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城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考核细则

山城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考核细则

山城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考核细则
李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考核细则
为了保证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校本培训机制,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特制定《李园小学校本培训考核细则》。

一、性质和任务
1、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开展的继续教育。

校本培训目的在于更新教师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同时,通过学校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进行自主培训,达到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同步提高的目的。

2、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基地,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由学校充分自主地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挖掘、整理校本培训的典型经验,促进校本培训过程的真实和有效。

二、考核依据
1、民教发【2008】96号《民乐县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2、校本培训工作其他有关规定。

三、考核方法
1、设立校本培训考核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根据有关制度进行考核。

采取以平时检查为主,学年综合考核和征求各科室及任课老师意见相结合的办法。

对教师校本培训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实行学分管理,一学期考核一次,并与教师学期工作考核挂钩,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2、为兼顾教师个体发展需要,培训采用学分制的形式,学分分为必修项目学分与自选项目学分。

必修培训项目必须完成。

在完成必修项目
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选修相应的项目。

依据学校校本培训总的目标和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把考核内容分为6个部分,即师德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教育专线培训;教育研究能力培训;培训成果;特色加分。

3、考核结果分成三个等级,合格的每学期至少达到60学分,良好的至少达到75学分,优秀的至少达到85学分。

不同教师有不同考核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达到良好以上。

4、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各类技能比赛挂钩。

校本培训不合格的教师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没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教职工学年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得评先、评优,不得参加教师业务各类技能比赛。

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学分达到良好等第的,可在学期考核上加记0.5分,达到优秀等地的在考核分上记1分。

在培训过程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的可在学期考核学分上加计1分。

5、校领导必须联系具体学科,并参与与自己的所评职称相一致的学科培训活动。

每学年主持一次(业务校长二次)学科内的校本培训活动。

四、内容与要求
(一)师德培训(10学分)
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师德培训活动,态度端正、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无消极怠工的行为或言辞。

不迟到,不早退,并保质保量做好培训笔记,写好培训心得的记基本学分10学分。

有以下情况的扣学分:
如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师德培训活动不主动,有消极言行且有较坏影响,酌情扣5—10学分,缺勤的每次扣2学分,直到扣完为止。

没有按要求完成培训心得、培训反思、培训论文撰写的每次扣2学分,扣完为止。

(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0学分)
1、理论培训(10学分)
积极参加学校规定的必修项目的理论培训学习,阅读业务杂志,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学专注和若干本教育类书刊,能将先进教学理念广为传播,并按时上交理论培训的心得体会的记基本学分10分。

加分:
参加选修项目理论培训活动的每一学时记1学分,撰写选修项目理论培训心得体会、随笔、论文的每一篇记1学分。

扣分:
在必修项目理论培训中缺勤的每次扣2学分,直到扣完为止。

没有按要求完成培训心得、培训反思、培训论文撰写的每次扣2学分,扣完为止。

2、教学能力培训(30)
在校本培训中,有主动提升自己素养的要求,能根据学校校本培训总体计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三年校本培训计划和学期自我培训活动要求。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能力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完成必修专题培训项目并保质保量做好业务笔记,按要求写好培训反思与心得。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与操练,每学期至少开一堂公开研讨课,记基本学分30学分。

加分:
1、学校认定的师徒结对指导教师,校本培训指导教师每学期加计1学分。

2、积极参加有关教育能力培训的选修项目与相关文本撰写的每学时(或每篇)加计1学分。

扣分:
1、如对待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必修项目)不主动,有消极言行且有较坏影响,酌情扣5—10学分,必修缺勤的每次扣2学分,直到扣完为止。

没有按要求完成培训心得、培训反思、培训论文撰写的每次扣2学分,扣完为止。

2、每学期没开过一堂公开课的扣5学分。

(三)专线培训(10学分)
教师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文明礼仪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青年教师专线培训等培训活动的每一学时记1学分,封顶分为10分。

(四)教育研究能力培训(10学分)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在一学期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将研究工作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至少有一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或项目总结,至少参与一个课题研究的得基本分10学分。

加分:
1、课题结题:在一学期中,课题结题的负责人,省级记4学分,市级记3学分,县级记2学分。

课题结题获省市县优秀结题的课题负责人再加记2学分、1学分、0.5学分。

2、文章撰写:由出版社正式的著作或在正规教育类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学分,国家级记3学分,省级记2学分,市级记1学分,县级记0.5学分。

3、论文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评比获一、二、三等奖的,国家级分别记5、
4、3学分,省级分别记4、3、2学分,市级分别记3、2、1学分,县级一等奖记1学分。

4、科研成果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评比获一、二、三等奖,国家级分别记7、6、5学分,省级分别记
5、4、3学分,市级分别记4、3、2学分,县级一、二等奖记2、1学分。

5、教师参加学校推荐的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课堂教学竞赛获
一、二、三等奖,国家级分别记8、7、6学分,省级分别记6、5、4学分,市级分别记5、4、3学分,县级记4、3、2学分,校级计3、2、1学分。

参加学校推荐的教育部门组织的单项教学技能竞赛按同级竞赛的二分之一计算。

扣分:
在一年内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35周岁以下的教师扣考核分5分,三年内未主持过课题研究的名师,省市县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校本培训成绩不得评定为优。

(四)培训成果(5)
1、在校本培训期间表现突出,获得相关荣誉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学分别计5、4、3、
2、1学学分。

2、通过校本培训获得专业成长,本学期经考核认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教师的学分别计1、2、3学分,认定为校级名教师计4学分。

本学期被评为省、市、县名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学分别计8、7、6学分。

(五)特色加学分(5)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各学科组,各研究小组及各名师研究团队所做的培训和教研成果经学校或高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对于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可酌情计学分(团队成员按主持人的三学分之一加学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