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12章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12章


载技术、运营地铁隧道上方大面积卸载技术、运营地铁隧道单侧卸载
技术、运营地铁车站结构大面积微损开洞技术及地铁车站半幅顶板逆 作施工方法等。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1 工程概况 “环港汇”设计方案在港汇广场北侧路下3层地下室改建为地下2层 的9号线车站,在港汇广场西侧的恭城路建地下5层的11号线车站, 在西北角成“L”型相交,可形成2线的站台换乘。9、11号线与1 号线的换乘则通过港汇广场的地下1、2层换乘大厅实现。徐家汇枢 纽三线换乘枢纽站工程包括9号线车站、11号线车站、换乘大厅和 换乘通道3大工程。
梁端锚固处理措施图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共分四期建设,各期建设结构间均设置了变形缝,底板下设置 了等长度的桩基,利用其地下室改建成9号线车站部分横跨一期与三期 工程。考虑到港汇广场地下室建成使用已逾10年,分期建设结构的差异 沉降已趋稳定。故根据轨道交通使用要求,将此处沉降缝改为刚接。 实施中凿除了下一层板范围所有的变形缝结构并浇筑了刚性楼板,底板 作了局部接缝改造并增强了防水措施,顶板地面处港汇广场中央大道则 未作改造。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7 不同建设期地下结构的变形控制技术
(a)改造前
(b)改造后
底板变形缝改造详图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7 不同建设期地下结构的变形控制技术 港汇广场底板下设有Φ 800钻孔灌注桩,桩底进入⑦2层粉质砂土中5m。 为控制车站新建段与港汇地下室的沉降,在车站底板下也设置了与港汇 广场等密度同深度的钻孔灌注桩。 新建车站结构与港汇广场原结构的相接采用了原结构先托换后连接的方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2 9号线车站 9号线车站呈东西走向,东临华山路,西端位于恭城路以西的大宇开发 地块内,站位设于港汇商场与港汇公寓之间的车行道下,为地下二层一 柱两跨结构型式。车站长237.6m,宽22.8m。 该车站工程是国内首次利用已建地下空间改建而成的车站,即利用原港 汇广场17~19轴的地下车库改造而成。原港汇广场17~19轴为柱间距 11.4m的框架结构,地下三层层高分别为5.2m、3.8m、3.9m。地下 一层车库改作站厅层,拆除下二层楼板,竖向打通地下二、三层作为站 台层。 车站东侧不设端头井,将地下室围护外土体加固后盾构进洞,并留盾壳 在接头处,盾构拆散运出后洞圈处浇圈梁止水。
11号线车站横剖面图
恭城路
88号地块地下一层商场 88号地块地下二层车库 88号地块地下三层车库
站厅层
港汇地下一层 港汇地下二层
站台层(14m宽)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4 换乘大厅和地下通道工程 1、9和11号线换乘大厅设在港汇广场东南侧, 1、9号线换乘通道利用港汇
广场地下室改建。换乘通道净尺寸长度66.2m、宽度16.6m,开挖深度
顶板伸缩缝防水结构”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 2 0150401.5)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6 既有结构拆除的碳纤维加固和机械化施工技术 为确保既有地下结构改造后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切割混凝土施工前,
既有结构的部分板、柱、梁采用粘贴碳纤维进行加固。为减少施工时对
顶撑托换
拆除旧墙
连接段接头施工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8 既有结构底板防杂散电流改造技术 地铁杂散电流导致混凝土主体结构中钢筋的腐蚀在本质上是电化学腐蚀, 它不仅缩短钢轨及其附件的使用寿命,还降低了地铁钢筋混凝土主体结 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并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为满足杂散电流的防护要求,地下结构横向和纵向钢筋需相互焊接,形 成一个庞大的等电位法拉第笼。所以,将既有结构底板作为地铁道床基
础时除需考虑结构的承载力要求外,尚需解决钢筋未作纵横向焊接处理
的问题。为防止电流向港汇广场结构其他部位扩散,改造中凿去既有底 板面层后重新浇筑了新钢筋混凝土层其内部钢筋按杂散电流防护要求焊 接,收集的杂散电流通过车站端部的排流端子排出。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8 既有结构底板防杂散电流改造技术
运营的1号线徐家汇车站的地墙。地下加层施工涉及到的结构托换、盖
挖加层在狭小地下空间内的施工技术、通道与地下室接口连接的结构处 理、向下盖挖加层对已运营的1号线现有结构的保护及衡山路下立交等
关键性施工技术。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4 换乘大厅和地下通道工程
9号线与1号线联络通道及换乘大厅示意图
商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构楼板的拆除采用切割工艺。港汇广场地下 室及车道板切割面积达7000m2,根据结构的厚度选择不同的切割方式, 其中楼板、车道板采用碟锯切割,主次梁采用绳锯切割。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6 既有结构拆除的碳纤维加固和机械化施工技术
楼板切割
梁体切割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改造后底板断面图
