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学检查

理学检查


腰椎管狭窄症
——后伸受限
脊柱活动示意图
脊柱活动度
脊柱特殊检查(颈椎)
上臂牵拉试验(Eaton sign) 压头试验(Spurling sign) 颈静脉加压试验(压颈试验) 旋颈试验
颈椎病
压头试验
脊柱特殊检查(胸腰椎)
拾物试验
1.正常脊柱前屈自如 2.下胸椎及腰椎病变,拾物试验阳性
脊柱特殊检查(胸腰椎)
10~15º 外翻角
——肘内翻(cubitus varus) ——肘外翻(cubitus valgus)
触诊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内上髁炎
桡骨小头骨折、脱位、半脱位
尺神经损伤、尺神经炎
肘部常见压痛点
动诊和量诊
屈曲135~150º
旋后 80~90º
பைடு நூலகம்
旋前 80~90º
过伸10º
旋转 屈伸
肘关节中立位
三、腕部检查
腋神经 损伤——三角肌瘫痪,臂不能外展、肩部感觉丧失
方肩畸形
腱反射 肱二头肌腱反射——C5,6
肱三头肌腱反射——C7
十、下肢神经检查
坐骨神经
损伤——足踝关节屈伸不能
下肢后侧,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足底外侧皮 肤感觉障碍
胫神经
损伤——仰趾畸形 踝关节跖屈不能
足底皮肤感觉障碍
腓总神经 损伤——足下垂内翻 踝关节背屈、外翻不能 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障碍 腱反射 膝腱反射——L2~4 跟腱反射——S1~2
触诊、动诊(二)
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 脊柱压痛与畸形 肌力、腱反射、其他反射 “脊髓损伤四征”(肛门反射、肛周感觉、球
海面体反射、屈趾肌自主活动)
颈 椎 (C1~C7)
胸 椎 (T1~T12)
五、 脊 柱 检 查
腰 椎
(L1~L5)
骶 尾 骨
(S1~S5) (Co)
视诊(一)
视诊(二)
触诊和叩诊
脊柱的按诊:压痛和叩击痛
动诊和量诊
脊柱中立位:身体直立,目视前方
前屈
左侧屈 后伸
右侧屈
腰间盘突出
——侧屈前屈受限
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各方向均受限
十一、脊髓损伤检查
感觉、运动、反射、交感神经、括约肌功能
视诊
呼吸 胸腹式呼吸均消失——颈髓损伤 仅腹式呼吸消失 ——胸髓中段以下损伤 伤肢姿势 上肢完全瘫痪 ——上颈髓损伤 屈肘位瘫痪 ——C7损伤 阴茎勃起功能 存在 ——脊髓休克解除 骶神经功能保留
触诊、动诊(一)
感觉障碍平面的判断
量 诊(一)
大转子髂前上棘连线(Shoemaker线)
1.正常大转子髂前上棘连线相交于脐上正中
2.右侧股骨颈骨折,大转子升高,大转子髂前上棘连线相交于脐下偏左侧
量 诊(二)
髂坐线(Nelaton线)—正常时此线通过大转子尖
髂股三角(Bryant三角) 大转子上移时,该三角底边比健侧缩短
髋部特殊检查(一)
运动系统理学检查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 范存义
完善的骨科检查
询问病史及一般情况 基 本 资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骨科理学检查 料
(physical examination))
特殊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
查、关节镜检查、化验、细菌及病理学 检查、基因诊断技术…)
七、膝部检查
视诊
膝部畸形
膝外翻:X形腿,见于佝偻病 膝内翻:O形腿,见于佝偻病 膝反张: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结核
触诊
肌肉压痛、挛缩(前侧——后侧) 肿物 浮髌试验(floating patella test) ——关节积液/积血
压痛点
动诊和量诊
膝关节中立位:膝伸直
膝关节活动范围
视诊
腕前横纹 三条肌腱 桡动脉 解剖学“鼻烟窝”(anatomical snuff-box)
肿胀?
——舟骨骨折
关节肿胀?皮下肿物?
触 诊
“鼻烟窝”压痛
——舟骨骨折 腕背部肿物 ——腱鞘囊肿 叩击第三掌骨头,腕部疼痛
——舟骨或月骨病变
动诊和量诊
腕关节中立位
掌屈(屈)50~60º
动诊和量诊(一)
肩关节中立位
前屈
水平位前屈与后伸
后 伸
动诊和量诊(二)
肩关节外展 肩关节旋转
外展位外旋
肩关节特殊检查
(1)杜加征(Dugas sign,搭肩试验) ——肩关节脱位
二、肘部检查
视诊
(一 )
肘部外形的改变
肘后三角
关节脱位 vs 肱骨髁上骨折
视 诊 (二 )
肘关节提携角(carrying angle)
外展 MP/PIP半屈 DIP微屈
视 诊
常见畸形
触 诊
指掌骨、肌腱/神经粘连?
动诊和量诊
各关节完全伸直位为中立位
MP/PIP/DIP关节活动范围
休息位(position of rest)与功能位(functional position) (如前表所示) 拇指内收、外展与对掌(opposition)运动
八、足与踝部检查
视诊
足部畸形
肿胀—肿胀的部位和程度与损伤有直接关系
凹陷—跟腱断裂、肌肉断裂、骨折脱位
触诊
压痛点
足背动脉、足背皮温、毛细血管反应 跟腱:跖腱膜挛缩或松弛
动诊和量诊(一)
踝关节中立位:小腿与足外缘垂直
正常活动范围:
背屈20~30º
跖屈40~50º
动诊和量诊(二)
跖趾关节中立位:足与地面平行
感觉异常区(paresthesia area)(触/痛/温觉)
反射(reflex)(深/浅/病理反射)
自主神经(autonomic /vegetative nerve )
检查注意事项
1.整体观念 2.暴露充分 3.注意体型及变换姿势和活动时的情况 4.按一定顺序进行 5.客观检查与主观症状相结合
过伸5~15º
0
屈曲120~150º
膝部特殊检查(一)
侧方应力试验(Bohler sign) ——内侧、外侧副韧带损伤
抽屉试验(drawer test,或前后运动试验)
——前、后交叉韧带断裂
膝部特殊检查(二)
浮髌试验(floating patella test)
——中等量(50ml)以上积液
肢体周径 (limb circumference)
量诊(measurement)(三)
关节活动范围(joint motion) 以关节中立位为0º ,测定各方向的活动度 记录方法: 四肢: 0º (伸 ) 脊柱: 150º (屈)

