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势者需借势、造势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千人吟诵”活动,这是古诗词吟诵活动内容之一,也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持之以恒。
但是,很少看到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
上周四的“千人吟诵”,因为邀请了西江诗社一行人来参观,我们学校的“千人吟诵”是历来表现最好的一次,各班学生出奇的精神集中、守纪律,吟诵有节奏,整齐(当然,还有部分学生的面部表情需改良改良),这是前所未有过的表现。
为什么平时老师或主持提出的要求,全校学生难以做到,看似力不从心,不是精神不集中,就是二重奏、三重奏地吟诵?而这一次不用多说,全都“不谋而合”了?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字,就是“势”。
西江诗社的来者几乎都是长者,有些还是白花苍苍的前辈,他们散发着一股读书人的儒雅之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足以形成一股强大的气场。
学生正是被这种气场所吸、所振。
吟毕,有两个白发诗人向四个学生主持一一握手、励志,小主持自豪地点头,而下面的孩子正看着呢,从一些孩子的眼神、表情,可看出这些孩子是多么羡慕小主持人可以跟诗人握手。
可以说,此次“千人吟诵”取得的良好效果,是借势之果。
我又在想,下次的“千人吟诵”,我们是否能做到顺势而为,在已经形成的势场上,再推一把力,将这个势场进一步强化而再起高潮呢?当不能借势时,我们是否可以造势?有势易胜,无势易败,营造
声势、气势,足以影响心智。
如何造势,还真是个大学问。
也许,我们可以向学生说,西江诗社的诗人们非常欣赏我们的“千人吟诵”活动,千人吟诵的良好表现,说明了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有多棒有多团结。
也许诗人们心中还惦记着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正回味着孩子们的绝佳表现,希望孩子们表现得更出色。
下一次,学校也可以用DV把孩子们的最佳表现拍下来,学校将把孩子们最亮丽的一面展示给诗人、家长、别的学校的学生、老师,以及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观看。
诚然,这样的活动,如果办得有声有色,学校是完全可以对外展示、宣传的,当然还可以放上网。
有势者用势,无势者借势、顺势、造势。
得势者胜也。
而借势、顺势、造势,在乎用势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