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假期管理规定

员工假期管理规定

1.0目的为规范公司假期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2.0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0假期的种类3.1员工假期的种类分为全薪假、基本薪假和无薪假。

3.2全薪假:请该类假期间,工资待遇按正常出勤计发,不影响绩效工资/奖金的发放。

3.3基本薪假:请该类假期间,工资按员工的基本工资的百分比发放,同时绩效工资/奖金也将受到相应影响。

3.4无薪假:请该类假期间,扣发当日全部工资,同时绩效工资/奖金也将受到相应影响。

4.0全薪假4.1 法定节假日4.1.1公司按国家规定,执行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

4.1.2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如下:(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4.2 年休假4.2.1年休假条件及要求4.2.1.1自2016年1月1日起入职人员不再核算以往公司工作年限,仅以邦固公司工作时长作为核算年休假依据,往年已核算的保留原核算结果。

4.2.1.2 公司员工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12个月(1年)以上,可享受年假;当年度内的年休假天数,按照该员工满一年后在公司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例如:A是2014-7-1入职,于2015-6-30连续工作满12个月,A可以享受2015年年度内年休年假计算公式: 2015年剩余日历天数A可休年假天数= × 应享受标准年休假天数=184/365*5=2天。

全年天数(365天)4.2.1.3针对离职人员,离职前所应休假天数为,自有年休假开始至离职月份所占本年度有年假月份比例来计算。

每月15号前入职或15号后离职的,当月做整月计算,其他情况不做整月计算,经折算后年假不足1整天的不享受年休假或取整数。

例如:经核算B自2015-2-1起本年度有4天年假,2015-10-28离职,B离职前可以享受年假计算公式: 自有年休假开始至离职月份数B离职前年假天数=×本年度可享受总年休假天数=本年度可享受年休假月份数9/11*4=3天。

4.2.1.4若出现超实际比例休假的,根据实际多休天数从工资中扣除相应工资,年假有剩余的,根据剩余天数核算工资。

4.2.2年休假天数标准:说明可休天数1年≤累计工作时间<5年5天5年≤累计工作时间<10年8天10年≤累计工作时间<25年12天15年≤累计工作时间15天4.2.5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4.2.5.1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及以上的;4.2.5.2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及以上的;4.2.5.3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员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及以上的。

4.2.6员工休年休假,须在当年度内12月31日前安排休完;(特殊情况经过公司领导批示当年内的年休假可延长至春节放假前休完。

)未休完者,视作自动放弃休假,并不得追究公司任何经济补偿。

4.2.7公司各部门必须在确保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合理安排员工的年休假。

4.2.8在年休假期间,因工作急需或其他特殊情况发生,必须由员工本人到岗开展工作解决时,公司有权要求休假人中断或终止假期。

4.2.9遇放假期间,因有紧急的工作任务,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相关部门人员继续在岗工作时,相关人员必须服从公司统一安排,视为正常加班,并办理加班申请手续。

4.3 婚假4.3.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正式员工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并1次休完。

4.3.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3天(含3天法定婚假),晚婚假休假次数不得超过2次。

4.3.3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3天,不能享受晚婚假,并1次休完。

4.3.4婚假按照自然天数计算,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在内。

4.3.5休婚假时,应出具《结婚证》等原件证明。

如因异地办理《结婚证》等特殊情况需提前享受婚假的,需在提前请假的一个月内将《结婚证》原件交由行政部核验,否则将视为事假处理。

4.3.6员工在进公司之前领取结婚证的,婚假不带入公司。

4.3.7婚假自《结婚证》上注册之日起,6个月内休假有效,过期视为自动放弃。

4.4产假4.4.1公司对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已婚女员工分娩,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产假;申请产假,须提前30个工作日申请,并提供医院出具的预产期证明。

4.4.1.1对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生育可享受不少于98天的产假,包括15天的预产假。

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30天,难产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4.1.2对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已婚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15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42天的产假。

4.4.1.4已婚在孕的女职工办理产假申请备案时要提供有效孕育证明证件有:结婚证、准生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医院产检证明、出生证、医院分娩等证明资料原件。

(出生证、医院分娩等证明资料可待返岗工作后30天内再提供)4.4.1.5对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在孕女职工,应实施产前检查,每次享受0.5天的产检假。

申请时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证明材料做附件说明。

具体时间规定如下:(1)由开始妊娠至第6月末,每月检查1次;(2)由第7个月初至第8个月末,每月检查2次;(3)最后1个月每周检查1次,有特殊病者不在此限。

4.5哺乳假4.5.1公司对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在哺乳期内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4.5.2女职工休哺乳假从休完产假返岗恢复工作后申请,核算时间以《出生证明》出生日期为依据;每个工作日内的1小时哺乳时间,必须在2次内休完。

