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比较数的大小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比较意识。

2.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学会用“>”表达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资源教学插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板书3月12日)谈话:小朋友,3月又来了,马上要到3月12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在这一天,每一个公民都要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

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了解一下最近的绿化情况。

(贴近学生生活时空的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引言: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呢?茄子老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松树苗和杉树苗比,哪一种多?这个问题的实际含义就是要我们比哪两个数的大小呢?(板书:312 285)接下来,我们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研究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课题)3.312和285谁大谁小,你会比较吗?想一想,再简单、清楚地把自己的比较方法说给你的伙伴听。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想法。

(2)让学生汇报想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可能这样回答:生1:因为312比300多,而285还不到300,所以312比285多。

生2:因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3:因为数数时,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3)教师对以上答案都进行肯定和赞赏后说:刚才小朋友们学习得都很认真,回答问题也都很正确。

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敢挑战?此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谁能在○里填上“>”表示比较结果呢?(在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即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

让学生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4.师说:小朋友们,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我们已经会比较了,如果告诉你柏树苗的棵数,问:柏树苗比松树苗多还是少?你会吗?教师板书:279○285(1)学生独立填写后相互交流。

(2)指名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3)集体反馈。

5.比较:(1)思考一下上面两题的比较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同样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比:第一题只要比百位上的数,第二题百位上的数相同,还要比十位上的数。

)(2)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还可以有什么情况?你能举出例子说一说吗?(百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上的数;还有位数不同的,比较位数就可以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比较312和285大小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饿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

方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方法。

自己去探索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趣味练习,巩固深化.填一填。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实际数值是不同的,以增强学生数感。

2.说一说。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比较。

3.考考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反馈时说说是按怎样的规律填的?填完后,说说在比较大小的式子中,你有什么发现?说明:数轴后面的数总比数轴前面的数大;填写不等式时,有很多答案。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运用这些本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课后可以跟好朋友交流;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调查好朋友的生日在几月几日,比一比,谁大谁小?为什么?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教学插图312○285279○285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体验数的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白纸上任意写一个三位数。

然后根据自己所写的三位数,为它设计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比如“我是315,我是由3个百、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我比300大,比400要小”等。

2.小组内相互交流各自写的三位数。

3.选择两位同学上台,请全班同学比较他们两位所写数的大小。

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教师扮演1000,选择一个九百多的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二、共同探索,相互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图。

说明: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你能猜出第二个杯里大约有多少粒黄豆吗?第三个杯里呢?(2)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观察情境图,提问:在千以内的数中,比630“少很多”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汇报交流。

(2)如果“少一些”,那么哪个数比较合适?(3)如果“多一些”,那么哪个数比较合适?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提问:你是怎么理解“差不多”的?随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离学校有多远,和图中的小朋友家相比怎么样?和自己的同桌相比呢?4.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看图,说说图中说的是件什么事情?(2)你能用“快一些”、“快很多”、“慢一些”、“慢很多”说一句话吗?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看图思考:两位同学说的话有什么不同?(2)独立思考题目中给出的问题。

交流时,重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6.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填写的方法和策略。

提问:怎样才能使填写的结果不重复、不遗漏,你有什么好方法?大组汇报交流。

三、全课总结,拓展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第9题教学插图及解答过程第10题的题目以及解答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读、写,整百数相加减、整百数与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

2.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读、写;口算方法。

难点:体会数的含义。

教学资源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整理与复习谈话:我们已经对千以内的数有了一些认识,在这一单元中,你结识了哪些新朋友?通过这些新朋友,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二、单元复习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千以内数的认、数、读、写、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认数、读数。

谈话:数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比如:我们班有48位同学,老师的身高158厘米,上海东方电视塔有415米……我们除了用这些的数来表示人数、高度以外还可以表示哪些方面的内容?提问:你能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要求学生说得准确、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数。

如:300、756、204、610、1000。

学生齐读这些数,并说说读数时注意了什么问题?然后请学生说说它们的相邻数。

2.数的组成。

结合上面的板书说说这些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练习:百位上是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

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3.读数。

由学生轻轻读出上面练习中的3个数,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练习:复习题第3题,连线后,在小组中交流:从这题的练习中得到哪些体会?4.写数。

(1)三百四十二百零五七百九十一千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同桌相互交流写数方法。

(2)出示复习第4题,引导思考;你从这里了解到哪些知识?你能把这三个数写下来吗?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你还了解哪些知识?5.口算。

400+300400-300430-30400+30先读一读算式,再口算。

讨论思考:这四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

6.应用。

(1)出示第6题,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2)出示第7题,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分成几队?把了解到的信息讲给大家听。

提问:怎样求蓝队的得分?三、回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设计复习练习:百位上是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

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能正确地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估算,并对估计的结果作出解释。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通过活动、交流等形式,增进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资源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先读一读,再根据每组数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写。

(1)270、280、290、、()、()。

(2)998、997、996、、()、()。

(3)707、708、709、、()、()。

思考:每一组数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再填数。

二、巩固练习.复习第8题:按规律填数。

(1)919、828、737、646、、()、()。

先读一读,再找一找,最后填一填。

引导思考:你是怎样找到题中的规律的?指名汇报,比比谁的思考方法最好?(2)108、207、306、405、、()、()。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相互交流排列规律。

(3)再读一读每列数,体会一下它们的排列规律。

2.出示第10题。

(1)轻声读一读题目要求,再想一想“接近”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吗?指名回答,说说“接近”的含义。

(2)在书上圈出接近400的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3)接近400的数有几个?你能把它们分类吗?说说你的理由。

(4)小结:接近400的数,可以比400多一点,也可以比400少一点。

(5)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接近”的含义。

3.出示第11题,小朋友参加赛跑的场面。

(1)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四个人赛跑,他们的编号、名次……)(2)你能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独立练习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3)这些数还可以怎样排列?小组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