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
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简称PGEE],又称波特奇计划。
1969年,在美国的维斯康星州的波特奇镇,推行了一种帮助致残儿童顺利入学的教育方法,并编写了一套“波特奇早教方案”。
方案由美国残障教育局主持开发,专业机构编写,供教师进行家访,指导家长时使用,适用于0—6岁。
该计划的指导手册内容详细、具体,更适合家长直接参与对幼儿的训练活动时使用。
实施过程以家庭为中心。
1975年,这种教育形式在全美推行,但这时的教育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残障儿童,对正常的儿童也极为有效;每次活动场所不局限在一家一户,而是集中15位左右6个月以上的宝贝,由一位教师负责与众多宝宝和家长共同在一起训练;每周进行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活动的内容包括大肌肉训练、精细动作、认知、语言和社交行为及自理能力等方面,每次活动后留有家庭延伸作业,因为每次都在一个处所进行,称之为“中心式”。
这是一项家庭训练指导方案,在日本和台湾已被广泛运用。
20多年来这种教育模式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将这种模式形象化的称之为“三人行”,即教师、家长、孩子的三方互动。
《波特奇的早期教育方法》在1992年进入我国,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0—6岁婴幼儿使用,也可供早教工作者参考。
该方案更适合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有特殊需要的家长,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把这套方案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
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的结构由3部分构成:(1)行为核对表。
此表格既用于评估和确定儿童的起始状态,又是制订训练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训练过程的记录。
(2)指导卡。
即操作手册,详细地介绍了6个领域556项行为目标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方法。
(3)使用手册。
该手册从总体上介绍了PGEE的研发过程、原理、内容及结构。
介绍和解释核对表和指导卡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制订干预训练计划和评价干预效果。
PGEE的内容包括6个领域:婴儿刺激,社会行为,语言、生活自理,认知及运动。
这6个领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有重合渗透或相互衔接的。
这6个领域的人为划分目的是便于准确研究、观察、评估和干预某一行为目标或各类行为表现和技能。
每个领域由若干项反映各个年龄阶段发育状态的代表性行为组成,称为行为目标。
每项行为目标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彼此之间又能相互融合,前者可以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又可以是前者的延续。
婴儿刺激由45项行为目标组成。
通过这些积极而有意义的强化刺激,引发婴儿的各种反射,促进其神经系统、感知觉及运动功能的发展。
社会行为领域是指通过模仿、参加集体活动和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进行交流时的适当行为和技能,由83项行为目标组成。
语言领域培养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由85项行为目标组成。
生活自理领域包括独立生活的各种技能的习得,由101项行为目标组成。
认知领域是指对事物观察、理解,分析比较及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由106项行为目标组成。
运动领域是指儿童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协调能力,由136项行为目标组成。
这6个领域全面涵盖了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综合技能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