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省优质课一等奖
名家评价
短篇小说《百合花》 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 这朵象征着纯洁与感 情的“百合花”,不但 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 人的清香;60多年来, 也美丽了无数人的心灵 。 茅盾评价:
这是我“我最近读过 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 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
撂
liào 讪
正 shàn 音磕
kē 虔
qián
讷 nè 嬷 mó 瞅 chǒu 髻 jì
思考探究
小说以“百合花”为题的作用? ①(情节)“百合花”是小说事物线索,贯串全文后 半部分,并推动情节发展变化,小说主要情节都是 围绕这个“百合花”的被子展开的。 ②(人物)“百合花”象征了通讯员舍己为人的崇高 牺牲精神,象征了新媳妇的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 ③(主题)深化主旨,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解放 军战士的赞美,对战友情、军民鱼水情的歌颂,传 达了崇高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百
合 花 茹
志 娟
作者介绍
茹志鹃(1925-1998 年),浙江杭州人,当 代著名女作家。 1925年出生于上海 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 曾进过孤儿院。 1942年初中毕业。 次年参加新四军,在部 队文工团工作。 1947年入党。1955 年转业,任上海《文艺 月报》编辑。
作者介绍
1950年起,茹志鹃 陆续发表短篇小说等。 短篇小说集:
思考探究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①(情节)“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把相关事 件和人物贯串起来,并推动情节发展变化。 ②(人物)“我”的形象,反衬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 不善言辞,侧面衬托新媳妇对牺牲战士的虔诚和崇 敬。 ③(读者)“我”是故事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小说故事由“我”讲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可信性 。
憨 hān 拗 niù 忸怩 niǔní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典型的人物 完整的情节 典型的环境 主题
梳理情节,理清脉络
顺序: 时间
线索:
人线:“我”
物线:“百合花”(被子)
情线:
“我”对通讯员的感情变化
新媳妇对通讯员的感情变化
《高高的白杨树》 《静静的禅院》 《百合花》。 艺术特色:
文笔细腻、清新、俊 逸,情节单纯明快,人 物性格鲜明动人,细节 丰富传神,长于抒情心 理小说。
写作背景
《百合花》创作于反右 运动后不久,是茹志鹃 “在匝匝忧虑之中,缅 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 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 志关系”——“有时仅 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 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 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 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 相照,生死与共。”
情节:
一、带路
开端
二、借被
发展
三、献被/牺牲 高潮
四、盖被
结局
概括人物形象
通讯员: ①腼腆羞涩,朴实纯洁,
憨厚善良,不善言辞; ②有点执拗,知错即改; 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天真可爱,充满活力。 ④善解人意,关心战友; ⑤英勇无畏,舍己救人,
勇于自我牺牲,对革命 和人民群众无限忠诚。
思考探究
概括人物形象
新媳妇: ①美丽娴静,羞涩忸怩,
善良纯洁,高尚美好; ②勤劳俭朴,心灵手巧; ③通情达理,深明大义,
热爱、拥护解放军, 关心、崇敬子弟兵。
思考探究
明知已无实用意义,为什么新媳妇还缝补 通讯员衣服的破洞,把结婚用的新被子垫 放到通讯员的棺木中?
这是新媳妇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倾泻: ①是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 ②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无比崇敬、悲 痛的感情。 ③是对这个年轻可爱生命骤然离去的痛惜 之情、深情悼念。
小说是怎样塑造通讯员这一形象的? ①外貌、神情描写:
如: ②语言、动作描写:
如: ③细节描写:
如: ④侧面描写:
如:
思考探究
下面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1、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天真质朴的心灵。 2、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细心友善,关心战友。 3、衣服上的破洞: 朴实、腼腆、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