排流端子组装图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9 区间隧道接入既有地下空间结构技术 区间隧道接入既有地下空间需重点解决回填土的加固和港汇地下室外墙 开洞后与盾构隧道的连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采用双高压旋喷桩加固侧墙与围护桩间隙土体; 2)在地下室与围护桩间间隙实施图示范围圈梁并预埋钢环,待结构达 到强度后凿除港汇地下室侧墙及下二层板,侧墙开孔尺寸以满足限界要 求的最小尺寸为宜; 3)盾构切削地下室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后进入地下室外侧,保留盾壳, 拆除盾构机内部设备及刀头;
10.33m~12.51m,顶板覆土1.58m~3.01m,底板厚度1.4m,内衬为 1m。换乘通道北段连接港汇地下商城二层,南段连接1号线徐家汇车站地铁
商城的地下二层。换乘通道施工采用咬合桩施工技术、切割工艺拆除既有结
构的施工工艺。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4 换乘大厅和地下通道工程 换乘大厅采用在原地铁商城地下盖挖加层施工实现,净尺寸为 67.25m×31.4m,盖挖加层深度为-1.760m~-6.91m,其东侧紧邻正
4)以盾壳作为外模,地下室外侧植筋后现浇钢筋混凝土区间结构,将
管片与地下室、圈梁连接成整体。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9 区间隧道接入既有地下空间结构技术
现浇圈梁及预埋钢环示意图
盾构进洞示意图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10 地铁运营对物业影响评估与环境保护 轨道交通运营后所产生振动和噪声对港汇广场影响是车站设计中必须考 虑的问题。为此,轨道结构采用浮置板道床,车站采用屏蔽门系统,墙 面和站台下部采用高效吸声材料。
超深基坑横剖面图及端头井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11 11号线车站工程超深基坑施工技术 11号线车站开挖深度为24.71m,为地下五层结构,由于纵向紧靠港 汇广场高层建筑,为控制变形,采用3道逆做楼板撑加2道钢支撑形式 的半逆做法施工,坑底采用旋喷桩加固和深井降水,并根据“合理降 水,按需降水”的原则进行承压水治理。车站深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
3.6 既有结构拆除的碳纤维加固和机械化施工技术 实施切割按“先主体后附属,先切板后割梁;由里到外、均匀卸荷”的 原则进行,切割块体的大小需满足混凝土块体临时存储及运输需要,经 计算确定切割线划分。切割按照:定位、放线→钻起吊孔→预吊→切割 →混凝土块吊运的流程进行。
混凝土楼板切割方案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6 既有结构拆除的碳纤维加固和机械化施工技术 针对部分梁体切割后相邻梁主筋柱中锚固长度不够的问题,采用梁端锚 固处理的技术,即切割时预留梁端10cm左右的梁体,采取人工凿除拨 出梁主筋,然后实测主筋的位置,在2cm厚的钢板上开钢筋孔,将钢板 沿梁主筋穿入,钢板与立柱间预留压浆管,在主筋与钢板进行塞焊后用 环氧压浆填充钢板和立柱的间隙。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1 工程概况
地铁徐家汇枢纽站3线换乘“环港汇”方案
环港汇换乘枢纽站效果图
暗挖法新建 换乘通道
衡山路下立交
盖挖法新建付 费区换乘厅
1号线
9号线
港汇商办楼 名店运动城
东方商厦 港汇商办楼
联华超市 港汇住宅楼停车库
人行区域 付费区域 车库区域 设备区域
11号线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继续教育必修教材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
2014年11月19-22日 合肥
第12章 大型地铁枢纽站改扩建技术
提纲
12.1 概述
12.2 技术介绍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12.4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世纪大道四线换乘 枢纽站工程 12.5 总结
12.1 概述
12.3 工程应用—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
3.5 9号线车站工程利用原地下车库改建技术开发应用 车站改造施工包括结构凿除和结构加固,施工必须确保工程安全和环境 安全。经理论研究、施工方案比选、设备研制、工程施工和监控,成功 解决了工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创新技术,且实现两 项专利:“将既有地下空间改造成为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0510026628X)和 “兼作城市道路基层的地下结构
以上海地铁徐家汇枢纽站工程、上海地铁世纪大
道四线换乘枢纽站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大型地
铁枢纽站扩改建技术。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地 铁换乘站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原有地下结构上 进行改建扩建亦是大势所趋。
12.2 技术介绍
大型地铁枢纽站的改扩建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既有很强的系统性,又 需要用到很复杂的工艺,因此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其所用到的技术也 有很多种,如利用原地下车库改建技术、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大面积 利用既有地下空间改造建设地铁车站的系列设计与施工技术、利用地 下空间向下加层扩建的暗挖技术、低净空条件下先插后喷型钢旋喷桩 围护结构施工的IBG工法、全方位压力平衡高压喷射注浆工法、低净 空条件下的环境微扰动静压桩施工技术、运营地铁车站大面积单侧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