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工装管理程序表格规范.
3
接提供图纸给采购部门重新制作,各使用部门可按正常的工具工装领用手续领用新制作的零件 并进行工具工装组装,组装后的工具工装按新工具工装的要求重新确认或鉴定后使用。 4.5 工具工装报废的管理 4.5.1 对正常磨损而办理报废的工具工装,将该工具工装交工装管理部门统一处理。 4.5.2 对非正常磨损而办理报废的工具工装,应首先填写工具工装非正常损坏报废单(详见附 表),审批后再将该工具工装交工装管理部门,工装管理部门应作好原始记录(详见附表)。 4.5.3 对已办理报废的工装由各公司制造部门统一存放和处理。 4.5.4 对非正常损坏且面目皆非而无再利用价值的工装,可由工装管理部门通知有关部门按废 品处理。 4.5.5 对因制造质量差而造成的磨损加快或寿命极短的工具工装,应由使用部门及 时的直接向制造部门反映。制造部门的有关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处理问题,并向制 作厂家及工艺技术部门反遣信息。 4.5.6 因产品改型、设计和工艺更改等原因造成工装不能使用的应由工艺技术部门提出处理意 见。 5、质量记录 5.1 工具工装验证单 5.2 工具工装验证表 5.3 领用单 5.4 正常工具报废单 5.5 专用量具退修报废单 5.6 工具工装非正常损坏报废表
1
4.2.2 如各子公司所设计工装不能自行制作的,优先在集团内部兄弟公司联系制作,集团内不 能安排制作的,由各公司采购部门外协加工。 4.2.3 各公司外协加工工装时,按采购控制程序操作,如工装价值超过 2000 元以上的,必须进 行立项。 4.2.4 各公司外购的工装必须持有相应的制造厂家的合格证,各仓库按合格证通知技术部和品 质部三方进行验收入库。 4.2.5 各公司所外购或外协的专用的工装到货后,采购人员填写工具工装验证单(附表 1),同 时到货的很多时可集中填写在一张验证表上(附表 2),然后将单(表)交工艺技术部门同时通 知相关设计人员相关人员对到货工装进行确认。 4.2.6 各公司负责设计人员及时确认到货的工装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必要时由各制造部门 相关使用单位配合进行实际加工验证,确认合格后设计人员在工具工装验证单(表)签字,然后 将签字后的工具工装验证单(表)返还采购人员。 4.2.7 采购人员持已确认合格的工装验证单(表)到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4.2.8 所外购或外协的专用量具类工装到货后,采购人员填写工具工装验证单(附表 1),同时 到货的专用量具类工装很多时可集中填写在一张验证表上(附表 2),然后将单(表)交品质部 门 ,品质部门见工具工装验证单(表)后按设计图纸要求对其进行鉴定验收。 4.2.9 品质部门出具合格证明后,采购人员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2.10 已入库的工具工装应及时作好记录,并通知有关使用部门。 4.2.11 工具工装采购人员持工具工装验证合格单方可在财务部门办理挂帐手续。 4.3 工具工装的管理 4.3.1 接到仓库的通知,各制造部门根据各自的生产情况做出是否领用该工具工装的决定。 4.3.2 各制造部门从仓库所领用的工具工装除办理相关的领用手续外,还应及时通 知工艺技术部及品质部门相关人员一起对新工具工装加工的零(部)件的质量状况进行确认。 4.3.3 进入生产线上的所有量具类工装必须持有计量复测合格证(可统一由使用的班组保管)、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3 工具工装的使用 4.3.1 各公司相关使用部门或员工应按各工具工装的要求进行安装、操作和使用,并在工作中 不断地提高各自安装和使用工具工装的各项工作技能。对于复杂的、关键的或贵重的、唯一的 工具工装,各子公司制造部门应组织操作培训,并要求生产班组的组长必须协同操作者共同完 成。
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领用单
领用单位:
名称 图号(规格) 单位
日期:
数量
单价
编号:
金额
备注 单位领导:
领料人:
领用单
第 2 联
财 务 部 存
发料人:
领用单位:
名称 图号(规格) 单位
日期:
数量
单价
编号:
金额
第 3 联
备注
库
房
存
单位领导:
领料人:
发料人:
7
正常工装报废单
年
工具工装 名称
月日
图号(规格)
所使用的工 序名称
工装管理 程序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受控状态:
1、目 的 为了能稳定、可靠地保证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降低其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产品
