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4 中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胶济试验线情况
悬挂类型:THJ-95(15kN)+CTHA-120(15kN) 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结构高度:1400mm 导线高度:6450mm(最低6330mm) 线岔形式:交叉 锚段关节:五跨(绝缘)、四跨(非绝缘) 电分相:七跨(四跨绝缘+四跨绝缘) 锚段长度:2×750m(困难时不大于2×800m ) 直线区段拉出值:± 200mm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法国高速接触网的发展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3 德国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在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 修建电气化铁路的同时,开 始了接触网的标准化设计工 作,由Siemens、AEG、BBC公 司联合,先后共同开发出了 Re75、Re100、Re160和Re200 接触网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法国高速接触网的发展
东南线(426km,270km/h) 为AT与直供混合供电方式, 而大西洋线、北方线、地中 海 线 总 长 918km , 全 部 采 用 AT 供 电 方 式 , 运 营 速 度 为 300~350km/h
1983年9月 : 巴黎—里昂东南新干线,426km, 弹性链形悬挂; 运营速度270km/h, 接触线Cd Cu120,Tj=14kN, 波动速度412km/h,β=0.66;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3 德国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出Re250标准接触悬挂,并在 80年代末期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的高速铁路,最高运 行速度250km/h,采用弹性链形悬挂,AgCu120mm2接触线, Tj=15kN,波动传播速度为426km/h,β=0.59
未补偿悬挂
接触网技术
5.2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5.2.1 接触悬挂的典型结构及性能比较
简单链型悬挂
接触网技术
弹性链型悬挂
接触网技术
接触网技术 复链形悬挂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1 日本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世界首条高速铁路,1964,东京至大阪(东海道新干线),515.4km,速度 210km/h ;接触网为复链形悬挂,其基本参数如下: 承力索镉铜80, 载流量 320A,张力9.8kN; 接触线硬铜110,载流量 500A,张力9.8kN ,波动传播速度358km/h; 回流线硬铜300,载流量 600A,接触线在整个跨中的动态高差500。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4 中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胶济试验线情况
牵引供电系统: 单相工频交流制、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接触网 额定电压为25kV。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为调度集 中控制。牵引变电所、分区所所在车站一端设关节式电分 相,装设机车自动过分相地面感应装置。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4 中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胶济试验线情况
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 维尔茨堡、汉诺威~柏林、法 兰克福~科隆、纽伦堡~英格 尔斯塔特等所有高速线路全长 880km , 均 采 用 直 接 供 电 方 式,运营速度为250~330km/h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3 德国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3 德国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法国高速接触网的发展 1993年 北大西洋新干线, 简单链形悬挂; 运营速度300km/h, 锡铜150接触线,Tj=20kN, 波动速度441km/h,β=0.68。
东南线(426km,270km/h) 为AT与直供混合供电方式, 而大西洋线、北方线、地中 海 线 总 长 918km , 全 部 采 用 AT 供 电 方 式 , 运 营 速 度 为 300~350km/h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4 中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1) 秦深客运专线接触悬挂的受流特性仿真(三院)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4 中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1) 秦深客运专线接触悬挂的受流特性 结论: 无论是简链还是弹链,在承力索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在 一定范围内加大接触线张力,可减少接触压力偏差(最大压 力减小,最小接触压力加大),降低离线率和抬升量。 简链方案1-1受流最好,弹链方案2-1受流最好,因此、 加大接触线张力对受流有利, 弹链比简链受流质量好,接触压力偏差小,动态接触 压力波动小,接触线振动小,但弹链比简链的最大抬升量 大,平均抬升量也大。 两种悬挂形式前后弓均未发生两滑板同时离线情况。
接触网技术
