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血液管理
14 天 院内死亡率 机械通气时 间延长 1.7% 5.6% 15 天 2.8% 9.7% p 0.0004 0.001
肾衰
1 年死亡率
1.6%
7%
2.7%
11%
0.003
0.001
Koch CG,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358:1229-39
33
如何减少输血并发症?
异体血的本质
免疫性药品 药 品 稀有、贵重药品
血液制品制备
全血
离心 1单位 红细胞 离心 1单位 血浆 1 单位血小板 冷冻,解冻, 离心 冷沉淀
(VIII、vW、 I 、 XⅢ 因子等)
富含血小板 血浆
冷冻 1 单位 FFP
血液制品分类
细胞成分:
红细胞 血小板
- 全血分离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6~8单位)
年龄
疾病的严重程度
继续出血的速度和程度 氧供不足的症状/体征 心肺功能
氧供不足的症状/体征
体
1. 2. 3. 4. 5. 6. 7.
征
1. 2. 3. 4. 5.
症
呼吸困难 胸痛
状
ScvO2 < 70% (中心静脉)
SvO2 < 65% (肺动脉导管)
低脑/组织氧饱和度 碱缺失 – ABG 乳酸酸中毒- 实验室检查 ST 段改变 - ECG TEE发现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人员构成
我院麻醉科始建于 1956 年,麻醉科第一任主任吴言钧 教授始河南省麻醉专业创始人 ●职 工: 185人(医生118人,护士67人)
●职
●学
称: 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34人,住院医师58名
位: 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96人,在读博士10名
麻醉科概况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
●1998年硕士授权点申报成功
二、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不同情况的输血输液原则
低血容量(休克)——晶体、胶体 贫血(供氧不足)——RBC 凝血因子减少——FFP、冷沉淀 血小板减少——Plt
“抗感染”——不适宜输血治疗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红细胞输注的恰当 “扳机点 ”
适用人群
输注RBCs
不输RBCs
CAP(1998)
ASA(2006) STS(2007) SCCM(2009) SIMTI(2011) AABB(2012) 卫生部 (2000)
一般人群
围术期 心脏手术 重症患者 围术期
Hb< 6 g/dL
Hb< 6 g/dL Hb< 6 g/dL;终末器官缺血 风险较高者:7g/dL Hb< 7 g/dL;急性冠脉综合 征:8g/dL Hb< 6 g/dL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欢迎您
一附院概况
●临床医技科室63个 ●病区132个 ●实际开放床位5000张 ●年门诊量360万人次 ●年住院病人26万余人次 ●年手术台数:120000余例 ●开放手术间:99间 ●苏醒室床位:41张 ●年手术室内麻醉量:近80000例 ●年无痛内镜量:36000余例
麻醉科概况
36
围术期血液管理具体措施
控制出血高风险因素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减少失血 自体输血 围术期抗凝药物管理
一、控制输血高风险因素
1. 2.
高龄 红细胞压积
a) b)
体格较小 术前贫血 抗血小板药物
3.
药物Drugs
a)பைடு நூலகம்
4.
5.
