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聚物结构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
高聚物结构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
B:
CH2 CH
CH
CH2
S:
CH
CH2
38
举例2: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
CH CH2
CH3 CH2 C O C
MMA
O
CH3
S
A为δ=7ppm处峰面积 A总为所有峰的总面积 苯乙烯单元摩尔分数x:
39
举例3:乙二醇-丙二醇-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40
4.4.3 高聚物立构规整性测定
CH3 CH2 C n O C O
μ =γP
式中γ是磁旋比,是核的特征常数 P由自旋量子数I决定,I 的取值可为0,1/2,1, 3 /2等, P的绝对值由下式表示:
h P = I ( I + 1) 2π
6
产生核磁共振的首要条件 是核自旋时有磁距产生。
μ =γP
P = I ( I + 1)
h 2π
只有当核的自旋量子数不等于零时,核自旋才具有一定的自旋角动量, 产生磁距。因此I为0的原子核,没有磁矩,不能成为NMR研究的对象
CH3
PMMA中有三种氢:亚甲基,α-甲基,甲氧基 不同立构中α-甲基的化学位移不同:等规最大 1.33ppm,无规1.21ppm,间规最小1.10 ppm 亚甲基 等规中 氢不等价 4重峰 间规中 氢等价 单峰
41
42
4.4.4 高聚物序列结构
(h)
(i)
(j)
43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共聚物NMR
23
4.2.3.3 其它影响因素
氢键:有去屏蔽效应,能使质子在较低场发生共振,提高温度 或使溶液稀释,具有氢键的质子的峰移向高场(化学位移减 小)。加入少量D2O,活泼氢的吸收峰就会消失。 溶剂效应:在溶液中质子受溶剂影响,化学位移发生改变。
24
聚合物中常见基团质子的化学位移
25
4.2.4 谱图解析
四、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 共振波谱
Polymer
Contents 4.1 核磁共振波谱 4.2 1H-核磁共振波谱 4.3 13C-核磁共振波谱 4.4 NMR在高聚物研究中应用 4.5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2
核磁共振(NMR)和电子顺磁共振(EPR)都属 于吸收光谱
具有自旋磁矩的原子核受辐射而发生磁能级跃迁所 形成的吸收光谱,称之为核磁共振波谱(NMR)。 使未成对电子受辐射而产生自旋能级跃迁所形成的 吸收光谱,称为电子顺磁共振谱(EPR),通常又称 为电子自旋共振谱(ESR)。
弛豫过程的速率影响谱线的宽度,弛豫时间越快,谱 线越宽
10
4.1.2 核磁共振谱仪示意图
11
1.磁铁 要求能提供高强度且稳定、均匀的磁场 2.射频源 通过射频发射线圈把射频电磁波加到样品上 3.接收装置 测量核磁共振信号,由接收线圈接收,经一系 列检波、放大显示出谱图 4.样品管和样品探头
12
4.1.3 实验技术
31
聚合物中常见基团的13C-NMR化学位移
与氢谱一样,可以用化 学位移和耦合常数来确定高 分子结构,但是因使用了质 子去耦技术,使各谱线增强 的程度不同,不能依靠峰面 积准确判断碳数
32
4.4 NMR在高聚物研究中应用
4.4.1 高分子的鉴别 4.4.2 共聚组成的测定 4.4.3 高聚物立构规整性测定 4.4.4 高聚物序列结构 4.4.5 支化结构的研究 4.4.6 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研究 4.4.7 固体核磁共振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μΗ = γ m h 2π m为磁量子数
磁距在外磁场的量子化能级能量
h E = - γ m π H0 2
分裂能级的能量差
μ Η γ h H0 = Η 0 ΔE = 2π I
8
对于1H、13C的核,I=1/2,m =±1/2。分裂能级差与外磁 场强度的有关 外加电磁波的频率满足
ΔE =
μΗΗ0
I
= hν
30
4.3.2 13C-NMR中质子去耦技术
3
13C-核磁共振波谱
宽带去耦 另加一个包括全部质子共振频率的宽频带射频 波照射样品,使13C与1H完全去耦 偏共振去耦 另加的射频波调到偏离1H核共振频率几百到 几千赫兹处,可除去13C与相邻碳原子上氢的耦合和远程 耦合,仍保持1J(碳氢直接相连的耦合)的耦合 选择性去耦 选择某一质子的特定共振频率进行照射,只 对该质子去耦
CH2 CH O C O
a b CH2CH3
CH2 CH O C O
a b CH2CH3
37
4.4.2 共聚组成的测定
举例1:丁苯共聚物
δ=7ppm左右的峰为苯环上氢, δ=5ppm左右的峰为C=C上 的氢 设δ=7ppm处的峰面积为A,其它峰面积和为R,每个氢相应 的峰面积为a,则芳香氢为A/a,烷烃氢为R/a 苯乙烯单元数应为:A/5a 丁二烯单元数应为:(R/a- 3A/5a)/6= (5 R- 3A)/30a 共聚组成比 S/B=6 A/(5 R- 3A)
核自旋量子数、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关系 例 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 1 H,13C,31P,19F 奇数 奇或偶数 半整数 14 N,2H(D) 偶数 奇数 整数 16 O,12C 偶数 偶数 0
