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1、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前提:①某种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因素”对现象的影响③实验过程中,被探究的“因素”作为变量,其他因素作为不变量④能过直接或间接的得到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2、常见术语①对照组:一般是各个条件都适宜的组别②实验组:缺少或增加所要探究“因素”的组别③自变量: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④因变量:实验结果⑤调节变量:被探究的“因素”⑥不变量:除调节变量外,其他的“因素”,一般要保持适宜3、常见题型(1)、实验缺陷类:实验存在哪些不足/缺陷/哪些需要改进……①是否有对照实验②实验过程中,是否严格控制变量③是否试验次数或样品数太少,存在偶然性误差(2)、结论表述类: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从表(图)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1和实验2可以说明什么……①如果题干中明确了本实验的探究问题,那么就可以对实验问题进行回答;②问题:××受到什么影响?××受到√√的影响;或××受到√√的影响,√√越...,××越...;③√√对××有什么影响?√√越...,××越...;或在一定范围内,√√越...,××越...;④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与某某成正比/反比;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随着某某的增大而增大/降低;(3)、实验数据对比类:①通过对比实验得到某某结论②实验1与实验形成对照组③实验有几组变量④某一个步骤的目的是(4)、实验设计类:为了探究某某对实验的影响,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其他条件相同,所探究的因素设计成不同;应用题目所给的语言回答。

(5)、提问假设类:①根据实验过程,提出实验目的(实验探究的问题)②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已有的假设或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或猜想④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假设或猜想的正误⑤根据实验结果(现象),写出实验结论,一般按照假设的模式写⑥已知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写出实验结果或现象(6)难点:转换法将不可直接测量量,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量,结论要与目的一致,而不是实验本身。

专题训练:1.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设计了如下方案。

【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作出假设】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甲组乙组环境条件遮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实验材料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小麦幼苗栽种在相同的土壤中,在各自环境中生长10天(2)如果该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实验的预期结果是:。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的目的是;(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3.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经查,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截至1月31日,龙江河河池境内共有不同体长规格的50万尾鱼苗死亡,许多渔民损失惨重,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也遭到严重威胁。

当地某中学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污染液对鱼苗是否有毒害作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镉污染液40升,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2、20、200、2000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鱼缸,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加入上述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污染液。

③从同一鱼苗繁殖场中挑选体长规格相同、健康状况相似的同品种鱼苗40尾,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放入上述4只鱼缸内。

④将4只鱼缸置于适合鱼苗生长的同一地方,每天给鱼缸内添加等量和适宜量的相同鱼食,同时加入相应浓度的重金属镉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鱼苗的死亡率,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镉污染液对鱼苗的生长有毒害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反思与评价】(1)在步骤③中。

每只鱼缸中均匀放置10尾鱼苗,而不是1尾的原因是。

(2)实验方案还存在缺陷。

需要再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镉污染液,来饲养相同的鱼苗,其目的是。

4.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深受大家喜爱。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南瓜生长的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50200毫克/升),可促进其多开雌花,提高南瓜产量。

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

(1)南瓜雌花与雄花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2)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乙烯利浓度对南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生长状态相近的健康的盆栽南瓜幼苗八株、乙烯利溶液(300毫克/升)、蒸馏水、喷壶…… 方法步骤:①将八株南瓜幼苗分别分成A 、B 、C 、D 、E 、F 、G 、H 八组。

②配制八种不同浓度(分别为<150、150~200之间配制六组、>200毫克/升)乙烯利溶液,分别喷洒南瓜幼苗。

③连续观察6周,观察并记录;上述步骤中有明显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是 ;(3)在观察记录时,同学们发现记录的项目很多,你认为应该重点统计的是 。

5.小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源电压不变。

(1)实验过程中,小华每次改变电阻箱R 的阻值后,通过调节 ,始终保持 示数不变。

(2)上表是小华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小华做第4次实验时,将电阻箱R 的组织从30Ω调为40Ω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

这个 示数可能是 。

A.0.2AB.0.17AC.0.15AD.0.13A(4)在初中科学实验中,与该实验中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实验是: 。

(请举出一例)6.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

小明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的过程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小明设计了如图甲 实验装置。

其操作步骤是:取10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放在锥形瓶 (500毫升)中,向其中注入240克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该实验装置要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小时。

小明想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证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 2。

小明将盛放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除去瓶内CO 2,然后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连通。

请问小明“将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

实验次序1 2 3 4 5 R /Ω 10 20 30 40 50I /A 0.6 0.3 0.2 0.12(2)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按下表完成了相关实验。

试管编号55%的葡萄糖培养液(mL)无菌水(mL)新鲜酵母菌(g)温度(℃)A 20 10 1 28B 20 10 1 5C 0 10 1 28①A、B两组实验中,小明要验证的假设是。

②如乙图是三只试管中,不同时间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图。

请你预测一下试管A中6天后,酵母菌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7.研究发现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都有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实(留下里面幼苗足够的生长空间),放在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一小口,在它的侧面用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一同样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处用同样的白炽灯连续照射,甲乙丙丁的其它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

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丙、丁背地生长,但与丁相比,丙的弯曲度要小一些。

(1)由甲乙装置中的幼苗生长情况可知,幼苗生长具有的特点。

(2)比较和丁装置,发现幼苗有背地生长的特点。

(3)该实验的结论是:。

8.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⑴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图(a)和(b),小明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选填“有关”或“无关”)。

根据图(c)和(d),小华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有关。

⑵探究:该小组同学继续实验,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然后改变管内外液体的种类和深度,使橡皮薄膜分别保持平整。

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序号管外液体管内液体橡皮薄膜密度(×103Kg/m3) 深度(cm) 密度(×103Kg/m3) 深度(cm)1 0.8 10 1.0 8 保持平整2 1.2 8 0.8 12 保持平整3 1.1 7 0.7 11 保持平整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这三次实验,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9.铅是一种重金属,相对原子量为207。

铅和铅的化合物有很多用途,如蓄电池等。

但铅类化合物大多有毒,燃煤厂、金属冶炼厂、以含铅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等都是主要的铅污染源。

铅一旦进入人体会累积,对人脑、肾脏和造血功能有损害。

为了了解环境中的铅污染问题,小红与其他同学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小红查阅到右图资料,图中记录了离某公路不同距离处种植的卷心菜中铅的含量。

由该图推测:卷心菜内里叶片的铅可能直接来于,造成卷心菜外围叶片含铅量不同的重要原因。

(2)在阅读资料时,小红又发现,儿童从空气中吸入的铅量是成人吸入量的1.6~1.7倍。

为了探讨这个现象,她展开了如下的研究。

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填空。

A.课题名称为:。

B.通过取样分析,得到了一下实验数据:离地面高度(m)0.8 1.0 1.2 1.4 1.6 1.8 2.0铅的浓度(μg/m3)1.10.980.910.720.660.540.5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果是。

10.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