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谋势、造势、借势

如何谋势、造势、借势

如何谋势、造势、借势——转自县人大副主任
身在基层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自个一亩三分地,要把乡镇融入到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及全国中来谋划、来谋求发展。

因为任何人无法做到独身起身,都必须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尤其是在目前的体制下,争取到更高层面的支持,无异于得到“受宠若惊”,对本地的发展大有裨益。

但如何才能引起上面的高度重视、真切关心、真心相助呢?这就靠一个“势”字。

“势”可以理解成势头、场面、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要力争做到谋势铺垫、造势成事、借势而上。

1.如何谋势。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可见,谋势的重要性。

在乡镇的工作中,不管事情大小,都需要谋势来谋篇布局、来打开局面、来有效推动工作。

比如,全镇的工作欣欣向荣,上上下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氛围浓厚,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等。

这都是谋势做的好的体现。

那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就是如何谋势的问题了。

可以从制度上下功夫,靠制度来管人、管事、管权。

可以在工作上给予关心、帮助、扶持,把人心搞顺、搞齐。

可以在物质上给予倾斜,真真切切感受到爱护和关怀。

可以妥善处理好与有关部门的关心,争取在工作中方方面面的支持。

可以跟有关领导多报告工作,赢得关心和支持。

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宣传、教育等,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2.如何造势。

仅仅由谋势还不够,还需要懂得如何造势,方能成事,成大事。

有的时候,即使没有谋好势,你造势出色了,同样能收到异曲同工之处。

这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味。

举个例子同样说明一点。

有的人说,写文章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有什么写什么,比较平仄。

第二种境界,没什么写出了什么,这叫无中生有。

第三种境界,没什么
写出了什么,还提炼出了经验、模式、启示。

因此,当你没有好的基础的时候,就要学会造势,通过造势,引起注意,赢得关注,有力促进。

造势方法之一:媒体宣传,面上宣传或点上宣传都可,单独报道或连续报道均可。

造势方法之二:邀请上级领导视察有亮点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认可对下一步推动工作或争取支持收获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地方想方设法搞出一个两个亮点或典型的原因。

造势方法之三:主动跟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实事求是或稍微拔高都可。

造势方法之四:通过第三方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

造势方法之五:实实在在的工作,相信群众会一传十,十传百。

3 .如何借势。

关键在于寻求某种联系。

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尽管是一点点的联系,只要加以适当运用,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有的时候,我们推进一项工作,苦于找不到切入点,不知从何处入手。

总感觉时机不对或者条件不成熟,正是由于没有找到与其有关联的事物。

因为找不到关联物,就无法开展。

稍举数例加以阐述。

由于历史原因,二十余户抢住在某单位的产权房内,一住就是几十年。

不管是按照征迁政策,还是保障性住房政策均无法解决,群众又以安全隐患为名要求搬迁。

在这样的两难情况下,启动搬迁找不到理由。

也就是说找不到一个切入点来撬动这项工作。

许久之后,机会来临了。

在台风到来之际,我镇以安全名义,连夜转移群众至安全的地方。

次日,专报区政府,请区政府同意我们的做法,并同意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对群众进行保障性
住房安置。

经过努力,区政府予以认可,此事圆满解决。

再举一例。

在征收过程中,涉及到两栋楼,因为提出的无理要求无法满足,进展很慢。

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某天下雨较大的时机,以安全隐患不宜居住为宜,组织公安、城管、消防等力量,一举全部搬走,房屋随后扑倒,征收扫尾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