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类型中国主要土壤分类表砖红壤赤红壤燥红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暗棕壤灰化土灰色森林土灰褐土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棕漠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灌淤土塿土黄绵土黑垆土紫色土石灰土沼泽土滨海盐土盐土漠境盐土碱土白碱土风沙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酸性硫酸盐土火山灰土磷质石灰土新积土粗骨土寒钙土冷漠土草毡土冷钙土黑毡土寒冻土棕冷钙土红粘土寒原盐土黄褐土林灌草甸土寒漠土灰棕漠土灌漠土栗褐土石质土龟裂土泥炭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草甸土暗棕壤土壤有机质积累较丰富,所以土色深暗,呈暗棕色,微酸性,肥力高,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暗棕壤是温带湿润地区具明显腐殖质累积和弱酸性淋溶的森林土壤。
Ao-A-B-C构型。
A层厚15-2Ocm,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达29%左右。
铁铝轻度下移,B层弱粘化,结构面有铁锰胶膜。
全剖面弱酸性。
暗棕壤土类划分6个亚类。
暗棕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灰化暗棕壤亚类在A1层下出现弱发育的灰化层和铁铝淀积层;白浆化暗棕壤亚类在A1层下出现白浆土化土层和铁锰明显淀积的B层;潜育暗棕壤亚类分布于排水不良的低平地,表层显泥炭化特征,以下土层常有潜育斑块,全剖面酸性反应;草甸暗棕壤亚类分布于疏林草甸植被下,Ao 层不显,A1层厚,盐基饱和度高,底土有锈色斑纹;暗棕壤性土亚类为A-(B)-C 型土壤,多含石砾。
棕壤这类土壤集中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一带暖温带湿润地区,剖面呈鲜艳的棕色,心土粘粒聚集明显,棱块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呈中性,肥力较高,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山区多生长果木。
棕壤发育于暖温带湿满气候区的草叶阔叶林下,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面积最大,亚热带、暖温带的一些山地垂直带中也有分布,本区的棕壤即分布于褐土或黄棕壤之上,暗棕壤之下的垂直带中。
棕壤的淋溶作用强,盐基已遭淋失井有游离铁锰形成和粘粒淋溶,土壤pH值5.0-6.5。
林地的棕壤具Ao层,其下A层较厚,B层为棕色粘化层,结构体表面具铁质肢膜与粘粒胶膜。
棕壤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
棕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白浆化棕壤亚类在粘化层之上出现白浆化土层;棕壤性土亚类为薄层弱发育土壤,通常含较多石砾。
褐土这类土壤主要分布于晋南、豫西、关中盆地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等地的半湿润半干旱丘陵低山地区,中性至微碱性,适种性广,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同时适种多种干果。
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旱生森林和灌丛草地植被下发育的一种半淋溶土,具粘化和碳酸钙淋移淀积特征,盐基饱和,土层分化明显。
褐土共划分7个亚类,本区分布有5个亚类。
褐土亚类为典型亚类,碳酸钙明显向下淋洗;石灰性褐土亚类全剖面强石灰反应,粘化层发育差;淋溶褐土亚类碳酸钙强烈淋溶,钙积层不发育,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或C层有石灰反应;燥褐土亚类是褐土土类中仅分布于横断山谷地的一种特殊类型,金沙江和澜沧江河谷有燥褐土的分布,关中盆地、徽成盆地和青藏高原边缘山地的河谷是褐土的重要分布区之一。
燥褐土分布区雨量仅300-500mm,植被为次生旱生灌丛与散生乔木,覆盖度30-50%,比典型褐土区更为干燥,因而石灰反应强,心土层钙积极为明显,土体厚度一般<5Ocm,质地偏轻,砾质,石灰反应强,pH值>8.O;褐土性土亚类为弱发育的A-(B)-C型土壤。