并发疾病(充血性心衰、肾衰、COPD等) 急诊或复杂手术
* Ferraris, et al. STS Guidelines. Ann Thorac Surg. 2011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双凹 圆盘 状
----保存损害
棘 形
>80℅
氧解离曲线向左移
>95℅
Day 1
Day 21
血红蛋白与氧亲和 性增加 Day 35
组织氧供不足
血小板储存变化
血小板可在20~24℃保存1~5天
储存过程中
血小板形态结构改变、整体密度下降
血小板膜磷脂成分丢失,功能下降 保存液中的枸橼酸盐增加血小板对激活物的敏 感性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Trigger Score, POTTS)
维持基本正常心输 出量所需肾上腺素 输注速度 不需要 ≤0.05μg/kg.min ≥0.06μg/kg.min 维持SpO2≧ 95%时 所需吸入气氧浓度
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
加分
中心体温
心绞痛
0 +1 +2
预防:不输血,血制品的辐照
尽量避免亲属间输血和使用新鲜血液(最易引起TA-GVHD的
血液品种是白细胞、新鲜全血和血小板)
TRICC Study
8.7% vs 16.1%
5.7% vs 13.0%
对于APACHE II ≤ 20和年龄< 55岁 的病人,输血增加死亡率
Herbert PC, et al. NEJM 1999
更新服务理念
以病人为中心 以医院发展为大局
关注相关手术科室需求
把本科室发展与医院发展融为一体
符合科室特点的管理模式
划分亚专业的优点 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制度建设
1、使亚专业麻醉更加安全和优质
人员配备,设备更新 2 、给全科医师提供更好的咨询
亚专业细化、住院医师规培 3 、防火队员 > 救火队员
4 、可以给住院医师更好的培训 疑难病例讨论双规制,不良事件汇报
●2002年始招收麻醉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2006年申报麻醉专业博士授权点成功 ●2006年建立麻醉专业临床技能操作实验室 ●2011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医学重点专科 ●2011年成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层医院科主任培训基地 ●2012年成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首家授牌困难气道培训基地 ●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中华系列论文50余篇 ●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卫生部基金1项,省级立项8项,厅级14项 ,院内基金7项(连续两届获得郑大一附院科研创新团队称号,获资助金额 300余万元)
5、和手术科室医师有良好的沟通
改进适应临床需要
6、可以更好地开展病例讨论
每日晨会、术前讨论、交接班流程不断
7、能将医教研三结合工作做得更好
符合科室特点的管理模式
三级医师负责制:实行一线、二线及区域 负责人分级负责 设备、耗材、药品定位、定量、定人管理 全院全员气道管理培训:已达近400人 病区深静脉穿刺专人定点实施,超声引导 使并发症大大降低
原)、 anti-PMN (多形核白细胞)导致 输血后6h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双肺水肿、低 血压、发热和低氧血症等 仅输注50 mL血浆即可发生
供体血浆中的 白细胞
血液贮存过程中产 生的生物活性脂质
受体本身的易 患因素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是输入含免疫淋巴细胞血液后发生的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 发病率0.01%-0.1%,病死率极高(>90%) 输血后1~2周出现皮疹、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 和消化道症状。发病急,进展快,误诊率高
损、通透性↑
肺水 肿
(30min-2d)
白细胞抗体 血小板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 输注无效 (30﹪-70﹪)
ABO抗体
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
红细胞抗体
白细胞抗体 T淋巴细胞
红细胞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 分裂增殖 对受血者产生 白细胞 宿主病(TA-GVHD)致命的排斥
血小板
血小板抗体
血液制品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Hb > 10 g/dL
Hb > 10 g/dL Hb > 10 g/dL Hb > 10 g/dL Hb > 10 g/dL
血液动力学稳 Hb< 7 g/dL;手术患者或心 定的住院患者 脏病患者:8g/dL 手术及创伤患 Hb< 7 g/dL 者 Hb > 10 g/dL
影响围术期输血决策的因素
CRIT Study
35%的病人在Hgb 9接受输血
红细胞输注与高死亡率相关(OR 1.65 CI 1.35-2.03); 输注量3-4单位时 OR 2.62 ,p < 0.0001
手术患者致病率 (包括肺炎和脓 毒血症)和死亡 率因输血显著增 加,即使只输注 1个单位红细胞
库血: 老化红细胞恶化临床预后
血小板
24h开始形成 5-6天迅速增加
白细胞
细胞碎片 微聚物 血管栓塞
纤维蛋白
血液保护—血液管理
保护人类珍稀资源 保护病人免受异体血损害
血液管理的概念
血液管理是指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科学
应用安全有效的内外科技术,减少或不输
注异体血,并最终改善病人转归。
急性和迟发的输血反应
输血风险
输血相关传染病
非结合胆红素 大量钙 红细胞溶解 游离血红蛋白 大量红细胞 碎片 刺激肥大细胞
红细胞血型抗原:ABO、Rh等200余种
黄疸 心脏骤停 肾功能受损 激活血液 凝固系统 发热、寒战 、死亡
细胞裂解
发热 白细胞 白细胞抗体
抗原抗体 复合物
肺浸润 自身免疫细胞活化 激活补体
细胞因 子释放
TRALI 肺血管内皮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327家医院围术期血液管理调查结果分析
1/3以上医院无本院临床输血规范 大部分医院没有快速检测Hb设备 超过20%(?)医院输血前不常规检测Hb,4%从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