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日本
农 业
工 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 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 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 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 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 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 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 • • • 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日本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日本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及人口分 布 • 日本的地质灾害
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主要国家、首都、 地形区、河流湖泊 • 能够运用气候因素分析日本气候南北差异 的原因 • 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 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 能够以日本地震为例,分析板块构造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东亚概述
一 、 位 置 与 范 围
海纬 陆度 位位 置置 :: 亚绝 洲大 东部 部分 ,在 太北 平温 洋带 西 岸
80º E-140º E,20º N-50º N
包括中国、朝鲜、 韩国、蒙古和日本 等国家
二 、 地 形 特 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西部内陆以高原、山地为主
日本的农业区位分析:
读下面 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左图中A、B、C三地与右图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 ___ 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B地处于冬季(西北)季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迎风坡,多降雪,但处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_____ 降水少。
东部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较多, 是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西 部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 (多降雪),是处于西北季风 的迎风坡。
冬
太 平 洋
探究2:濑户内海沿岸为何多晴 朗天气。
四周多山,处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
夏
4、自然资源
(1)日本多山地,森林 资源丰富 (2)降水多,山间河流 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3)北海道附近海域位 于寒暖流的交汇处,是世 界的著名渔场之一 (4)地处板块交界地带,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多 地热、温泉和硫磺矿
(3)气候的海洋性特征 显著(表现、成因)@
(4)东西两岸降水的形 式和季节不同 (5)特殊的天气
日本气候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 水量较多。(与亚洲同纬相比)
温度 (0C) 20 0 降水 (mm) 2000 1000
7月
年
7月
年 1月 1月
北京
0 东 京
探究1:日本东西部的降水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70 %,被誉为“绿色王
二、日本的经济特征:
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有什么?
有利条件: 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较高的科技水平; 岛国多深水良港 不利条件: 国内的自然资源较贫乏,大多需要进口 国内市场较狭小
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决定了他经济特征:——
以“加工贸易”为主(了解主要的贸易对象)
即进口原料、燃料和出口工业制成品
(3)海岸曲折(人工海 岸占1/3),多优良港 湾(神户、横滨)。
3/4(丘陵、山地)
1/4(平原)
日本
地
壳
运
动 (多火山地震)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火山爆发
日本海
亚欧板块
日本
太
平
洋
太平洋板块
日本所在区域
熔岩
3、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
(1)地处东亚东部,属 季风气候区 (2)南北部气候存在较 大的差异
地形多 种多样
东部沿海以平原、丘陵为主 半岛、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
海岸线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读图2-2-1,找出: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海南岛、 南海诸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日本海、黄海、东海、南 海等。 思考:东亚东部的岛屿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山区优点:
• 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 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 森林多,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最大 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 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 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 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 • 丘陵可发展林果,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 栽培经济林木;
日本的主要原料来源
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分析教材图 2—2—4回 答思考题3
日本的工业分布及主要工业区
A 东京 B 横滨 C 名古屋 D 神户 E 大阪 F 北九州 G.京滨工业带 H.中京工业带 I.阪神工业带 J.北九州工业带 k.濑户内海工业带
高科技农业和海洋渔业
地形类型与名称:
地 形
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 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 分布上来描述
地势特征:
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
地质条件
按其能力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 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 力作用在地面起伏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 在地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 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 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2、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 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 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 面积最大的平原。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 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
日本沿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
富 士 山
剖面线 北纬36度
经 济 特 征 成 因
地 形 气 候 交 通
小结:东亚的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地 势 主要 地形 河流 气候 社会经济特征 人口 地质 密度 小 工业 农业
大陆 西部
大陆 东部
高
高原 山地
平原 丘陵
低
自 西 向 东
温带大 地壳 陆性 气候 稳定
落后 畜牧业
半岛、 起伏 山地 岛屿上 大 丘陵
短、 急
三 、 气 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高山、 高原气 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回顾: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地 形 、 气 候 与 河 流 的 关 系
地பைடு நூலகம்形 特 征
地形多样, 以高原山地 为主 地势西高东 低 东部和南部 为季风气候 西部内陆为 温带大陆性 气候
许多河流落 差大,水能 资源丰富 许多大河自 西向东流 形成夏汛, 水量季节变 化大
日本渔业的三个组成部分: •近海捕捞 •远洋捕捞
•近海和陆上的水产养殖
高科技农业和海洋渔业
日本从事农业的人数不多,耕地面积不大。但日本农业多采 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不断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平原地区多种植水稻,南北两端多种蔬菜,丘陵地区多栽 培果树、茶和桑。
日本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
鄂霍次 克海
国后、择捉、 色丹、齿舞
40° 日本海
神户 朝鲜海峡 北九州 黄 海
名古屋
东京 横滨
大阪
濑户内海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群岛国家
(1)领土由北海道、 本州、四国、九州四大 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 个小岛组成。
(2)面积比较狭小, 人口稠密。
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 口约1.28亿。民族单一, 99%以上为大和民族。
气 候 河 流
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 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系特征: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主要包括河流的 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的数量及其形状;河网的形态及 其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 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 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 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发展内河航运。
城 市 交 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 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 析。
环 境 问 题
生态破坏
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体、矿产)破坏 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生 态平衡破坏)
环境污染
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 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季风 气候
地壳 活动 强烈
大
较发达 农林
日本
日本
看图描述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日本东部濒 俄罗斯 中国 太平 _洋,西 临 __ 日本 北部隔_______海 俄罗斯 与_______、 中国 朝鲜 ______、_______
神户
北海道
朝鲜 韩国
九州
及韩国相望。 日本主要由北海 道、
横滨
、
、
140° 萨哈林 岛(库 叶岛)
多内流河,水 量小,补给以 冰雪融水和山 地降水为主
气 候 特 征
河 流 特 征
四 、 东 亚 东 西 部 经 济 的 差 异
东部
西部 经济较落后,畜牧业 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 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山地、高原为 主,多内陆河湖 干燥,大陆性气 候明显 位于内陆,多山 地,交通不便
主要经 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