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内各公司所有产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外购或外协来的通用工具 工装和专用工具工装,及各生产工序中所自制的工具工装。 3、职责 3.1 各公司制造生产部门负责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3.2 各公司技术/工艺部门负责对专用的工艺工装的设计工作及验收。 3.3 各公司采购部门负责外协工装的外包管理。 3.3 各公司品质部门负责按设计图纸要求对所有量具类工装的鉴定及计量工作。 3.4 各公司内其他部门配合本管理程序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 工装的设计 4.1.1 工装设计依据:任务书、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标准、国内外典型工装图样 和有关资料。 4.1.2 工装设计原则:满足工艺要求,结构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经济,合理,逐 步形成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4.1.3 设计流程(见附图) 4.1.4 各子公司技术工艺等部门,应跟所据所生产的产品设计合适的工装,并在设计工装时应 该输出以下资料:
a.完成的设计图样及制作标准; b.工装验收标准; c.工装的维护保养标准,必要时还要有工装使用指导书。 d.工装设计与使用中涉及到的各类记录表单。 简易工装由各公司制造部门的工艺科自行设计,并由各车间自行制作,经品质部门验收合格 后领用。 4.2 工具工装的制作与入库 4.2.1 各子公司制造部门接到工装设计图纸后,按图纸安排计划制作,并通知品质部门安排人 员对工装制作过程进行检验。
1、设计流程,没有附后, 2、 验 证 的 内 容 应 该 描 述 。 3、 表 一 和 表 二 应 该 合 并 , 修 订 格 式 , 使 一 份 能 同 时 验 证 多 个 工 装 。 4、 工 装 定 期 维 护 记 录 表 格 需 要 设 计 。 5、 工 装 的 寿 命 及 维 修 计 划 需 要 策 划 是 体 现 在 文 件 上 还 是 体 现 在 表 格 上 等 等 。
2
4.3.2 在批量生产前,各公司制造部门的负责人和班组长有责任让操作者掌握工具工装的正确 使用方法,必要时可与工艺技术部、品质部门或工具工装的生产厂家取得联系,进行一定的培 训工作。 4.3.3 各类首次使用的工具工装应作好产品的首件三检工作。首件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否则 不能进行生产,并及时与采购部门、工艺技术部、品质部门的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共同确认问 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4.3.4 各公司就保证其生产线上操作者所使用的各项计量器具在生产的全过程中须合格有效, 且使用和操作方法正确,各现场检验员对操作者所使用的各项计量器具负有检查和指导的职责。 4.3.5 各公司应保证生产线上操作者所使用的各项工装必须满足所加工产品的各项质量要求, 否则需更换或重新制作。 4.3.5.1 各公司应制定相关规定,保证每天工作完毕后或在操作使用中,操作者都要及时清理 干净工装上(特别是定位面上)的铁屑和污物。 4.3.5.2 使用中如出现误操作或其它意外情况,应及时上报给班组长。班组长应配合操作者对 工装作好全面的检查工作,并视情节的严重与否上报给有关领导。 4.3.5.3 每月末、或停产前操作者对所使用的工装除进行必要的清洁外,还应作好全面的检查 工作。对一些可疑之处,需请有关人员共同确认。相关检查工作要形成记录予以保持。 4.4 工具工装的报废 4.4.1 夹具、刀具类工具工装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因其磨损不能满足其使用功能时,由操作者 提出,各所属制造部门的班组长及品质部门人员确认,各使用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到仓库重新 办理领用手续。 4.4.2 量具类工具工装在使用中因其磨损超出正常磨损极限要求时,由品质部门相关人员出具 报废单,并在量具上涂红色漆后交仓库统一处理。 4.4.3 工具工装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因操作失误而造成其损坏,而经过修理也不能恢复其使用 功能的,由各制造部门的使用班组提出,并附有造成其损坏的责任者、原因及防范措施,交各 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审核;各使用部门的负责人须视其损坏的状态和原因,提出处理办法;对纯 属个人原因而造成损失金额在 2000 元以下的,提交给制造部部长审批;对损失金额在 2000 元 以上的,应提交由公司有关领导审批。按审批的处理意见执行,再交仓库办理消耗手续,并将 处理结果报相应的有关部门。 4.4.4 对正常磨损的且有利用价值的工具工装应由各使用部门提出,工艺技术部门确认。若因 工具工装中个别零件的磨损,更换后能保证其原有工具工装的使用功能,可由工艺技术部门直
适用工序
验证部门 设计部门 品质保证部 使用部门
合格 不合格
验证结论 存在问题
编号: 备注
验证人
第 2 联
验证时间
资 材 管 理 部 存
5
工装验证表
供货商:
序号
工装名称
图号
到货日期
数量
验证人
备注
6
领用单
领用单位:
名称 图号(规格) 单位
日期:
数量
单价
编号:
金额
备注 单位领导:
领料人:
第 1 联
领 用 单 位 存
编号:
数量
备注
操作者签字:
巡检人员签字:
班组长签字:
部门负责签字:
专用量具退修报废单
年
零件号
月日
名称
编号
编号:
图号
使用单位
原 因 组长
检定员
退修或报废 年月日
8
工装非正常损坏报废表
制造成 部门
工具工装 名称
图号
所使用的 工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