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姓名专业学号分校指导教师教学点目录摘要 (1)一、发展中小企业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 (1)二、中小型企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一)企业外因分析 (2)(二)企业内因分析 (2)三、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3)(一)加强团队建设,慎重科学决策 (3)(二)提升品牌效应,确定消费群体 (3)(三)重点突破,产品精尖化发展力 (3)(四)制定奖惩措施,提高核心竞争 (4)(五)拓展生存空间,抓住市场空隙 (4)(六)产品质量第一,赢得行业口碑 (5)(七)利用资源,营销手段多管齐下 (5)参考文献 (7)后记 (8)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摘要: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

它贯穿了人类经济发展和弥补了大型企业的漏洞,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它是一个长期性课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内有大企业的“压迫”,外有国外企业的“虎视眈眈”和众多的贸易壁垒。

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如融资困难、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而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是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中小型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促使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探讨出适合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有利因素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跨国型的大企业是国际竞争的不二人选,它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解决就业的大户,因此,自然是政府的宠儿,媒体热衷报道的对象,高尖端人才向往的地方。

但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然而,作为中小企业整体在国家整个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支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为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社会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场所,为我国的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二、中小型企业现状及原因分析我认为,现阶段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几个方面:中小企业盲目恶性竞争现象相对严重,根据权威经济统计资料发现,由于中小企业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当一定的时间内,某个行业很好时,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投资局面,从而形成行业泡沫。

过量的同行业企业的存在,容易使这个行业形成恶性竞争,利润越来越薄,最终使企业相继推出市场,致使优秀企业得不到健康发展。

针对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专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服务,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等多方面问题直接致使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问题而得不到长久发展,企业规模性发展无法完成。

(一)、企业外因分析。

政府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因数量繁多,门类广泛,单个企业纳税额相对较少,鲜有参与国际竞争者,所以其身份不像大企业那样显赫,享受不到较好待遇。

资金问题,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企业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式的发展道路,企业很少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基本上是使用企业本身创造的资金投入下一步企业发展。

由于利润增长需要经过一个投入和产出的过程,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回笼资金,扩大再生产的进程比较缓慢。

据相关数据显示80%的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30%到40%的中小型企业资金极其紧张[1],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困难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普遍状况。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了《中小型企业促进法》[2]。

目前中小型企业存在的外因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融资渠道的建立等方面,这些方面正遏制着中小型企业的持续发展。

怎么去纠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中小型企业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必须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企业内因分析。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因为组成人员比较少,一般会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的组织管理结构在创业初期会产生很高的效率,可是当企业发展初具规模时,过于简单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往往会出现组织结构分化不精细、成员之间分工不到位、各部门以事务型管理为主等现象,使得部门职能过于简单、责任不清,管理层更是身兼多职、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

当中小型企业走过创业初期,企业经营初具规模、市场占有率等都有了相应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逐渐成型,有些企业更是成为本行业的领导者,步入企业发展期,此时就可能出现“大企业病”的症状[3]。

许多国内中小型将大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移植过来,但当外部环境变化加速时,由于这种官僚化组织设置的管理层次过多,它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变得过于臃肿而复杂,这样,该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会很迟钝,即所谓的“大企业病”。

“患”此病的中小型企业会出现诸多问题:一方面,工作的审批程序规范而复杂;另一方面,由于人员不多、管理层次多,出现每一层只有少许人的高耸式管理模式,沟通效果极差,办事效率不高。

然而,企业的规划能力、执行能力、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包容能力都亟待提高。

三、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加强团队建设,慎重科学决策。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最大的失误来自于决策的失误,人们通常采用基于个人信息的个人决策方法。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若仍采用个人信息的个人决策方式,就会产生比较多的决策失误。

因此,掌握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是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基础。

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决策是一项集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活动。

科学的决策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决策程序与方法。

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就必须使决策基于群体的信息和由合适的人来进行决策并为此承担责任。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们都需要管理者予以解决。

