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芹池镇综合文化站自查报告

芹池镇综合文化站自查报告

芹池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芹池镇地处阳城县境西北、美丽的芦苇河畔。

全镇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5162户,16269口人。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

近年来,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逐渐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广泛。

一、我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

(一)历时年完成文化站建设任务。

自年投工以来,文化站建设得到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总投资240余万元,于2011年9月份建成占地14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综合文化站。

站内设有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大会堂、文物资源展厅、办公室等。

(二)稳步运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每月组织全镇各村支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在大会堂开展普法教育,或宣传时事政治。

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学习省、市、县党代会、人代会报告精神。

2、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组织各村文艺人员在多功能活动厅举行舞台文艺汇演,为全镇父老带来欢乐。

3、平日收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迄今为止,保存较
为完整的有阳陵的寿圣寺、琉璃塔、灵泉禅院、“灵泉松月”、北魏屯田碑、茶马古道等,均已存档备案。

并于每年6月19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

4、在各村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形成全镇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管理网。

组织各村图书管理员、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推进各村文体事业健康发展。

(三)切实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镇综合文化站始终坚持公益性质,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各类适用于农村的先进技术,引导农民群众走向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保障措施
二、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一)团结协调好各方势力,迅速充实内部队伍力量。

在组织实施各类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我们就委派专人向县级文体中心专业人员取经学习,学成后指导本乡镇文艺爱好者开展活动。

或者与其他乡镇文体工作人员进行商讨学习,共同进步。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举行重大节日庆典或某些大型活动时,我站只对本次活动确定主题,放宽参与者表演形式、内容。

许多乡村民间艺人采用自己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方式会带来别具一格的精彩。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图书室未充分发挥作用,原因有两点:
1、书籍较少,由于资金原因书籍未能及时更新,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渴求。

2、缺少现代化操作仪器,加重了借阅的难度。

若能增加一台扫描仪可大大提高图书的借还效率,保证准确性;将所有书籍录入电子信息库,就能更准确、高效的为读者提供书籍的查询服务。

(二)大量问题活动的开展受制约。

由于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均为公益性事业,政府提供的经费有限,不足以保证必备的设施、设备,参与人员主要是依靠有较多空余时间的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和自愿性,而大量农村低收入人群有着强烈的参与兴趣,却要为了生计忙于日常劳作。

这样就很难保证文体事业真正做到全民化,某种程度上讲也加速了文化依附于经济的两极分化。

所以,加大政府投入、保证文体事业经费,让农村低收入人群共享文化成果。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未能进入我镇。

四、政策建议
(一)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地提供设备配置、技术指导。

(二)保障基层文体事业工作队伍。

大量基层文体事业工作人员凭借兴趣、爱好组织管理民间文体活动,收入偏低甚至没有收入。

为保障群文事业健康发展,建议扩充基层群文队伍,为基层群文事业工作人员设岗定编,保证基本活动经费。

(三)保证群文事业全民化,健康发展。

鼓励社会各界成立群文事业慈善基金,鼓励各类文体协会提供技术指导,资助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的文体事业有序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