
2.2.3 H型钢配送加工中心。
H型钢大多用于钢结构建筑上,用户在采购时需要各种规格的配套,所以配送加工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专门从事H型钢配送的物资企业还没有。
只是一些经营H型钢的贸易企业自己设立了一些小规模的切割加工厂房,进行加工。
因此建设一些此类中心迫在眉睫。
2.2.4模具钢加工配送中心。
模具钢加工配送在上海及华东地区很有发展前景,潜在的市场十分巨大。
然而,目前模具用钢在营销流通环节中还不适应模具市场,关键问题在于没有完善的配送加工体系。
目前的行业形势根本适应不了模具制造的快节奏、高效率发展趋势。
3国内钢铁配送加工模式存在的矛盾3.1 “开门迎客”与“关门制作”的矛盾根据对现有加工配送行业的调研,多数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功能不齐全,产品单一,设备利用率差,效率低下,有些仅限于自营产品剪切,据京津地区走访,有剪切点的经销户近百家,服务手段仅停留在“笑脸+剪切”功能上,设备功能雷同,利用率不高,加工精度不高,投资回收慢,维护费用高。
3.2服务功能的“单打一”与社会需求的“多功能”的矛盾现代物流的概念引用热度不低,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谓的物流加工配送,是通过几个环节的综合运作,整体达到降低成本,增强服务的目的。
例如板材加工,用户常需要分条、横切、冲片、套裁、激光拼焊整体配套,同时按生产进程、时间、计划投放现场,达到加工配送目的,而这方面我们钢材加工中心很少能够去承揽,制约了服务链的延展。
3.3国产设备的“傻大笨粗”与用户需要“精细加工”的矛盾建立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已成为钢厂、经销商经营中的重要环节与手段,这是一个相当有前景的市场,但可惜的是国内制造行业对其的理解与认识还停留在一般化概念上,由众多水平不高,研发能力薄弱的小型制造厂生产的产品简陋,精度较差,非标产品占主导地位,既便有国有大型制造厂参与,所产设备仍停留在“傻大笨粗”水平,设备事故频繁,停工停时率高。
4 发展钢铁的物流加工配送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尽管物流加工配送这种模式被越来越多企业接受,并努力实践,但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不可忽视:1、选址是关键。
因为选址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钢材剪切配送的生产和经营,选址时,首先要考虑企业产品的客户群在哪些城市和地区;其二应考虑靠近水路、铁路、公路等;其三与用户距离越近越好,与用户门对门最佳,这样可为用户降低采购成本;其四还应认真分析和了解当地的同行竞争对手的布局情况以及社会同类产品的客户、潜在需求、争取新的客户市场;其五应考虑地区经济发达程度。
2、加工精度、质量第一。
通过对几家主要钢材配送中心的调研分析,可看出目前国内钢材加工配送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高”,剪切线的技术装备水平越来越高、产品加工精度越来越高、加工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华南、华东地区近期新建或拟建剪切线所选设备一般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日本、韩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设备。
3、加工能力在品种、厚度上要有优势。
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目前的钢材的加工能力,在此项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更快,更加准时完善的发货制度。
让配送更加的完整。
4、招投标是设备采购的最佳方式。
从国内大型的钢材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钢材剪切加工配送中心所用设备大多采取招标方式。
5钢材加工配送未来发展方向各地钢材市场形式延伸的钢铁物流基地,正向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上海宝山、广东乐从等一批钢材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后,一些地区结合自身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着手整体战略规划并加以实施,大力发展以钢铁研发、钢铁贸易、钢铁物流、钢铁会展、钢铁文化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中心。
未来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的措施之一,是大力发展钢材加工配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提高钢材流通领域的产业集中度。
目前国际上著名钢铁企业主要通过完善营销网络和加工配送中心来提高服务,发达国家的钢铁经销商则主要通过对产品的二次生产,即加工、配送,在延伸服务中获取效益。
我国具有一定程度专业化、加工质量较好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已超过200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
但是目前国内钢材加工配送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经营方式不适应现代物流要求,布局分散未形成网络体系,信息化程度低以及深加工能力不强等。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国内要发展基于供应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需要实现客户化、网络化、规范化、一体化。
结论发展钢材加工配送,把钢材物流配送走向专业化,向物流要效益是当前钢材行业低迷,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势下想要盈利必须要做事.而在国家层面,就需要在产业上进行引导和扶助,帮助钢材市场建立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