(二)、提升品牌效应,确定消费群体。

品牌核心价值是对消费者精神上或心理上的满足,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甚至永久不变,它是根植于消费者心理深层次的需要而提炼出来的,而消费者对具体产品的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他们发现自己缺少什么就会想要什么,因此品牌定位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并进行调整。

企业首先是要适应顾客的需要,制定和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定位,提高产品的质量,要有顾客喜欢的品牌,要通过全面地改善企业,把企业做好。

然而遗憾的是国内不少中小企业却缺乏持久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在进行调整时需要考虑两大约束条件:其一是要不断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其二是吻合小类目标消费群的需求。

得不到消费者肯定的品牌定位必然是失败的,但仅仅考虑消费者的需要而背离品牌核心价值的品牌定位将会导致整个品牌体系的崩溃[4]。

中小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中要打品牌战,不要打广告战,少打价格战。

要打好品牌战,是立足企业放眼市场的长远大计。

(三)、重点突破,产品精尖化发展。

中小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一门专业技术和一种系列新产品,不搞小而全,从而使其产品精尖化发展[5]。

大家都知道,瑞士保持着百多年钟表王国地位,主要靠的是中小企业世世代代相传的钟表技术。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瑞士钟表几乎独霸世界市场。

到了70年代,日本、香港、美国的电子表迅速崛起,对瑞士传统的机械钟表业形成了猛烈的冲击,面对国际钟表市场的激烈竞争,瑞士在大力开发电子表技术的同时,保持中小企业生产传统机械表的技术优势,走“专精特”路线,将产品做到极致,做出了同行业其他人无法取代的特色。

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各攻一门专业技术和一种系列新产品,从而使其产品精尖化。

就像温州做低压电器的中小企业,那里的分工非常的细,对那些专做一项的中小企业来说,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专项的技术做到家,再把成本降下来,并进行创新等方式。

(四)、制定奖惩措施,提高核心竞争力。

要使得每一个员工都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工作,就制定一套具有激励兼容性的分级激励机制,使员工自愿地工作。

用激励机制作为引导,完美处理了既要全公司的利益又要个人的利益之间的兼容问题,使个人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相一致。

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就要使所有的制度、管理达到一个最大满足顾客需求的目标。

每一个企业是不同的,要选好自己的经营战略,多一些不同的设想,仔细地选择,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五)、拓展生存空间,抓住市场空隙。

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自身不具备科研力量,但是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科技产品的激烈竞争,应该积极主动与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公司的科研单位联系,以及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引导消费,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如针对中东国家缺水现象严重和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情况,去年瑞士一家防水公司推出最新科技环保产品——“无水洗液”,这种洗手液使用时无需用水,且携带十分方便,产品一经问世。

深受消费者欢迎,当年就销售4000多万箱,以色列政府还对这一产品实行免税政策。

(六)、产品质量第一,赢得行业口碑。

唯有质量才能赢得信誉,才能赢得市场,企业才有生命力。

中小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产品质量,对他们来说,新科技和专利发明固然是改进产品的重要因素,但产品的质量才是最关键的[6]。

而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工人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因此,中小企业员工也需接受专门职业教育培训,同时要舍得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在行业内有好的口碑,就可以赢得更多客户的订单。

苏州低压电器(集团)董事长董事长郑松献认为:从管理的角度说,公司老板要与员工交心,得到员工的认同,让员工觉得企业是有前途的,自己在企业里也是有前途的,这样他们的责任心就会增强,产品的质量就会被大家重视。

当然,还要给予员工合理的待遇,这是对员工劳动的尊重和对员工能力的肯定,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

(七)、利用资源,营销手段多管齐下。

从生产角度来讲,瑞士中小企业从不分散自己的力量,总是集中全部资源从事专业化生产,但在营销上,他们则全然不同,四面出击,大力开展国际化的营销。

我们的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广交会,华交会义乌小商品市场等渠道,向国内外客户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瑞士中小企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市场营销国际化过程。

时至今日,瑞士中小企业平均每家拥有7.8个国外分支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