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规划

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规划

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二台子小学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牢固树立效劳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

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特色日趋凸现,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长、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等,语文教育的整体环境趋于改善。

为了继续突现我校的优势,在新的形势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学校将启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对我校的语文教学进行战略性的规划。

一、语文学科生长规划指点思想以国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为依据,以全国教材改革为契机,以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科研工作的增进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调动一切积极身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优质教育,促进本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努力使本校语文教育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语文学科发展规划的必要性(一)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面对新世纪地球村的形成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掀起的课程实验改革,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道风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必修学科,如何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发展,方能深入开展语文课改实验和课程改革。

(二)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国家教育部造订课程尺度,并组织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改革,就是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第一步。

小学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实践的主体之一,必须紧跟这一时代的步伐,做好自身教学实践的改革。

因此,为达到小学语文教改目标,实施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三)本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1、固然比较重视“双基”,但未能抓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内在结构规律,忽视学习策略指点。

教学中存在“四轻四重”现象:重教育部门规定教材内容的教学,轻生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知识学习,轻能力、态度、情感的培养;重单项零星知识的操练,轻综合实际运用。

2、语文教学还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

课堂教学效率仍有待提高,作业布置存在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学生围着老师转,围着教科书转,无暇顾及外面精彩的世界,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丰富的课外书籍,缺乏对语言的大量积累。

3、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主动性的研究不够。

尽管很多老师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由于采用的是班级授课造,有的班级学生人数多,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也不同,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不广。

这次改革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指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同时吸纳借鉴多元智能理念,突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以教学评价为突破口,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改革的重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语文学科发展规划目标(一)课程开发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

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课程的开发:1、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

重视用好教科书,重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凭借教材培养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要通过创设生动丰富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感知文本的内容,从中搜集有效信息,并正确及时完整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由此促进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感悟和体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得到和谐的发展。

教材是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材料,同时也是一种信息资源,但教师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而必须充分利用其他文本资源。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近近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

正如《标准》里所描写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

这种新教学理念引导我们要敢于超越教材,把教材看作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

2、合理进行教材整合“教材整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当是每位教师的教改课题。

我国现行教材具有既定性和统一性,它以“学科本位”来构建知识体系,又同时具有滞后性和突出的基础性等特点。

所以新课程理论要求老师不能盲目地照搬教材,而应有一个重新开发和设计的过程,即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剪裁”与增补过程。

我校的“教材整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作指点,以校情、学情为基础,优化教学结构,扩展“双基”,从而做到: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发展性学力,使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3、积极营造“书香校园” 为进一步发展师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将全面参加新教育实验。

通过新教育实验,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突出“书香校园”建设,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坚信“特色就是卓越”,以新教育实验为契机,加强特色学校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⑴ 重视师生的读书活动,加强书香校园建设,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让每一个孩子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从小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应是小学教育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

书香校园建设,要效劳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要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学校图书馆全天候开放,每一个教室都要有班级图书角,每一个级部都建成开放的书吧,每一面墙壁都散发出浓郁的书香。

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点,并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开设阅读课,制定阅读课的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及考评方案,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⑵ 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①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80首;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80首;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80首;②必读书目---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本;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5本;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③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

④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日记写作兴趣,有计划地将读书、日记写作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并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

每学期将学生优秀习作汇编成册。

⑤学校各个班级成立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效劳工作。

(3)教师读书活动的要求及办法:①每一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4-5本教育论著。

②每位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书的同时,要写好读书笔记(教育随笔),一周不少于1篇(包括课后反思)。

③在校园网站上建立教育论坛,鼓励语文教师坚持参加论坛讨论,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丰富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

(二)课堂教学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质量为生命。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1、提出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目标:关心学生的内心,必要的表演形式,看似热闹却无实际效果的小组合作等。

2、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本动力,没有兴趣,对事物产生不了激情就不可能潜心钻研它。

举个例子,上海女作家果鲁英曾撰文回忆说,小学六年级时,有一次丁老师出作文题目《爱……说》,叫我们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家养猫,我也爱猫,便写了《爱猫说》的作文。

我把猫咪逗人喜欢的偎依翻滚的模样和捕捉老鼠时先伏身窥视,然后跃起捕捉的动作都写得十分逼真,也发表了猫能为人类除害而更加可爱的议论。

丁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在题目上给我画了四个红圈,突破了以往三个圈的常规。

这四个圈像个小发动机,激发了我学国文的兴趣。

读初中时,在同学小G的影响下,我爱上了写日记。

虽然最先有些“空”“松”,但后来逐渐由华丽过渡到朴素,由空洞过渡到充实。

高二时,我写了一篇“普罗文学”作品,老师夸了我,并在我作文前面写了一个朱红色的“甲”字,中间一竖足有三寸长,那健劲有力的笔锋表示了他对我这篇作文的赞许。

从此,我更加喜欢上了作文。

高中毕业前夕,我向《大公报》副刊“小公园”投稿一举成功。

之后,在成功的激励和陪伴下,我便走上了写作之路。

这个事例说明兴趣对于教育和学习的影响。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公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鞭策个体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细心调查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优点,因势利导,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树立学生信心,成功学生个性。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在学习上缺乏信心,在考试中患得患失,难以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更加缺乏学习的信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翟暾老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成功学生个性的方法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翟暾在《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12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其中有一个案例讲到小作家赵雪峰。

也许你们不会想到,这个2001年以全市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省级少年作家赵雪峰,曾经竟然是一个作文成绩得零分的学生。

1994年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他只得了63分,为什么?打开试卷一看,原来30分的作文他一个字也没写!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不能不干预干与此事。

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不会,从三年级的时候就这样。

……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我因对“看图写话”题目的错审痛失了7分……四年级暑假间我大胆写起了《魔城探险》,可刚写了一百来字,就被爸爸发现,大骂我一顿,本子也撕了……“这叫什么作文!”……六年级面临升学,只得急来抱佛脚露出尾巴,尾巴怎能托起我们如此沉重的身体呢?再说,如果我们长了一条那样大的尾巴,干什么多不方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