黑土这是哈尔滨附近黄土性母质发育的黑土剖面,黑色粒状结构的腐殖质层厚50~60 厘米,呈舌状下伸到灰褐色胶膜明显的核粒状淀积层中,全剖面都可见到不同数量的硅粉和球状小铁子,微酸性,pH5.5~6.5 。
这类土壤主要分布在东北中温带湿润的漫岗平原地区。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均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
母质多为黄土状粘质沉积物,通体无石灰反应。
黑土土层深厚,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表土有机质含量一般3-6%,高者10%以上,屑粒至团粒状结构。
剖面中无钙积层,但可见小铁锰结核与灰白色硅粉。
土壤交换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是一种高肥力土壤,现大多已垦为农地。
黑土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
黑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草甸黑土亚类为向草甸土过渡类型,心土层以下有明显锈色斑纹;白浆化黑土亚类为向白浆土过渡类型,剖面中上部出现白浆化土层。
黑钙土这是摄于内蒙古海拉尔以北哈达图牧场的黑钙土剖面。
与上面黑土的差别,在于黑色腐殖质之下有明显的灰白色钙积层,剖面上部呈中性或微酸性,下部呈碱性反应,水分状况也稍干。
属中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
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的西侧和松嫩平原地区以及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和昭苏盆地的部分地区。
草好土肥,宜农宜牧,是我国著名良种畜“三河马、牛”的产地。
黑钙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剖面由腐殖质层、腐殖质舌状淋溶层和钙积层组成。
腐殖质层深厚,钙积层较深,一般出现在50-90cm。
黑钙土土类划分7个亚类,本区分布有5个亚类。
黑钙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淋溶黑钙土亚类分布区雨量较大,1-1.5米深不含石灰,因而上层土壤近中性,心底土微碱性;石灰性黑钙土亚类破酸钙淋溶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淡黑钙土亚类分布区偏干旱,加上成土母质质地较轻,因而腐殖质层发育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草甸黑钙土亚类分布地形部位较低,剖面下部可见潴育特征。
粟钙土这是锡盟地区半干旱典型草原的栗钙土剖面,腐殖质层为栗色,有机质含量比黑钙土少,向下过渡整齐,没有舌状下伸现象,全剖面呈碱性反应。
是内蒙草原的主要代表性土壤,占有内蒙中部和东部大半部地区。
新疆的天山、昆仑山等山间盆地也有分布,使我国主要的牧业基地。
栗钙土是温带干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
我国栗钙土的最大分布区在内蒙古高原,本区东南部的湟水谷地、黄河谷地和青海湖盆地是第二个主要分布区,此外,在本区河西走廊的垂直带上也有分布。
栗钙土以腐殖质积累与石灰淀积为主要特点,A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5-4.5%,钙积层多分布于30-50cm处,厚度多为20-40cm。
栗钙土是我国最主要的草地土壤,畜牧业比较发达,也有相当部分垦为农田,在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更是以农业为主。
粟钙土土类共划分7个亚类,本区分布有4个亚类。
其中暗栗钙土、栗钙土和淡粟钙土以腐殖化强弱程度区分,草甸栗钙土分布于局部低地,地下水位较高,剖面下部表现有滞育特征。
黄棕壤这是南京附近下蜀黄土母质上的黄棕壤剖面,土层深厚,90厘米以下呈棱块状结构,粘粒胶膜淀积明显。
它是黄壤与棕壤的过渡类型,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的北亚热带地区。
黄棕壤是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弱度富铝风化和强烈粘化的土壤。
表层暗黄棕或暗棕灰色,腐殖质累积明显,有机质含量因植被不同而有较大变异,心土层黄棕色,多为核块状,粘化明显,结构面被覆铁锰胶膜。
酸性-徽酸性,盐基不饱和。