4.5.3女职工休哺乳假期间,视作正常出勤,薪酬待遇不受影响。

4.6陪产护理假公司对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已婚且已转正的男员工的配偶分娩时,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享10天的陪产护理假,必须提供《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及《独生子女证》等证明材料。

请假手续可提前申请,证明资料返岗工作后30天内补齐。

享受陪产护理假的,要求1次休完。

备注:关于产假、哺乳假、陪产护理假,涉及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怀孕、生育的职工,不能享受上述相应的福利待遇及补偿,严重时公司有权作直接辞退处理。

4.7工伤假5.4.1员工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与恢复期间,可享受工伤假。

5.4.2工伤需经社会保险机构认定,以鉴定结果为依据,需提供社保局出具的《工伤认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5.4.3员工请工伤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5.4.4员工休工伤假期间,公司按照该员工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发。

4.8丧假已转正员工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含配偶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给予3天以内的丧假,并1次休完。

其他亲属死亡无丧假,员工申请后,公司可酌情批示一至三天的无薪事假。

直系亲属死亡享受丧假的,返岗工作时,必须提供亲属关系证明(户口本)或者死亡证明材料文件做为请假依据。

4.9调休假因工作需要在公休日安排工作的,经过备案审批的给于1:1计算调休假处理。

具体按照《考勤管理规定》执行。

4.10 因工外出培训、学习、考试等出勤规定4.6.1 公司委派指定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的,视为正常出勤。

员工要在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前提前做好工作衔接并填写《出差申请单》或者《出勤异常说明单》写明具体外出起止时间注明事由。

同时要提供参加培训学习的通知书、邀请函、考试报名表等附件证明资料作为缺勤备案,另需提供本次考试成绩单或相关证书以证明正常参加此次考试, 不能如期提供成绩单或证书的,以年假或调休假抵扣所请假期或扣除对应多发放工资。

4.6.2 员工自我培训是参加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技能考试、职称评级考试(如:职称考证、叉车证、锅炉证、安全考证等)亦可视为正常出勤。

遇工作时间内要参加考试的,必须要前提前做好工作衔接并填写《出差申请单》或者《出勤异常说明单》写明具体外出起止时间注明事由。

同时要提供参加培训报名表、准考证等附件证明资料作为缺勤备案。

(特别注释:员工自我培训与岗位密切相关的范畴例如①会计人员考会计职称、继续教育、复核年审;②研发、检测人员职称评级、继续教育;③锅炉证、叉车证复核年审;④其他本岗位所需直接相关的证书。

)5.0 基本薪假5.1病假:5.1.1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申请病假的,需出具区、县级及以上医院的病休假证明及病历、相关病情材料。

5.1.2公司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休病假,最多不能超过24个月。

其条件与医疗期时间规定如下:说 明可休天数累计病休时间节点实际工作年限<10年;本单位工作年3个月6个月内限<5年实际工作年限<10年;本单位工作年6个月12个月内限>5年实际工作年限>10年;本单位工作年6个月12个月内限<5年实际工作年限>10年;5年≤本单位工9个月15个月内作年限<10年实际工作年限>10年;10年≤本单位工12个月18个月内作年限<15年实际工作年限>10年;15年≤本单位工18个月24个月内作年限<20年实际工作年限>10年;本单位工作年限24个月30个月内≥20年5.1.3员工病假工资,公司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发。

6.0无薪假6.1员工请休事假,扣发所休时段全部工资;事假以0.25天(2小时)为单位,且取0.25天的整数倍数。

7.0请假审批和权限(员工请假,应按请假审批流程进行审批)7.1 员工请假在1天以内的,由所属部门主管/负责人批准。

7.2 员工请假在1天以上3天以内的,经所属部门主管/负责人批示,还需行政部经理或人力资源部主管批准。

7.3 员工请假在3天以上的,经所属部门主管/负责人批示;行政部经理或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核,须由副总经理批准。

7.4部门负责人(部门经理)请假在1天及以内的,由行政部经理审核,1天以上的必须由副总经理批准。

8.0 请假手续员工请假必须提前办理请假手续,如遇突发事件或患病,确实无法提前履行请假手续的,必须事前电话请示主管上级,经同意后方可休假;同时会知行政部或人力资源部。

并在返岗当日,立即补办请假手续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