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述
萨
特
存
在
主
义
思
想
概
述
课程名称: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述学院:
学号:
编号:
姓名:
[摘要]:存在主义一词的拉丁文existentia,意为存在、生存、实存。
存在主义哲学论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
但也不是指人的现实存在,而是指精神的存在,把那种人的心理意识(往往是焦虑、绝望、恐惧等低觉的,病态的心理意识)同社会存在与个人的现实存在对立起来,把它当作唯一的真实的存在。
萨特的存在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萨特标榜个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但我个人认为“存在主义”的意义是“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必有我们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不必作过多的烦恼与焦虑,不妨效仿老庄的哲学思想来知道我们的人生,即我所谓的“存在主义”。
关键词:存在、本质、人生、自由
萨特哲学思想:人生是荒谬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存在再先,本质在后;人存在并选择着,自由创造,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人在创造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享有充分自由。
一、“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的存在主义第一要素“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
“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
”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
难道只因萨特的存在主义来自战争中的特殊环境,人们就说他不免偏激。
那么“一般来说,人总是受‘本质’支配,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回到‘存在’”这句话我个人认为是否也偏激呢?
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存在这个世界上,然后才能体现自己的本质,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个人都已经不存在,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还存在吗,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本质吗,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吗?而那些存在的人来说他们还有存在的意义,他们能决定自己的本质,但这些只是对于存在的人来说,试想如果连你自己都感觉到自己不存在,对于你就像空气一样,你还有什么本质而言,你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而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因此我不觉得萨特的观点有所偏激。
我认为他的前提条件是对于不存在的人
本身而言。
而“人总是受‘本质’支配,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回到‘存在’”这句话本身就有矛盾,首先人“总是”受本质支配,“只有”……才会回存在。
它本身就赞同萨特的观点,却对自己的观点不是那么肯定;另外如果说人受本质支配,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如果它不存在,本质又能支配他什么,换句话说“存在先于本质”。
为了搞清他提出“存在先于本质”这句口号的理论基础,我想有必要阐述一点他的本体论哲学。
在萨特看来,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自在的存在,另一种是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在萨特那里有以下的特征——一是这个自在的存在“就是它自己”,它是一种纯粹的、无条件的存在,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完全无意义的东西。
二是这个自在的存在是“不透明的”,它对于外部意识对于其它存在甚至对于自己都是不开放的和关闭的。
三是它是静止的,它没有变化和发展,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四是它没有创造者,它独立于一切,它的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没有任何来源,也没有根据和必然性。
五是它不能通过自身成为异己的他物,它从来不作为异己的他物而存在,也不支持与他物之间的任何关系。
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第二要素“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
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
它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
“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
人即自由。
”
萨特认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不能完全赞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存在有我们存在的意义,如果在事物面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选择,而不顾及其它因素,我想是不可能的。
我们或多或少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但我们并不因此为之失去个性,也不意味着失去自我,我们的目标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这是一个过程,如果凡是自由选择了,存在还有意义吗?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处理其中的关系,以保持平衡,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自由选择”强调“自由”,但萨特并不鼓励、倡导恶的懦夫的选择,他肯定、提倡的是“英雄的”自我选择和“善”的自我选择。
和上面提到的“人在事物面前,
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以及萨特在《为了一种境遇剧》(1947)一文里说:“如果人确实在一定的处境下是自由的,并在这种身不由己的处境下自己选择自己,那么在戏剧中就应当表现人类普遍的情境以及在这种情境下自我选择的自由。
……情境是一种召唤;它包围着我们,给我们提供几种出路,但应当由我们自己抉择”。
这是否有矛盾呢?
首先如果强调“自由”的话,他考虑到了“英雄的”、“善”的选择,这是否是他的意志呢,因此即使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也不会失去我们的个性,更不会失去自我。
三、“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第三要素:“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认为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
而人只是这个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
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或者说世界是荒诞的,因而人的存在是荒诞的,现实世界是令人恶心的。
比如在荒诞现实面前,人的理性、自由选择受到局限,事与愿违,荒谬可笑。
我认为这一点在《海上钢琴师》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钢琴家1900最终也没有走下“佛吉尼亚”号的舷梯,随着爆炸声,1900传奇的一生永远定格在船上。
这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从来没有踏上陆地一步的天才音乐家,让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永远栖息在了深邃辽阔的海洋。
这个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因此他从出生到死亡,一步也没有离开过那艘船,也没有踏上陆地。
我个人的存在主义
我们不妨利用“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上的指导,以帮助我们渡过人生,存在主义的五个核心是:自由、焦虑、选择、担当、孤独。
我们渴望自由,身体的自由,灵魂的自由——在现实面前,我们因为不得自由而焦虑——为了改变我们的焦虑,我们必须有所改变有所选择——选择之后,我们必须担当起我们所选择后要面对的一切问题——而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原
来世界之大,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孤独中承担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们的人生,因生而来,奔死而去——这样的主题,看似悲观,可是实则乐观积极。
也许可以说是用老庄思想吧。
我个人认为“存在主义”的意义是“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世界事物的存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都具有某些合理性的因素存在。
这个理合性因素的多寡却决定于这个事物存在的时间长短,即该事物的合理性越大,它存在的时间就越长;反之则相反。
从这一意义上说,合理性是事物生命力长短的决定因素。
世间万事万物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一旦不存在了,消失了,也就是说它的存在价值已经不存在,可以说是被遗弃了。
合理性也是一种适应性。
从自然界物质种源优胜劣汰的一般法则来看,就可看到事物适应性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也好,它们莫不是以自己本身的适应性来维持和保存自己的生命存在的。
不适应自然环境者必然自然而然消亡了,而适应者则以顽强的适应性得到了生命力地存在。
众所周知,五百万年前,恐龙是地球的霸主,然而呢现在呢早已不存在,当时这个种群是地球上的主宰,然而它的存在影响到人类的存在,是否可以说它的灭忙对人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呢!试想如果存在那么强悍的种群,人类的起源会不会夭折,因此可以说存在是否就已经决定了它存在的合理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都有自己的合理性。
因此不要在感到自己存在的虚无与飘渺,活要活着有意义。
你要相信: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参考文献:《存在与虚无》、《自由之路》、《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