7
b 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行为
共有2I+1个能级,每个能级的能量为:
E = -μΗΗ0
H0为外加磁场强度,μH为磁距在外磁场方向的分量
33
4.4.1 高分子的鉴别
举例1:聚烯烃的鉴别
聚丙烯 CH3、CH2、CH
CH2 CH CH3 n
聚异丁烯
CH3、CH2 CH3
CH2 C CH3 n
2CH3:CH2 = 6:2
聚异戊烯
CH3、CH2
CH3 CH2 C CH2 n CH3
2CH3:2CH2=6:4
34
不同聚烯烃的NMR
a 聚丙烯
3
NMR和ESR比较
4
4.1 核磁共振波谱
4.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a 原子核的磁距和自旋角动量 b 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行为 c 弛豫过程 4.1.2 核磁共振谱仪 4.1.3 实验技术
5
4.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a 原子核的磁距和自旋角动量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多数能绕核轴自旋,形成一 定的自旋角动量P,同时产生磁距μ
50
4.4.7 固体核磁共振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固体核磁共振适于分析 a 不能溶解的聚合物 如交联聚合物、固化物 b 高分子材料在固态下的结构 如构象、晶体形状、形态特征
51
4.5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4.5.1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 4.5.2 样品制备、自旋捕捉剂和自旋标记 4.5.3 谱图解析 4.5.4 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46
聚乙烯长链支化或短链支化的13C-NMR化学位移
主链碳化学位移为30
47
低密度聚乙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支链结构及数目
低密度聚乙烯的支链主要是丁基
48
乙烯聚合链转移机理:聚合时末端自由基“回咬”,形成 假六元环过渡态,在主链上主要形成丁基的侧链结构
49
4.4.6 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研究
峰宽与弛豫时间有关,弛豫时间越短谱峰越宽。 一般气体、液体弛豫时间约为1s,固体聚合物的是 10-5~10-3 s 随着温度的升高,高分子运动加剧,弛豫时间增 加,谱线形状会发生变化。 测定半峰宽ΔH随温度变化曲线,来研究高聚物的分 子运动。
13
4.2 1H-核磁共振波谱
4.2.1 化学位移及自旋-自旋分裂 4.2.2 谱图表示方法 4.2.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4.2.4 谱图解析
14
4.2.1 化学位移及自旋-自旋分裂
实际共振频率
(1-σ) γ ν = H0 2π
理论共振频率 μΗ Η0
ΔE =
I
= hν
σ为 屏蔽常数,反应核所 处的化学环境 化学位移 共振频率变化, 在谱图上反映出谱峰的位 置移动
4.2.3.1 电负性的影响
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越高,屏蔽效应越大,核磁共振发生在 高场,化学位移值小。电负性强的基团使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减弱,屏蔽减弱,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值增大。
卤素取代基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X CH3X CH2X2 CHX3 F 4.10 5.45 6.49 Cl 3.05 5.33 7.00 Br 2.68 2.94 6.82 I 2.16 3.90 4.00
自旋-自旋分裂示意图
17
乙基中质子的自旋-自旋耦合
18
4.2.2 谱图表示方法
化学位移δ
v 样 − v标 = δ= v标 v标 v
δ是一比值,与磁场强度无关;Δv为各吸收峰与
TMS(四甲基硅烷)吸收峰之间共振频率的差值, 与外加磁场强度有关
v − vTMS δ ppm = 10 × vTMS
6
耦合常数J 分裂峰之间的距离;J是核之间耦 合强弱的标志,与外加磁场强度无关
1. 检查谱图是否正确,通过TMS基准峰与谱图 基线是否正常来判断
2. 计算各峰的相对面积,求出不同基团的氢原 子数之比
3. 确定化学位移所代表的基团,先孤立的单峰, 后耦合峰
4. 进一步确定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6
27
4.3 13C-核磁共振波谱
4.3.1 13C-NMR与1H-NMR 灵敏度 13C的磁旋比约为1H的1/4, 13C天然同位素丰 度较低(1.1%),13C的灵敏度比氢谱低很多 ,约为 氢谱的1/6000
b 聚异丁烯
c 聚异戊烯
35
举例2:三种尼龙的NMR
a 尼龙66有(CH2)2和(CH2)4 两 个峰,峰型较宽 b 尼龙6的(CH2)3很宽的单峰 c 尼龙11的(CH2)8峰很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