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线设计"学习指南
土木工程专业适用
课程名称:选线设计
课程学科类别:工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面向专业:土木工程
课程代码:0148200
学分:4
学时:64
一、课程任务与目的
选线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它着重研究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选线设计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了解铁路线路总体规划与勘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铁路能力与牵引计算的基本原理,理解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铁路定线、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和增建多线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等专业知识,了解重载运输与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特点等铁路选线设计的工作内容,掌握综合利用多专业领域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铁路选线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听课、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考试等。
1.课堂学习: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授课过程中,任课老师利用学生对铁路线路的直观感受进行引导,并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授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要注意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掌握知识体系
“铁路选线设计”是铁路与道路工程的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在本考纲中,它由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有机部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结构关系是:
基本理论部分,即铁路选线设计中的铁路能力,牵引计算。
该部分主要从理论上概括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条件,从而建立铁路选线的基本概念。
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部分,即铁路平纵断面设计与定线方法、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增建二线线路平、纵、横断面设计方法等。
该部分具体阐述铁路选线的设计原则、技术条件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进行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该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
本课程知识结构的各个部分,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学习时,必须首先抓住知识体系,把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统一在逻辑系统内,循序渐进,
纵横联系,全面系统地加以消化和掌握,切忌孤立地死记硬背个别结论、概念和术语。
(2)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铁路选线设计”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强的课程。
因此,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应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以致用。
以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基本方法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铁路选线的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使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3)为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作业和思考题。
要求学生看懂新线、既有线、车站等线路平纵面设计图,能够在兼顾各个专业的要求、协调各专业的关系的基础上完成一些简单条件下的线路设计工作。
2.实训: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训,主要包括现场参观教学、虚拟试验等。
3.作业:主要包括课后习题和课程设计,作业需利用课堂授课之余的时间来完成,每个章节授完,学生需完成3~5个课后习题,并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本课程中一个方向进行课程设计并提交报告。
4.考试: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课程。
期末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考核复习要求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考试成绩:满分100分,兼顾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
三、习要求及要点
第0章绪论
1.学习要求
1)了解:世界铁路的由来和发展;中国铁路建设与规划;世界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的发展动态;
2)理解:铁路总体设计。
2.学习主要内容
1)世界铁路的由来与发展
2)中国铁路建设与规划
3)世界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的发展动态
4)铁路总体设计
第一章铁路能力与建设标准
1.学习要求
1)了解:客货运量的意义和运量调查的基本知识。
2)理解:铁路选线设计所需要的运量资料、铁路设计年度、铁路等级划分与主要技术标准的概念。
3)掌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输送能力、高速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
2.学习要点
1)铁路运量与设计年度
2)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铁路输送能力
4)高速铁路运输能力
5)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第二章牵引计算
1.学习要求
1)了解:了解列车运动方程式的推导与应用。
2)熟悉:作用在列车上的与列车运行方向平行的外力(机车牵引力、列车运行阻力和制动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掌握:牵引特性曲线图的应用,列车运行阻力、制动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单位合力图的绘制、特性及其应用;掌握牵引质量的计算方法及其限制条件,计算行车时分的均衡速度法;
2.学习要点
1)作用于列车上的力
2)列车运动方程式
3)牵引质量计算与检算
4)运行速度与运行时分
第三章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1.学习要求
1)了解:铁路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内容;通过平面纵断面略图了解线路各个组成部分,培养全局观念。
2)熟悉: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3)掌握: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灵活运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标准。
2.学习要点
1)铁路空间线形的概念
2)区间线路平面设计
3)区间线路纵断面设计
4)桥涵、隧道、路基地段的平纵断面设计
5)站坪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6)线路平面图和详细纵断面图
第四章铁路定线
1.学习要求
1)了解: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线路走向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方法。
2)理解:走向选择、接轨方案的选择、车站分布与选址的基本原理、主要自然条件下的定线原则;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定线;桥涵、隧道及与道路交叉地段的定线问题、铁路环境选线等。
3)掌握:定线的基本方法。
2.学习要点
1)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2)走向选择
3)接轨方案的选择
4)车站分布与选址
5)定线的基本方法
6)主要自然条件下的定线
7)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定线
8)桥涵、隧道及与道路交叉地段的定线问题
9)铁路环境选线
10)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
第五章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1.学习要求
1)了解: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任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方案的分类及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过程。
2)理解: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数据。
3)掌握:常用经济评价方法。
2.学习要点
1)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概念
2)经济比较的基础数据
3)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
4)方案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车站设计
1.学习要求
1)了解:会让站、越行站、区段站、编组站和枢纽的意义和工作内容。
2)理解:中间站站型、高速铁路车站布置。
3)掌握:中间站的设计方法。
2.学习要点
1)会让站和越行站
2)中间站设计
3)区段站设计概要
4)编组站与枢纽概述
5)高速车站设计概述
第七章铁路运输能力加强
1.学习要求
1)了解:铁路客运提速、修建高速铁路和发展重载运输的意义和发展的技术路线
2)理解:铁路客运提速、修建高速铁路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3)掌握:既有铁路能力加强的措施和总体设计
2.学习要点
1)既有铁路能力加强的措施
2)铁路客运提速
3)修建高速铁路
4)发展重载运输
第八章既有线改建与增建复线设计
1.学习要求
1)了解:既有线改建线路设计的基本内容,修建三线、四线、分流线基本原理和方法。
2)理解:既有线改建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增建二线和多线的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3)掌握:既有线平面改建方法、曲线拨距计算方法、放大纵断面设计方法、增建二线平面设计内容、线间距计算方法等。
2.学习要点
1)既有线改建设计
2)第二线设计
3)修建三线、四线、分流线
四、教材及参考书
易思蓉主编,《铁路选线设计(第三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易思蓉主编,《铁道工程(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版
易思蓉编,《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本)》,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作业。