5.2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5.2.1 接触悬挂的典型结构及性能比较 接触悬挂的分类: 简单悬挂、链型悬挂 链型悬挂: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到承力索上。 优点:接触线高度一致、弹性均匀、稳定性好。
接触网技术
5.2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5.2.1 接触悬挂的典型结构及性能比较 链型悬挂的分类: 按照悬挂点处吊弦的类型分:简单链型悬挂、弹性链型 悬挂 按照张力补偿方式分:全补偿链型悬挂、半补偿链型悬 挂、未补偿链型悬挂 按照线索的相对位置分:斜链型悬挂、半斜链型悬挂、 直链型悬挂 按悬挂链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链形、双链形(又称复链 形)、多链形(又称三链形)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法国高速接触网的发展 2003年,最新型的AGV高速列车于投入运 营服务,简单链形悬挂;商业最高运行速 度为350km/h 。 2007年4月8日,AGV创下新的世界试验纪 录:57供电方式, 而大西洋线、北方线、地中 海 线 总 长 918km , 全 部 采 用 AT 供 电 方 式 , 运 营 速 度 为 300~350km/h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3 德国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3 德国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Re330,最高运行速度达300~ 400km/h。Re330仍采用弹性链形悬挂,接触线为MgCu120, Tj=27kN,波动传播速度569km/h,β=0.53~0.7
接触网技术
5.2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5.2.1 接触悬挂的典型结构及性能比较
弹性吊索
简单悬挂
接触线
承力索
简单链形悬挂
接触线
承力索
弹性链形悬挂
接触线
弹性吊索
承力索
复链形悬挂
接触线
辅助承力索
接触网技术
5.2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5.2.1 接触悬挂的典型结构及性能比较
简单悬挂
简单链形悬挂 (法国)
接触网技术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法国高速接触网的发展
东南线(426km,270km/h) 为AT与直供混合供电方式, 而大西洋线、北方线、地中 海 线 总 长 918km , 全 部 采 用 AT 供 电 方 式 , 运 营 速 度 为 300~350km/h
90年代初 :大西洋新干线 巴黎—勒芒,,320km, 简单链形悬挂; 运营速度300km/h, 接触线Cu150,Tj=20kN, 波动速度441km/h,β=0.68。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法国高速接触网的发展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法国高速接触网的发展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法国高速接触网的发展 1983年9月 巴黎—里昂东南新干线,426km,弹性链形悬 挂;运行速度270km/h,波动传播速度412km/h,β=0.66。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4 中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胶济试验线情况
胶济电气化铁路由既有线改造而来,开行200km/h动车 组、5000吨系列重载货物列车,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 胶济电气化推进了既有线列车提速,是全国铁路实施第 六次大提速的试验线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胶济线是客货混跑的主要干线,为了达到客运列车 200km/h,货运列车120km/h,既要满足客车高速运行条件, 同时也要扩大货运通过能力,形成大能力的运输通道,适应 未来客货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提高线桥基础设备的标准。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4 中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2) 胶济试验线情况
动车组由2个动力单元组成,每个动力单元由2辆动车和 2辆拖车组成2动2拖编组;全列编组为4动和4拖,共8辆车 组成。 胶济线试验采用原型车,受电弓型号为DSA250;两列动 车组重联时每辆动车组各升1架受电弓,实行双弓取流,两 弓用高压母线相连,间距201m。
接触网技术
5.2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本讲主要内容 5.2.1 接触悬挂的典型结构及性能比较 5.2.2 各国接触悬挂的结构特征 5.2.3 高速接触悬挂的发展方向
接触网技术
5.2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5.2.1 接触悬挂的典型结构及性能比较 接触悬挂的分类: 简单悬挂、链型悬挂 简单悬挂: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持装置上的悬挂称为简 单悬挂。 特点:驰度大,且弹性不均匀,结构简单,造价低。 应用:一般用于车速较低的线路上,如次等站、库线、 净空受限的人工建筑物内、以及城市电车和矿山 运输线。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1 日本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90年代,采用减少受电弓数量,母线相联及提高接触线张 力等方法,将新干线的速度提高为270km/h,复链形悬挂,接 触线SnCu170,波动传播速度为414km/h,β=0.65
接触网技术
5.2.2 各国接触悬挂结构特征 1 日本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