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地、江淮丘陵和宁镇丘陵,中亚热带山地的垂直带土也有零星分布。
黄棕壤是一种弱度富铝风化和粘化特征明显的土壤,粘聚层一般较薄,B层结构体表面被覆暗棕色铁锰胶膜,粘土矿物中已有高岭石出现。
土壤酸性,pH值5.0-6.7,盐基饱和度50%左右。
本土类分为三个亚类,黄棕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暗黄棕壤亚类出现于山地垂直带上,土层较薄,但多有Ao层出现,有机质含量高,酸度较强,pH值一般5.0-5.6;黄棕壤性土亚类为弱发育的A-(B)-C型土壤。
沼泽土这是黑龙江省虎林县的沼泽土剖面,它是在长期积水过湿条件下形成的。
第一层为黑色半泥炭层,第二层为灰色带锈斑的潜育层,第三层为暗黑色小粒状腐殖质层,第四层又为灰白夹锈斑的潜育层,看来这是两次不同积水状况形成的重叠剖面。
这类土壤全国都有零星分布,但以东北三江平原和四川的若尔盖草地面积较大,目前大部分用来放牧。
沼泽土是沼泽生态条件下,有机质积累和还原作用强烈的土壤,具潜育特征。
土体土部有大量有机质积累,有机质含量一般10-25%,底部为潜育层,有机质含量1%左右,为Ha-G构型。
沼泽土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除盐化沼泽土以外的4个亚类。
沼泽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腐泥沼泽土亚类有机质积累作用较弱,表层为腐泥层,有机质含量4%左右,底部为潜育层,有机质含量1%左右,有时中间还有锈色过渡层;泥炭沼泽土亚类上部有不足50cm厚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高达20-60%,下为潜育层;草甸沼泽土亚类是向草甸土过渡的类型,有草根层及粗有机质层,下为锈斑层及潜育层。
碱土这是摄于宁夏平罗地区的草甸碱土剖面,表层淡灰黄色的结皮厚 2 厘米,表面光滑龟裂,反面多蜂窝状孔隙,下面有不明显的片状结构,红棕、淡灰棕相间,厚1 厘米。
再下为不很明显的棱块状碱化层,厚15 厘米。
底土沉积层理明显并有锈纹斑。
当地把这种碱土叫白僵土,在内蒙地区还有黑色、栗色的各种草原碱土,松辽平原还有柱状草甸碱土等。
所有这些碱土,不事先经过改良都是不能垦殖农用的。
碱土是指碱化度在40%以上的强碱性土壤,可溶盐含量通常不高,pH值>9。
表土层浅薄,片状或鳞片状结构,因粘粒下移而质地变轻,碱化层粘化,棱柱状或柱状结构,剖面下部可溶盐含量增高,可见盐化层。
碱土面积不大,零星分布于我国温带干旱至半干旱地区的平原,松辽平原、西部是重要分布区之一。
由于碱性强,物理性状不良,地表植被覆盖度极低,农业利用困难。
碱土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草甸碱土和草原碱土两个亚类,前者主要分布于河湖边缘,地下水位较高,后者主要分布于干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带,碱土层之下有明显钙积层。
盐土西北干旱地区的盐土可通称内陆盐土。
总的特点是聚盐层厚,组成复杂,形态多样。
这张照片是摄于新疆库尔勒的典型盐土剖面,表土为0.2 厘米厚的白色硬脆盐结壳,以下是13 厘米厚的土盐混合层,至 1 米土层中仍可见到少量白色盐分。
盐土是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盐分强烈表聚的土壤,盐分类型较多,含盐量季节性变化大。
主要分布于北方从半湿润区-极端干旱区的平原与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土分布区之一。
盐土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
草甸盐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盐分季节性变化大,地表有薄的盐结皮;沼泽盐土亚类为向沼泽土过渡类型,既强烈积盐又有潜育特征;碱化盐土亚类为向碱土的过渡类型,盐分中含相当数量的破酸钠、重碳酸钠或碳酸镁等,土壤吸收性复合体中也有较多交换性钠,土壤pH值>9,土体中有弱碱化的棱块状紧实土层。
白浆土这是分布在岗坡上的白浆土剖面,摄于黑龙江林口县。
主要特点是表土黑色腐殖质层之下有一层滞水漂洗形成的灰白色亚表层,养分缺乏,使需要改良的一种低产土壤。
白浆土是温带森林草原下发育的具白浆层(E层)的土壤,多分布于高河漫滩、河谷阶地、山间谷地、山前台地,母质多为河湖相沉积物,一般具上轻下粘特点。
因滞水的漂洗作用,在腐殖质层下依次出现粉砂含量较高的白浆层和有大量铁锰胶膜和粘土胶膜的淀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