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试测试卷(解析版)

2020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试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是按物质分类的方式存放,四个药品柜中已存放了下列药品。

现某学校实验室新购进一瓶硫酸,正确存放它的药品柜是()①甲柜:盐酸、硝酸 ①乙柜:氢氧化钠、氢氧化钾①丙柜:红磷、硫 ①丁柜:铜、锌A. ①B. ①C. ①D. ①2.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B.用橡胶塞塞住试管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4.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取用粉末状固体——镊子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6.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7.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8.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9.走进化学实验室,你会看到摆放有序的各种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A.广口瓶B.细口瓶C.烧杯D.集气瓶10.厨房中发生的下列现象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盐结块蜡烛熔化B.铁锅生锈煤气燃烧C.汽油燃烧滴水成冰D.菜被炒焦发黑牛奶变酸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12.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量筒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B.高粱酿酒C.酒杯破碎D.汽油挥发1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D.呼出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15.科学研究时,判断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需加热观察现象B.发现气体消失C.发现固体消失D.有其他物质生成二、填空题(共3小题)16.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

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写在其用途相应的位置(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______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4)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18.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__________,不要把鼻孔________________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

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1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1.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是按物质分类的方式存放,①甲柜:盐酸、硝酸属于酸,①乙柜: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属于碱,①丙柜:红磷、硫属于非金属单质,①丁柜:铜、锌属于金属单质,而药品是按物质分类的方式存放,硫酸属于酸,故应放入甲柜,故选C2.【答案】C【解析】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探测、推理、假设等,但是基本手段还是实验。

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答案】B【解析】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A错;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空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故C错;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故D错。

上图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的操作是规范的,所以答案应选B。

4.【答案】D【解析】少量试剂的反应一般用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给较多量液体加热通常用烧杯;故A、B、C的实验项目选择的仪器都是正确的。

粉末状的药品的取用可以用药匙或者用纸槽,而镊子的用途是夹取大的块状或者颗粒状的固体的,不能取用粉末。

故答案选D5.【答案】B【解析】在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故A、C、D的操作方法均正确;所以答案应选B。

6.【答案】A【解析】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防止试剂腐蚀胶管,所以答案应选A。

7.【答案】D【解析】取用液体药品时,手拿试剂瓶,标签应朝向手心,故A选项错;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着,以防倒洒,故B错;手持试管,应稍微倾斜,故C错;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所以答案应选D。

8.【答案】B【解析】对待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应抱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探究,而不应该不予理睬。

故选B。

9.【答案】A【解析】根据药品的特点和在实验中的观察会发现广口瓶和细口瓶用于保存药品,根据便于取用和它们的状态,一般固体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保存在细口瓶中。

广口瓶保存固体药品,取用方便,故答案应选A;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便于倾倒;烧杯不用于保存药品,烧杯用于溶解、加热等操作;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或储存气体,不用于保存药品。

10.【答案】A【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可以采用排除法逐项筛选,B、D两项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C.前者汽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后者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只有A项中两者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

11.【答案】C【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纸的颜色、溶解性、易撕碎均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2.【答案】B【解析】烧杯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试管是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蒸发皿虽然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但不属于玻璃仪器;量筒不属于能加热的仪器。

故答案应选B。

13.【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4.【答案】A【解析】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出气体的瓶中更旺。

A.空气的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

C.呼吸过程中氧气大部分被消耗,所以C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正确。

15.【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与加热观察无关;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有沉淀生成,以及发现气体消失、发现固体消失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

16.【答案】(1)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2)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放出热量;(3)反应中放出热量【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