左侧屈

右侧屈
神经系统检查
(examination of nerve system) 肌力(myodynamia)(6级分法)
6.可能时取除矫形支具
7.有外固定和牵引者,注意肢体位置、牢靠程度、肢端循环、 牵引重量 8.有条件时,留取照片记录
各部位检查法
一、肩部检查
视诊
肩的外廓
1.正常—圆而能动
2.脱位—成角而固定 3.骨折脱位—圆而固定 4.三角肌萎缩—成角而能动(方肩)
触诊
肩部骨性隆起的关系(肩三角)
肩峰、喙突和大结节构成等边三角形
“4”字试验(Patrick sign) ——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还可鉴别坐骨神经痛和髋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和髋关节 炎者均不可放此位置
坐骨神经痛者可放此位置, 但髋关节炎者不可
髋部特殊检查(二)
屈髋征(托马斯征Thomas sign) ——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
双髋均屈时,腰椎有代偿性 前突,患髋也可伸直-2; 健髋屈曲时,腰椎代偿被纠 正,患髋屈曲畸形出现-1
触 诊
肌肉挛缩? 局部压痛? 骨性标志 挤压分离试验

——骨盆骨折
动诊和叩诊
髋关节中立位:髋膝伸直,髌骨向上
正常活动范围 屈130~140º ,伸0º ,过伸15º ; 内收20~30º ,外展30~45º ; 内旋40~50º ,外旋30~40º
下肢伸直,叩击足跟,髋部疼痛:
髋关节炎或骨折
骨科检查
检查原理及要求与其他科别大致相同, 但着重运动系统检查,特别是脊柱与四肢, 尤其要注意其解剖和功能的特点
理学检查原则
检查顺序:视 健侧 远处 主动 触 叩 患侧 患处 被动 量
充分显露、两侧对比
全面、反复、轻柔、到位
理学检查的基本内容
视诊 触诊 动诊 量诊 神经系统检查
正中神经 腕关节水平损伤——大鱼际瘫痪、桡侧三个半指掌
侧皮肤感觉消失
高于肘关节水平的损伤—尚表现为前臂旋前和拇示指指 间关节屈曲的障碍
“平手”/“猿手”畸形(ape hand deformity)
尺神经
腕部损伤——骨间肌、小鱼际、拇收肌、第3、4蚓状肌瘫痪 肘部损伤——尺侧腕屈肌瘫痪
“爪形手”(claw fingers)
关节积液,滑膜增厚 局部压痛
动 诊(assessment of mobility)
关节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vement) 肌肉的收缩力(contraction force )
量 诊(measurement)(一)
肢体长度(limb length)
量诊(measurement)(二)
视 诊
步态 —有无异常? 骨与关节—轴线对位与位置(畸形/短缩?) 软组织 —双侧对比(肿胀 /萎缩?) 皮肤 —颜色(发红/发绀/发亮/色素沉着?) 疤痕与窦道—形状(手术/外伤/感染?)


皮肤温度—双侧对比 骨与关节—外形、骨性标志、异常隆起
软组织 —肿胀,肌肉痉挛/萎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